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从《诗经》里走出来的中药,这4个奇妙功效让人“眼前一亮”

它是从《诗经》里走出来的中药,这4个奇妙功效让人“眼前一亮”
2024年06月04日 12:06 神希园

说起《诗经·秦风·蒹葭》,想必大家都不会觉得陌生,尤其是其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更是深入人心,那么,大家知道这其中的“蒹葭”究竟为何物吗?其实,它就是中药材——芦根的全株,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芦苇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这样的记载,即芦苇初生时为“”,开花之前被称作“”,等到花后结果就是“”,而这种带有浪漫色彩同时又有些苍凉的植物,往往又能在一定程度地上给人类健康带来好处,真是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芦根作为药用最开始被记载于《名医别录》,这本医书是秦汉时期的医家在《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所做出的补充,其中额外记录了其他药材,虽然芦根在《名医别录》中被列为下品药物,但其功效依旧是不容小觑的。

芦根这味中药有着甘、寒的药性,归体内的肺经和胃经,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以及利尿的功效,算是众多药材中,功效偏多的一类。而根据芦根的药性和功效,医家经常将其用于这4种病症的治疗。由此可见,《诗经》中的这种“草”,还有意想不到的功效。

1.热病烦渴

体内有热邪的患者,最容易耗损的就是体内的津液,并因此导致烦热口渴病症的出现,芦根性味甘寒,能够清透肺胃气分的实热,同时,又可以起到生津止渴、除烦的效果。经常和麦门冬、天花粉同用,又或者取其芦根新鲜的汁液,配上麦冬汁、梨汁、荸荠汁、藕汁,组成五汁饮,这也能起到缓解或治疗病症的效果。

2.胃热呕秽

芦根归入胃经,有着清胃热而止呕的效果,可以选取新鲜的芦根配上青竹茹、生姜等煎服,比如《千金方》中的芦根饮子,就以清解胃热来治疗病症。

3.肺热咳嗽

芦根入肺经,善于清透肺热,经常被用于治疗肺热咳嗽,常与黄芪、贝母、瓜蒌等药物同用,温病大家吴鞠通的经典药方——桑菊饮,就用到了芦根,将其与桑叶、菊花、苦杏仁等药物为伍,可治疗风热引起的咳嗽病症。此外,如果是肺痈吐脓的患者,也同样可以用芦根来缓解,《千金方》中的苇茎汤,就是将芦根和薏苡仁、冬瓜仁等药物一起,治疗疾病。

4.热淋涩痛

体内的热邪过盛,会导致热邪侵袭膀胱,湿热蕴结,最容易诱发的就是小便不利症状,经常会出现小便短赤等情况,而将芦根和白茅根、车前子一同使用,或能缓解。

中医里还有一味药材,叫做苇茎,其实和芦根一样,两者都是同一种植物,不过,芦根是芦苇的根茎,而苇茎则是芦苇的嫩茎,二者功效也十分相似,但芦根善于生津止渴,而苇茎善于清透肺热,例如药王孙思邈的苇茎汤,就是用到苇茎清肺热的功效,两者的侧重点不同,但一般可以相互替代。不过,由于芦根的药性甘寒,对脾胃虚寒或体内寒邪较重的患者而言,并不适合,药性中的寒凉,可能会加重病情的发展,所以在使用时要注意。

【本图文由“神希园”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周浅,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