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浊困扰脾胃,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医圣张仲景:7味药祛痰和胃

痰浊困扰脾胃,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医圣张仲景:7味药祛痰和胃
2024年06月05日 12:05 神希园

胃是我们体内消化和暂时储存食物的主要脏腑,被称为水谷精微的仓库,也被认为是气血生化的海洋,以通为顺,与脾相表里,脾胃常被称为后天之本,同居中土,不过胃为燥土属阳,而脾为湿土属阴,胃在我们体内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受纳水谷、二是腐熟水谷,并且,中医学非常重视“胃气”,认为“人以胃气为本”,胃气强盛则身体康健,相反,则会导致五脏衰弱,“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胃气虚弱常常会诱发一系列病症,像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饮食不佳、消化不良以及恶心呕吐等,均与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再受到痰浊的影响,那么便会导致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而这其实就是中医学里的胃虚痰气逆阻证。

造成这种病证的原因,主要是胃气虚弱,痰浊内阻。当因风寒病邪出现发汗病证时,由于误用了治疗方法,采用下、吐之法,就会导致体内的胃气受损,升降运化出现异常,体内的津液不能正常运行,从而转化成为痰浊,痰浊具有粘性,会阻于中焦,导致气机的运行不畅,出现心下痞硬。

体内的脾胃虚弱,痰气交阻,便会导致胃气上逆,噫气频繁发作,或者纳差、恶心、呃逆、呕吐。并且,常见的舌苔白腻,脉象缓和或滑,这些均是体内胃虚痰阻的表现,因此,在治疗上往往需要降气化痰、益气和胃。而对此,《伤寒论》中的这个经典药方或就有奇效,此方便是张仲景的旋覆代赭汤,有着祛痰散结、和胃益气的效果,是治疗此病症的常用药方。

本方剂只用了7味中药,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石一两,炙甘草三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将质地较轻并且具有沉降的花草植物和矿石相伍,重在降逆,佐以益气和胃,沉降而不伤及体内的正气。

方中的旋覆花具有苦辛咸温的药性,其性主降,善于下气消痰,降逆止噫,因此重用本药,代赭石属于矿石类的药物,重坠降逆,和旋覆花相伍,降逆下气化痰。半夏祛痰散结,降逆和胃,生姜的用量在本方剂中偏重,该药有着“呕家圣药”之称,该方剂主要有两个功效,一是和胃降逆,增强止呕的能力,二是宣散水气,增强祛痰的效果。

人参、大枣、甘草,甘温益气,健脾养胃,治疗中虚气弱的根本,同时,甘草还有着调和药性的作用。整个药方,标本兼治,共同起着降逆化痰、益气和胃的效果,使得体内的逆气得降,痰浊得以消除,中焦虚弱的气机得以恢复。虽然该方剂对缓解胃虚痰气逆会有良好的效果,不过,由于代赭石的药性性寒沉降,会容易伤及体内的胃气,因此,对于胃虚比较严重的患者来说,该药的用量不能过重。

【本图文由“神希园”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周浅,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