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首付款抵一个IPO:同润生物无法复制的幸运

一个首付款抵一个IPO:同润生物无法复制的幸运
2024年08月13日 22:13 时光倒流二十年

来源:深蓝观

韦晓宁 | 撰文

高翼 | 编辑

上周的中国生物制药圈,出现了一个让人“悲喜交加”的好消息:默沙东宣布与中国biotech同润生物合作,引入后者靶点为CD3×CD19的TCE双抗管线,分子代号CN201。首付款7亿美元,里程碑付款高达6亿,总额13亿美元。

喜在于,这是中国创新药界难得出现的超高首付款交易;悲的是,同润如此幸运者,很难有下一个。

CN201已有多个适应证进入临床阶段,包括治疗复发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1期,以及复发或难治性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1b/2期。然而,据业内人士提到,此次交易能有如此高的首付款,跟肿瘤里的适应证关系不大。这两个都是很成熟治疗手段的领域,而默沙东更多的是看重其在自免领域的应用。

在行业人的印象里,这是中国创新药企license out首付款金额相当大的一笔交易,“罕见的高首付款”,上一个如此高的还是百利天恒8亿美元首付款授权给BMS的ADC资产。在如今biotech IPO难的现实里,甚至还要高于一两年前许多biotech的港股IPO募资款。

近年授权出海的案例里,总额十数亿甚至几十亿美元的交易比比皆是,但首付款往往偏低,过1亿美元已算不错的数字,还有几千万美元的案例。比如恒瑞的几个管线,以及近期宜明昂科授权出的两个管线,首付款仅1千万美元。

鉴于管线有研发不顺和“退货”、拿不到里程碑付款的可能,首付款意味着落袋为安,是衡量一个交易“含金量”的重要标准。在临床1期就拿下首付款如此之高的交易,足以说明MNC默沙东对于该药物的重视程度。

但除了CN201管线本身的质量,能达成这笔交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同润踩上了自免热潮的红利——CD3×CD19的TCE双抗几个月前刚被Nature Medicine证实了自免领域的有效性,而同润是国内唯一一家将这个药物的研发坚持到临床阶段,并出现了临床数据的公司。

InScienceWeTrust BioAdvisory创始人唐钧指出,这个交易中同润生物的顾问是投行CenterView,其有许多优质biotech客户,目前在M&A 市场上作为卖方投行有“绝对统治地位”,能帮卖家公司卖个好价钱。传近期传奇生物被收购的顾问也是Centeriveiw。这也促成了CN201达成的7亿美元首付款。

如果不是这个新闻,业界不会关注到同润生物。尽管背靠药明生物,但它在biotech里是一个平凡的存在,只在成立之初靠金主药明融了一轮资,在随后几年的创新药繁荣期也没有新的资本进场。这意味着管线不被看好——TCE一度被认为是过时的,几乎被CAR-T的光芒完全掩盖。

然而创新药的发展总峰回路转,苦撑几年后,“过时”的TCE没有等来肿瘤疗法的突破,却意外撞上了自免的柳暗花明,也带同润生物走出了看不见尽头的晦暗。

-01-

背靠药明,幸运“上岸”

同润生物是药明生物孵化的创新药公司,2018年成立,曾公开的管线包括CN201、一款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大分子药、一个PD-L1/TGFβ双抗、一个PI3K抑制剂。

这几个管线中,有自研也有引进,其中核心管线CN201在公司成立之初引进自药明生物;PI3K抑制剂在2020年引自瑞士的Rhizen公司,金额1.5亿美元,用于和公司的其他管线联用。

除了给核心管线,药明对同润生物其他方面的扶持也颇多。

前药明生物高级副总裁李竞在社交平台上表示,CN201是近十年前在药明生物建立的最好的创新药管线之一,当时药明生物甚至新组建了临床前团队,辅助其IND申报,“很高兴看到项目价值终于体现出来了”。

CN201的构建采用了药明生物的WuXibody和TCE平台。按药明生物的常规套路,其CMC以及后续商业化之后的CDMO最终也是药明生物自己来承接。

融资方面,同润生物在公司成立之初拿过一笔1.5亿美元的融资,投资方正是“药明系风投”通和毓承,以及博裕资本、淡马锡。但此后,公司再无更多融资消息。

知情人士表示,在创新药寒冬中,因无法筹集更多资金继续研发,同润生物砍掉了公司的其他管线,全力押注CN201。在今年的ASCO中,同润生物公布了b细胞ALL(51例)和难治性/复发性b细胞NHL(74例)的1b期数据。

业内人士分析,无论是CD3和CD19靶点,还是TCE双抗,都并不是新鲜路线,甚至可以说有些过时,“药明内部早把这个公司当write off了”。

但同润生物似乎有些固执,成了唯一一个将这个产品推至临床阶段的中国公司。幸运在寒冬下存活,“第一轮融太多了,凑巧活下来了”。最终被MNC默沙东看上,实在是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近期自免领域火热,而CD3×CD19 TCE双抗在自免领域中的有效性被证实。

今年4月,Nature Medicine 发表了一篇CD3×CD19 TCE双抗的研究结果,证实了该药在b细胞驱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上的作用。

