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公募行业中涌现出一匹引人注目的“黑马”——永赢基金。但这家基金公司最近也受到舆论的强烈关注,今天我们来总结,永赢基金最近受到舆论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
这家于2013年创立的银行系公募基金公司,在强大后盾宁波银行的鼎力支持下,仅用短短十年时间,便成功跃升至非货币市场公募基金规模的前20强行列。
截止至2024年11月29日,根据WIND数据库,永赢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已位列行业第24位,但其迅猛的发展势头和快速扩张的管理规模,依然让人惊叹其作为基金界“黑马”的非凡实力。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截止2024年11月29日,永赢旗下的权益类基金的规模比例为8.7%,且有40%的产品业绩属于亏损状态。近期,关于产品换手过高、基金经理频繁更换,以及产品规模与业绩不匹配更是引发热议。
大幅亏损与高换手率
一家基金公司被市场关注,最重要的当然是业绩,由于业绩上的瑕疵,永赢基金也遭遇了媒体的批评!
在2024年10月的股市大幅上涨中,一些之前亏损严重的基金实现了扭亏为盈,永赢基金张璐所管理的产品也在其中。
截止至2024年11月29日,张璐旗下的永赢卓越臻选A和永赢高端装备智选A两只基金的短期净值已经转为正值。
然而,在审视张璐管理的其他基金业绩时,我们发现永赢新能源智选A基金的亏损情况依然严峻,自成立以来亏损率仍高达57.06%,远远落后于同类产品。
据wind数据库显示,张璐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有十年证券相关从业经验,曾就职于上海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华泰证券(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现任永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指数与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
目前张璐在管基金有5只,在管规模5.59亿元,在管基金最佳任期回报16.91%。从业绩上看,其中永赢新能源智选混合A/C亏损最大,近1年来收益率-29.38%、-29.11%,是他做的业绩最差的产品。
永赢新能源智选混合A成立于2022年6月17日,截至2024年11月29日,根据wind数据库显示,该只基金单位净值0.4294,自基金成立来收益率-57.06%,近1年来收益率-20.92%,近6月来收益率-7.28%.
自该基金成立,张璐便肩负起了基金经理的重任,然而,遗憾的是,在其掌舵的这段岁月里,基金的表现并未能满足广大投资者的热切期望。
尽管市场风云变幻,投资者对张璐及其团队寄予厚望,但基金的实际业绩却未能与这份期待相匹配。
虽然该基金成立时间不久,但该基金换手率并不低。
根据基金披露年报显示,刚成立的2022年换手率最低,是212.19%。但2023年后换手率就显著上升至544.12%,2024年中报显示基金换手率已高达424.2%。具体来看张璐在永赢新能源智选A到底有哪些“骚操作”?
根据年报披露重仓持股情况,该基金在2022年3季度-2023年底之间,均持有宁德时代、天齐锂业、亿纬锂能、赣锋锂业,到了2024年1季度已经没有了这些新能源股票。
然而在这期间2022年7月1日—2024年3月30日,这四支新能源股票价格分别下跌了36%、61%、60%、65.87%。
在2022年至2023年底的这段时间里,该基金的主要亏损源头可能集中在其持有的新能源股票上。
但在新能源股票快上涨之际,2024年1季度该基金把之前亏损的股份都平仓了!而自2024年1季度开始每个季度的持仓都没有出现重合,这也导致该基金的净值进一步出现回撤。
基金的持仓结构因频繁的股票买卖而处于不断地变动之中,难以构建出一个稳定且有力的投资组合。当市场遭遇动荡时,这种高换手率的特性使得基金净值波动幅度显著加剧,给投资者带来了不小的风险。
除此之外,高换手率还意味着基金需要承担更高的交易成本。每一次的股票买卖都伴随着手续费、印花税等费用的支出,最终对基金的收益也会造成无意义的损耗。
因此,频繁买卖股票不仅扰乱了基金的投资节奏,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基金的盈利能力!
经过研究持仓也发现,频繁交易使得永赢基金的投资策略难以保持稳定,几次错误判断重点行业的股价走势,从而导致踏空了行情。
频换基金经理,喜欢“挖墙脚”?
