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环青年
家长每年默默地送,老师不动声色地收下,这种弥漫在一些地方的心照不宣,远比这种个案更可怕。
如何打破这种心照不宣,解开家长不得不送的结,教育部门最该反思。
文 | 半月轩
据贵州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报道,9月11日,安徽合肥一则关于教师节送礼的举报视频在网络上迅速发酵。视频中一位家长通过电话巧妙布局,将包含五粮液及高档化妆品的礼品“送达”至教师所在小区门口的水果店,并留下温馨提醒请其“自取”。
通话中,老师直呼“你这么客气,我都不好意思了”。随后该家长又蹲点拍摄到一“神秘男子”迅速取走礼物的视频。有网友猜测,这或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局。9月12日,涉事老师所在的合肥市六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老师收受礼物一事属实。合肥市教育局表示,已知悉此事并正全力核查。
舆论对此事的反应不一。很多人在社交平台指责这位家长是在“钓鱼执法”,实在太有心机。如果老师没有主动索要礼物,这种行为无疑是在给人挖坑、设套,有故意陷害老师的嫌疑。再说了万一老师只是先收下,以后再以别的形式返还回来,家长这种公开举报的行为,不就是冤枉了好人?
也有很多人赞同这位家长,认为他的做法没毛病。有人说,如果老师在电话里直接拒绝,那不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至少从他们的对话来看,这位老师可是丝毫没有要推让抗拒的意思,听起来还很开心。所以要怪,就怪老师禁不住诱惑。
视频里这位家长和老师之间到底是怎么回事,涉事老师是不是会受到处罚,教育部门会如何对待家长“布局”的行为,还得等合肥市教育局的通报。但此事暴露的教师收礼现象和背后家长的心态,很值得玩味。
当然,不管家长的初衷是什么,以做局的方式举报老师,并不值得提倡,风险也很大。这样给人挖坑,难免会让老师群体反感,若孩子还在学校,以后还怎么立足?就算孩子已经毕业,家长不用再受老师的“牵制”,这种做法在道德上总归是不磊落的,也可能会加剧老师和家长群体的对立,这种对立又会影响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其他家长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这可能也是一些网友大骂做局家长的原因。在这些网友看来,家长愿意送,老师愿意收,两厢情愿,又没碍着谁,你不想送就别送,干嘛从中作梗。毕竟,如今送老师礼品,虽然政策越来越严,可在某些地方并不算罕见。甚至有的家长认为礼品越贵重,老师对孩子就会越上心;不送心里就不踏实,担心别人偷偷地送,自己却不上道,连累孩子被区别对待。
新闻中这位家长的做法,某种程度上破坏了部分老师和家长建立起来的默契。因为这种默契的存在,虽然政策三令五申,但很难杜绝各地老师收礼乱象。在社交平台,经常有网友讨论给老师送了多少礼,老师如何不留痕迹地巧妙收礼。还有人总结出了“市场价”,哪个地方的老师,班主任要送多少,一般任课老师要送多少。
这可不是什么黑色幽默段子,而是有经官方调查确认的现实案例。比如,2022年,江苏盐城向阳路小学二年级的一位老师,把收礼记录误发到了家长群,据网络流传截图显示,收礼账本上共写有15人名字,收礼金额在500到1000元不等。当地调查发现网传图片属实,收礼记录误发家长群的老师被停职。
一边是一些老师肆无忌惮的收礼;另一边是禁令落不到实处,难免让人对彻底扭转这种不正之风感到无力。所以,尽管这位家长的行为不值得提倡,尽管不少网友斥责他干的事很恶心,但还是有部分人对他心生理解。后者不想给老师送礼,对某些老师的“势利眼”深恶痛绝,但在这股风气裹挟下,不得不从众,所以寄希望这种非常手段吓退老师,让其害怕被举报而心存忌惮、不得不遵规守纪,没准对收礼的不正之风是一种有效打击。
能给老师“做局”,或者说等孩子毕业再举报老师的家长,其实都是个案。而家长每年默默地送,老师不动声色地收下,这种弥漫在一些地方的心照不宣,远比这种个案更可怕。如何打破这种心照不宣,解开家长不得不送的结,教育部门最该反思。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