几乎在同一时间,Cullinan公司宣布该司的CD19×CD3 TCE双抗管线由肿瘤转至自免方向,并将在今年提交IND申请。同时公司获得融资2.8亿美元。随后数天,Cullinan公司的股价翻了一倍。

有着和同润生物同样靶点的TCE双抗,Cullinan公司的“转身”成就只是一个缩影。业内人士称,如今许多MNC都在寻求TCE资产,为的就是在自免领域能有力布局。

“天上掉馅饼,而且这个馅饼本以为过期了。”有业内人士如此形容同润生物CN201发展的峰回路转,“这个靶点早过期了,大家都不做了,就是因为它家没创新,就这个产品主打,留在了这里。现在TCE是大家炒冷饭,重新火起来了,碰巧看到它家几年前的东西还在。”

在收购CN201后,默沙东方面称将评估其在B细胞肿瘤方面的表现,并研究CN201在自免疗法方面的潜力。

公告显示,默沙东收购的是CN201的全部全球权益,未提及同润生物将保留中国区权益,以及后续的分成情况。这意味着默沙东可能将“买断”同润生物的核心管线,同润的使命完成,成功“上岸”。

-02-

自免,肿瘤疗法的新红利?

肿瘤产品治自免类疾病其实早有先例,一个最典型的就是BTK抑制剂,这款用于血液瘤的产品,不少企业尝试在多发性硬化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等领域做临床。但肿瘤药治自免一个难题就是安全性的平衡。

CN201在ASCO上公布的数据可称亮眼:B-cell ALL的1期的剂量爬坡临床试验中有51位病人入组,其中接受高剂量的7位病人有6位有完全应答 (CR/CRi),实现了87.5%的完全应答率。所有51位病人,只有2位患者有3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没有4级CRS。

唐钧认为,该结果表明CN201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具有显著潜力,毒性低,适合于轻度和中度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适合长期使用。

上述Nature Medicine 文章的作者Georg Schett在近期公开表示,大约30%的SLE患者适合CAR-T,剩下70%可能适用于CD19 TCE等其他疗法。

Georg Schett就是首次将CAR-T疗法应用于SLE的研究者,首次成果发布于2021年。此后又继续用CAR-T疗法成功治疗了多名SLE、系统性硬化症、特发性炎性肌病等自免疾病患者。

他的研究使业界看到CAR-T疗法应用于自免领域的潜力,撬动了免疫疗法的火热。而TCE同作为免疫疗法,也开始被重新关注——尽管过去被认为有效性不如CAR-T,但和需要回输的CAR-T相比,TCE现货的治疗成本有潜力,且安全性更强。

肿瘤转自免,拿到新融资、股价翻倍的Cullinan并不是第一家从中获益的公司。这两年,一批肿瘤创新药公司找到了通向自免的新出路,包括中国biotech。

亘喜生物,其CD19/BCMA双靶点CAR-T在美国拿到的第一个IND适应证是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第二个便是难治性SLE,进度走在全球前列。有人认为,这是去年底阿斯利康收购亘喜生物的直接原因之一。

嘉和生物,靶点CD20/CD3的TCE双抗日前授权给美国公司TRC 2004,嘉和生物得到股权、数千万美元首付款和4.43亿美元里程碑金额。这对PD1审评受挫、商业化步伐缓慢、失血和裁员过多的嘉和来说无疑是一次及时雨。

明济生物,创始人靳照宇曾直言免疫管线FG-M701的启动,就是为了给正处于临床三期的肿瘤管线“输血”准备的。MNC自免布局的热潮下他最终如愿,FG-M701在今年6月授权给艾伯维,拿到了1.5亿美元的首付款和近期里程碑付款、17.1亿美元的潜在总交易额。要知道,FG-M701还是在临床前阶段而已。

-03-

小结

一切可能还只是个开始而已,在可见的未来里MNC还将在自免领域持续布局。

默沙东在去年4月以高达10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自免公司Prometheus,又在今年1月以6.8亿美元收购拥有TCE多抗开发平台的Harpoon;今年5月,渤健以高达18亿美元收购免疫公司HI-Bio,强生8.5亿美元现金收购Proteologix。

在医药工业肿瘤靶点的开发接近饱和、全球药物研发效率下降的背景下,自免疾病难以治愈,患者需要长期服药,这个被认为有望接棒肿瘤的超级赛道成了各家MNC的新发力赛道。而对于这两年靠肿瘤上位的默沙东来讲,K药专利到期后,它对新兴高潜力产品的需求格外大。

海外各家MNC对各种新产品的需求,映射到国内,对于目前IPO受阻,处于融资难关和国内支付天花板之下的biotech来说,是一个新的出海机遇——尽管踩到同个药物被Nature Medicine 背书的特殊红利、又背靠药明在坚持中撑到临床阶段的同润生物,如此幸运者很难再有下一个。

参考文献:

InScienceWeTrust Community. The Phoenix Nirvana story behind Curon’s $1.3Bn CD19 TCE deal with Merck & Co[J]. Asian Biotechies Walk Into A Bar. 2024(58):2-4.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