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y不City啊” :我们互为主角,破解生活密码

“City不City啊” :我们互为主角,破解生活密码
2024年07月03日 21:30 时光倒流二十年

来源:知著网

「在逗梗捧哏的过程中, “city”这个单词也在向“本土化”、“特色化”、“生活化”或“惬意”、“有乐趣”等意思进行转变。」

>>>

来中国旅游的外国视频博主造出各种网络热梗。其中最火的当属近日刷屏的“city不city啊”。

这个梗源自外国博主 “@保保熊”。这位博主在视频中,特别是当他带着妹妹游览北京长城时,用不太熟练的中文询问妹妹关于景点的评价,如“美不美?”“city不city啊?”

(“city不city啊”视频截图 @保保熊)

幽默又接地气的中英混搭的表达方式迅速吸引了网友们的注意,并因其魔性洗脑的腔调引发了一众网友们的模仿和融梗。模仿融梗者中不乏各地文旅部门、媒体、和明星。

在大家的助力之下,“city”一词逐渐从名词变成形容词,演绎为表达洋气、新颖、城市化、现代化,乃至“刺激”等意义的网络流行语。

(任贤齐融梗“city不city啊” @任贤齐)

外国游客对中国之美发出感叹其实并不少见,但为什么这句“city不city啊”却能引起中国网友们的热情反响?

1

“City Mouse”破解他者“city”的生活密码

英语的俚语“city mouse” 通常用来形容那些长期居住在城市中,对城市生活非常熟悉,且通常被认为是见多识广、精明老练的人,可译为“城市佬”。

外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来华游客,他们的祖辈更早进入现代化的城市生活,许多个体都是“city mouse”。对他们来说,中国的“city”基本是一种他者的形象。

(“city不city啊”微博热搜截图)

参考萨义德在《东方学》中指出的,西方世界对于东方的建构和论述是想象中带有成见的东方,而不是真实的东方。同时一些缺乏客观依据的报道,像是被放大了的噪音,掩盖了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真实声音。

因此,许多外国游客在进入中国切身体验之前,也可能会受到一些不实信息的遮蔽。

好在,事实大于雄辩。相关部门不仅为外国游客提供了各种专门攻略以解决燃眉之急,还恢复一些国外直飞航线或开通境外融合服务平台等来提供出行便利。此外,中国的高铁、地铁等基础设施,升级的线上支付系统,丰美的自然与文化景观等,都展现出了不同于外国游客原本想象的“city”一面。

在外国的“城市佬”们亲身来到中国后,见到了、体验到了真实的中国之后,不免因跟预设形成的巨大反差而惊叹“city”。在“China Travel”标签下的相关视频,更是不断涌现来自外国游客对中国的惊呼。

(“China Travel”标签下的视频截图)

外国游客来到中国后,可能还是会说“中国让人又穷又胖”这样的“坏话”,但他们的立场已经完全不同。“穷”是因为买了太多好吃的,“胖”是因为吃了太多好吃的。或说中国“太不安全了”,那是因为“一不小心就胖十斤。”许多外国游客狂炫各种好吃的,根本就停不下来,直呼中国真是太city了!

再抽象一点,@保保熊“和妹妹在大自然(nature)里喝茶city不city啊”的短视频里,把“city不city啊”的热梗和中国传统茶文化相融合,一边说“在大自然喝茶不city啊”一边品茶,获得了百万中国网友点赞。中英文反义词的幽默碰撞背后,是中西文化的诙谐互见。

(“city不city啊”视频截图 @保保熊)

外国人似乎在以一种轻松、朴实又生活化的方式,尝试解开西媒遮蔽下的他者密码,亲身体验着真实的中国生活。

2

群口相声式的网络逗梗捧哏,中外互为主角

魔性腔调引得网友模仿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对今年年初李玉玲“啊哈哈,你算是踢到棉花啦!”等魔性语音视频,许多网友机械化地进行复制,纯粹感受其中无厘头的抽象魅力。

而 “city不city啊”的特别之处,在于造梗逗梗的人是外国人,并且是来中国旅游的外国人。他对中国的真实风貌感到惊讶,发出感叹——除了无厘头以外,似乎多了点文化交往的意味。

