一味奇妙的中药,抗炎抗肿瘤、抗凝抗血栓,还活血化瘀、通经止痛

一味奇妙的中药,抗炎抗肿瘤、抗凝抗血栓,还活血化瘀、通经止痛
2023年04月16日 12:01 神希园

现代只要一提到“活血化瘀”,就会不由自主的把红花桃仁两味中药排在第一位,尤其是清代名医王清任所创活血化瘀诸方,几乎都有桃仁红花两味中药。而真正将瘀血作为临床立论最早的却是医圣张仲景,在医圣张仲景的诸多方剂中,却从未出现过红花与桃仁同方配伍的情况,而红花仅在《金匮要略》中出现过一次,而且还加上了“疑非仲景方”的注脚。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后人要质疑“红蓝花酒”是疑非仲景方呢?是因为,红花在《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中都没有记载,而作为本草专著中最早记载红花的却是《开宝本草》,并将它列为中品[1]。虽然西晋博物学家张华在《博物志》中记载,红花是“张骞得种于西域,今魏地亦种之”。但是《博物志》是一本类似《山海经》的志怪博物作品,因此,作为中医学术界,并没有直接将它作为参考依据。南北朝时期,《齐民要术》中也记载了“种红蓝花栀子”,这也说明,红花最迟在南北朝时间已经开始人工种植了。

《开宝本草》中对于红花的药效,不仅仅提到了“产后血运”,还提到了“腹内恶血不尽、绞痛”,对于用法,更是沿袭了《金匮要略》的“并酒煮服”,这波操作怎么跟《金匮要略》惊人的相似!由此反推,《金匮要略》中所载“红蓝花酒”不应该“疑非仲景方”。而且后世不少名医都支持红花“酒煮”的方法。东汉末年,曹操(字孟德)“青梅煮酒论英雄”,而张机(字仲景)“红花煮酒治百病”,真是同一个时代,不同的行业,奏响“同一首歌”!

基于红花的应用及来源,当代也有学者指出,红花又名 “红蓝花”,汉代张仲景 《金匮要略》中已有红蓝花酒的应用;且红花自汉代以来从地中海等地经 “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不但作为染料,也早已入药,而从古至今所用的基原均以菊科红花C. tinctorius为主流[2]。所以,我们再回过头去看,就会发现,中医最早使用红花,还真可能就是医圣张仲景,从《金匮要略》中所提到的红蓝花酒的主治功效中,就可以窥见一斑。原著所载,“妇人六十二种风”,以及“腹中血气刺痛”,可以用“红蓝花酒”。而红蓝花酒的主要药物组成是“红蓝花一两”,煎服方法是用酒“一大升”,煎去一半,煮好的药液采用顿服的方式,如果一剂效果不理想,可以再煮一剂。

后世医家对《金匮要略》的研究发现,红蓝花酒可以治疗胎死腹中,胎衣不下,急慢性肌肉劳损,砸伤、扭伤所致的皮下充血肿胀,褥疮,产后恶露不尽,产后腹痛,荨麻疹,痛经[3]等疾病。这与医圣张仲景红蓝花酒原方主治的病机是一致的,也体现了红花“活血通经、去瘀止痛”的临床作用。所以,综合历代医家的对红花作用的认识,以及文献方面的研究,红花在中药领域的应用,目前来说,始于张仲景,基本上是“实锤”了!

红花这个中药,自从正式扎根中医以来,历代医家都对它颇有独到见解。我们先来看看明代四大本草著作中,对于红花的主要作用记载。《本草蒙筌》指出,红花“惟入血分,专治女科”,并进一步指出它在女科领域的强悍作用,“下胎死腹中,为未生圣药”,这是基于产前;“疗口噤血晕,诚已产仙丹”,这是基于产后。《本草纲目》中指出,红花“行男子血脉,通女子经水”,把红花的运用领域,不局限于女性,男性也是可用的。《神农本草经疏》指出,红花“乃行血之要药”,对它后续在活血化瘀领域的广泛应用“点醒”了谜题。《本草汇言》把前面三家的核心要义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女性“临产诸证”,“非红花不能治”;女性“产后诸证”,“非红花不能定”;无论男女,“气血不和之证”,“非红花不能调”。不难看出,红花的作用,的确非同一般。

