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 | 警惕!中国东北发现蜱传人新病毒

NEJM | 警惕!中国东北发现蜱传人新病毒
2024年09月06日 07:41 时光倒流二十年

来源:生命科学前沿

蜱虫是仅次于蚊子的媒介生物,能够传播多种致病病毒、细菌和原生动物。蜱传病毒是一类由蜱虫传播的病原体,近年来在人口增长、城市化、气候变化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蜱虫叮咬的频率增加,导致蜱传病毒的传播风险上升。

202495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了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长春兽医研究所合作的最新论文,详细报告了在我国北方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新发现的一种RNA病毒——湿地病毒(Wetland virusWELV)。

感染湿地病毒的第一例病例出现于20196月,一名61岁男性在内蒙古的一个湿地公园被蜱虫叮咬后,出现持续发热和多器官功能障碍,高通量测序显示该患者感染了一种以前未知的同源病毒,该病毒具有一个编码L蛋白、糖蛋白前体的单链糖蛋白前体和N蛋白。研究人员利用Vero细胞成功分离培养了该病毒,并通过RT-PCR、间接免疫荧光、荧光原位杂交和透射电镜观察进行了确认,将其命名为湿地病毒(WELV)。

进一步通过设定症状监测和蜱叮咬暴露史的条件,研究人员利用哨点医院筛查具有蜱叮咬史且症状较严重的就医患者发现了更多病例,补充了蜱传病原图谱。该病毒能够引起人类的急性感染,其临床症状包括发烧(94%)、头晕(65%)、头痛(53%)、不适(53%)、肌痛(29%)、关节炎(18%)和背痛(12%),还有53%的患者出现胃肠道表现(恶心、呕吐和腹泻)。24%29%的患者分别出现瘀点和局部淋巴结病变。还有1例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焦虑、嗜睡和昏迷。

实验室检查显示,湿地病毒感染患者表现出淋巴细胞(65%)、血小板(41%)和白细胞减少(35%),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47%)、纤维蛋白原(47%)、d-二聚体(41%)、乳酸脱氢酶(41%)和肝酶(29%)的升高。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的蜱、羊、马、猪和旱獭等动物均检测到WELV的存在,此外,WELVBALB/cC57BL/6和昆明小鼠中均能引起致死性感染。通过人工注射、实验室传播研究等手段,研究者证实嗜群血蜱可以经卵传递WELV,并将该病毒传播至被叮咬小鼠,导致小鼠感染死亡,这表明嗜群血蜱可能是WELV的重要传播媒介。

总而言之,这项研究从蜱叮咬病人体内分离鉴定出一种新的蜱虫病毒—Wetland virusWELV),这种病毒与我国东北地区的发热性疾病有关。基于上述研究发现,研究者指出在我国嗜群血蜱主要分布地区如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医护人员应警惕WELV临床感染的可能性,加强基层医疗人员的培训,确保他们能够及时识别和报告可疑病例,同时应用先进的技术与数据分析方法,优化症状监测系统。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