(“city不city啊”融梗视频截图 @海鲜老板娘)

在“city不city啊”的模仿浪潮中,看起来逗梗的是外国人。外国人像是主角,而中国网友在模仿的过程中,只是捧哏的配角。

不过,外国人是在中国旅游时亲身体验中国时才发出的这句感叹。这句话中英混合,而且中国网友们的关注与模仿也是在某种程度上热情回应着外国游客的赞叹。因此,从另一个角度看,外国人是受到了礼遇的客人,而中国网友们则是热情好客的主人。

或也可以说,在这场群口相声式的网络逗梗捧哏里,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是主角。

作为一种抒发生活体验的感叹,“city”也变成了中国人自己表达惬意、舒适、开心、惊喜等情绪的网络口头禅。

(“city不city啊”融梗视频截图 @柳岩)

@柳岩和岳云鹏合拍的短视频“和好朋友过周末city不city~啊~”演绎了二人周末去贵州旅游走在路上时的悠闲场景。@Vinchenzo的短视频“毕业也很city啊”表现出清华大学博士生毕业时的欢乐搞笑。@海鲜老板娘在“潮汕打冷city不city”的短视频中流露出生活简单却又充满期待的一面。

由外国游客造出来的网络热梗似乎已经融入了中国人生活的许多方面。

当然,在造梗的@保保熊的热度高涨的“city不city啊”的短视频的弹幕与评论区中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人说“这是年度最讨厌的梗之一”,“洋相还得洋人出”,认为“这个梗已经看腻了”。

(“city不city啊”视频截图 @保保熊)

这位博主“city不city啊”的续集视频,越走越偏,甚至快要跟“China Travel”的路径形成两条平行线而不相干了。原本借势中国旅游热潮火了一把,但现在其视频观感就像是复读机来回播放网络热词,仅仅象征性地变换一下人物和地点是它最后的倔强。

曾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趣味互动全没了影儿,观众们对其视频的热情难免慢慢降温。

3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随着“city不city啊”等与中国旅游有关的短视频不胫而走,越来越多外国个体讲述了真实又独特的中国故事,一个真实可爱的中国越来越清晰可见。中国的文化感召力也随之激活,有效消解了文化交往中的“文化折扣”。

如果试图以“city不city啊”的中西合璧的网络视角看,那中国有太多种“city”,太多种定义“city”的可能。上海是闪爆眼睛的city,这里的定义是购物与钱包瘦身的速度;长沙是火辣热情的city,并存的夜生活与散澹让其更加包容;西安是时空隧道里的city,历史使之有了纵深的魅力;当然还有丽江这样的“非city”,悠哉的飞鸟、流淌的小河让城市佬们从另一个角度体会到一种慢生活的神韵。

(“city不city啊”融梗视频截图 @云吞它爹)

德不孤,必有邻。美丽的中国吸引着越来越多外国游客前来体验,解除着误会,促进着交流。

从这个角度来看,再把网络语中的“city”仅仅理解为“洋气”、“现代化”或“刺激”等可能就不恰当了,这甚至都不能解释中国网友自己融梗时的生活化创作。在逗梗捧哏的过程中, 这个单词也在向“本土化”、“特色化”、“生活化”或“惬意”、“有乐趣”等意思进行转变。

不论是外国游客还是中国网友,在用“city”+“啊”的网络语模式时,都更像是在表达一个令自己向往的事物出现在了生活中时,或者说与之相遇时的有趣。

(“city不city啊”融梗视频截图 @章章超快)

这场“city不city啊”的风潮提醒我们,真正的联接与共鸣往往源自于真实、深刻的个体体验。我们都在寻找能够触动心灵、引发共鸣的生活世界的可能性,而生活中的乐趣就是最“city”的价值。

如果人们放下心中的偏见,真诚地解锁未知的生活密码,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在平等交往中相互成就、互为主角,那么再大的文化差异也难以阻止彼此理解。

(“city不city啊”视频截图 @保保熊)

东、西方的“city”生活中那些无需张扬便能吸引人心的美好事物,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交流,和生活世界里心与心的真诚联结,终会超越“修昔底德陷阱”的限隔。

(图片素材源自网络)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