对于红花的用法,《本草蒙筌》指出,“多用则破血通经,酒煮方妙”,指明了剂量稍大则破血通经之力强,而且用酒煮或者酒制效果更好;“少用则入心养血,水煎却宜”,点明了剂量偏小则入心养血的作用较强,而且水煎服用效果更好。对于红花的作用,综合中药学以及药典,大致可以得出这样一个规律:红花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主要功效,临床上多用于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胸胁刺痛、痛经、经闭、恶露不行、癥瘕痞块、跌扑损伤、疮疡肿痛等病症。也就是说,红花大部分在围着女人转,大部分的功效在围着活血化瘀、通经止痛转。然而,红花自开始作为中药使用以来,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到清代名医王清任,创立多个逐瘀汤,将红花的运用推向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崭新阶段,而时至今日,无论是古今中医,还是现代药理,对它都是“宠爱有加”。

那么,对于红花这味中药,现代药理对它研究又有哪些发现呢?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红花具有兴奋子宫,激素样作用,抗血栓形成,兴奋心脏,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血管和微循环,抗心肌缺血,抗肿瘤,抗缺血损伤及抗纤维化作用,降血脂,抗炎镇痛,免疫调节,保护神经细胞,保护脑组织,抗氧化及耐缺氧等药理作用[4]。药理研究还发现,红花能降低冠脉阻力;保护和改善心肌缺血、对抗心律失常、降低血压、抑制血小板聚集[5];抗过敏,抗衰老,镇静,改善肝脏功能,改善肺脏功能等药理作用[6]

红花这味中药,在现代临床中的应用也很广泛,比如冠心病脑血栓,月经不调,慢性肺心病等疾病[4];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妇科疾病,跌打损伤,肿瘤,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流行性出血热,胃溃疡,突发性耳聋[5]。由于红花的“抗凝、保护心肌、稳定血管内皮细胞、调节细胞内外钙离子”等作用显著,对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并发症作用显著[7-9]

对于红花的临床运用,用量及配伍依然是秘诀。有学者通过对古代经典名方以及古今医家对用好的临床运用,总结出了红花的临床常用量为0.63~30g,如果作为汤剂的话,剂量范围为1~30g,常用量为5~15g;如果作为丸、散剂使用的话,剂量范围为 0.63~20.7g[10]

对于红花的配伍,也有一些常用药对,比如红花配伍丹参,可以用于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红花配伍桃仁,可以治疗瘀血阻络型慢性肾脏病;红花配伍鸡血藤,可以治疗肾虚血瘀型畸形精子症,以及正气亏虚、湿浊邪毒瘀阻肾络所致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红花配伍黄芪,可以治疗气虚血瘀型不完全流产,气滞瘀阻所致的脊髓性颈椎病痉证期;红花配当归,可以治疗血虚血燥所致的银屑病稳定消退期以及痰瘀闭阻日久所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红花配伍金银花,可以用于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血热证银屑病等疾病[10]

总体来说,红花这味中药,自出道以来,就在中医界引发广泛关注,从《金匮要略》到《医林改错》,历代医家对它的运用是逐渐成熟,而且它与桃仁的配伍,更是让活血化瘀风靡中医圈,无论是红花在活血化瘀、通经止痛方面的强大作用,还是红花在抗炎抗肿瘤、抗凝抗血栓等现代运用,都能展现红花在临床中的重要地位,而且,它还有更多可探索的空间,等待着我们去发掘。

参考文献

[1]郭美丽,张汉明,张美玉.红花本草考证[J].中药材,1996,19(4):202-203.

[2]翁倩倩,赵佳琛,金艳,等.经典名方中红花的本草考证[J].中国现代中药,2021,23(2):236-241.

[3]陈纪藩.中医药学高级丛书·金匮要略(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4]沈映君.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药理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5]刘娟,李建伟,乔玉峰,等.红花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5,32(3):91-94.

[6]王佐梅,肖洪彬,李雪莹,等.中药红花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11):6608-6611.

[7]李宝军,刘志强.红花药理分析及临床应用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5):44-45.

[8]朱莉红.红花药理分析及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6):286-287.

[9]田志伟.红花药理分析及临床应用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7,4(80):15833.

[10]林家冉,卫若楠,马将. 红花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7(6):1212-1215.

【本图文由“神希园”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神希园(全球中医人士的精神家园,中医生命科学的博物图鉴),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