很多基金公司都或多或少跟侦探君强调过,自己公司有完善的培养机制和基金经理的晋升体系,有优秀的投研平台能培养自己的基金经理一直是公募基金公司引以为傲的核心竞争力。不过,永赢基金在这一点上似乎存在弱势,因此遭遇了媒体的批评。
从公司内部管理看,永赢基金的基金经理更换频繁,并且目前较为知名的基金经理,几乎都是从其他公司“挖墙脚”过来。
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11月29日,永赢基金在职的45位基金经理,平均任职年限3.8。永赢基金的基金经理平均任职年限不到4年,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并且比较明显的是,永赢基金近一年新聘任基金经理数量显著增加。并且新聘和离任基金经理都远远超过行业平均。
永赢基金当前广为人知的基金经理队伍,主要是通过从其他金融机构“挖墙脚”构建的。
这其中包括了行业风云人物李永兴,他曾在交银施罗德基金期间声名鹊起,2019年加入永赢基金。
除此,永赢基金最受瞩目的两位基金经理——许拓与高楠,分别来自农银汇理基金和恒越基金。两位基金经理均在其他机构成名,而后许拓2023年加入永赢,高楠也于同年被挖来永赢基金。
显而易见,永赢基金采取这种做法的而非培养提拔自己的人才,其在于,能够助力在产品创立初期迅速推出市场,有历史成绩的背书使得广大基民纷纷买单。
然而,这一策略的局限性同样显著。
一方面,尽管明星基金经理能迅速启动产品发行,但他们与永赢基金的投研体系尚需时间融合,导致后续业绩往往难以达到市场预期。
另一方面,新晋基金经理由于缺乏完整的牛熊市场周期考验,其业绩稳定性需要通过新产品来“试水”。一旦“试水”失利,永赢基金便不得不迅速更换基金经理。
以成立于2019年3月的永赢智能领先为例,尽管仅有5年半的历史,却已历经四任基金经理的更迭。
现任基金经理欧子辰在202年7月1日上任,但遗憾的是,这次调整并未带来积极变化,到10月之前,该基金净值还是下跌,当然也有可能是行情实在太差,完全就是形势比人强。
2021年12月成立的永赢优质精选,其首任基金经理光磊在华宝基金期间名声在外,但他在永赢优质精选的任期内,产品收益率为-50.59%,净值亏损大半。
到了2023年12月,永赢优质精选的基金经理由光磊变更为张海啸,而后者接手后的任职总回报为-21.39%,两位成绩均很不理想。
频繁更换产品掌舵人,喜欢挖明星基金经理,但是上任后成绩不理想之后。一向以“狼性竞争”闻名的永赢基金又怎肯放过?于是新一轮的大换血又开始循环。
规模增长,但业绩亏损
最近几年,公募基金行业发展趋势出现了起伏,由于“基民亏损,基金公司大赚”引发市场关注和批评。永赢基金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当然也免不了被媒体批评!2024年三季报披露,永赢基金的规模实现了迅猛增长。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永赢基金旗下的所有产品总规模高达4819.12亿,相较于一季度末4162.79亿,总规模环比增长接近16%,达到了657亿元。
尤其是,在三季度公募基金主动权益类产品普遍面临赎回压力的背景下,永赢基金的逆势扩张尤为引人注目。
然而,规模逆势扩张的同时,永赢基金股票基金业绩却很难让人满意。
根据wind数据,永赢基金目前拥有20只股票型基金,其中有8只产品自成立以来回报率为负。这意味着,永赢基金的股票型基金亏损产品占比高达40%!
在这8只亏损产品中,永赢医药健康A/C净值亏损幅度超过了11%。
混合型产品一共有83只产品,成立以来回报率为负的有19只,其中永赢优质精选C的年化收益亏损高达22%,成立以来回报率为-60.13%,其净值已经跌破4毛。
2024年的业绩亏损与规模扩张,与永赢基金作为“黑马”的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然后2024年上半年永赢的营业收入超10亿元,然而权益基金整体表现欠佳,基金业绩亏损不少但是管理费却不少赚。
面对权益类产品的挑战,永赢基金在年底能交出怎样的答卷,仍有待观察。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作为投资参考指导,读者需要对自己的投资负责!)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