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米里吃出这玩意儿,它的“眼睛”上长了个身子?

虾米里吃出这玩意儿,它的“眼睛”上长了个身子?
2024年11月13日 11:20 时光倒流二十年

来源:博物

前些天,有网友留言给我说在虾米里吃出了这么个玩意儿:

图源:网友ZR

这是啥?像是海星,手感硬硬的。

其实,这是一只蛇尾的残骸,虽然已经破碎不堪,具体身份难以确定,但从它五辐对称的体盘和细长卷曲的腕来看,它毫无疑问是一只蛇尾

有的蛇尾浑身的骨板暗藏玄机,这些骨板由方解石所组成,能像透镜一样透过光线,并将它们汇聚到骨板下方的一点上——这正是感光神经所在的位置。蛇尾背部的每一片骨板都有这样的功能,相当于蛇尾的浑身都是迷你“眼睛”。但是这些“眼睛”只能感光,蛇尾并没有真正的眼睛

相关研究的主角是温氏栉蛇尾(Ophiocoma wendtii),它能识别几厘米外的黑暗区域——在棘皮动物中这算是相当了得的。图源:inaturalist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蛇尾的故事。

全文高能预警!

海星还是蛇尾?

完整的蛇尾,大概长这个模样:

图源:cronodon

薛氏蜓蛇尾(Ophionereis schayeri

图源:inaturalist

大多数人看到蛇尾都是一个反应:哟呵,海星!但其实非也!蛇尾的确有时候也被叫做蛇海星(和真正的蛇海星科Ophidiasteridae不一样,蛇海星才是正儿八经的海星),但它们和海星是两类不同的动物。蛇尾和海星都属于棘皮动物门海星亚门,但海星是海星纲,而蛇尾则是蛇尾纲

著名的“瘫得四仰八叉”的蓝指海星就属于蛇海星科

图源:reefaquarium.altervista.org

海星和蛇尾都继承了腕足动物的五辐对称并将它发扬到了极致,它们都是一个体盘长着(通常)五根腕,但要区分它们倒也不是难事。

在大多数情况下,如下的几个方面都是区分海星和蛇尾的重要依据。

01

蛇尾的体盘与腕间分界线分明,不同腕的基部相互分离,而在海星上这个分界线不明显,腕基部紧挨在一起。

02

蛇尾的腕下方没有步带沟,而海星有步带沟。

03

蛇尾的管足已经退化,没有吸盘,不具运动功能,而海星的管足十分发达,有强壮的吸盘,是运动时的动力来源。

04

蛇尾的腕通常特别长、特别灵活,可以弯来弯去,海星的腕比较粗短、僵硬。

那么,开始考试!

图源:powered-by-nitrosell;scientificamerican

因为结构上的差异,蛇尾和海星采用截然不同的运动方式。海星是海底的坦克,成百上千根吸力强劲的管足轮流重复着向前抓地-抬起的循环,像履带一样推动海星四平八稳地行进。

而蛇尾,因为管足已经退化,不能像海星这样移动,它们更多采用跳跃式的方式行进,用腕的末端抓住水底,撑起身体,然后将整个身体朝着那个方向拖过去。

与海星(左)相比,蛇尾更喜欢用腕的末端撑起身体,大步前进。图源:anl.gov

有一些深海蛇尾,也不介意偶尔在水中游一会儿泳

图源:oceanexplorer.noaa.gov

长成这样该没人吃了吧

在棘皮动物(海百合、海胆、海参、海星、蛇尾)中,蛇尾是唯一名字不带“海”字的(虽然也可以加上),它们的知名度也最低,但蛇尾却是棘皮动物中最大的类群

从潮间带到接近海洋最深处,从赤道到南北两极,蛇尾无处不在,而蛇尾的历史又很长,从奥陶纪到现在将近五亿年的时间,足够它们在各种生境反复深耕,有些蛇尾甚至可以忍耐半咸水,这在棘皮动物中可谓绝无仅有。

当前,地球上生活着2000多种蛇尾,它们分属六个目,其中大多数生活在深海。蛇尾们习性各异,有的攀附在礁石上,有的匍匐于水底,有些穴居蛇尾将身体躲入石缝或在泥沙中挖出的洞穴中,只伸出细长的腕来捕食。还有一些蛇尾,附生在海绵、珊瑚等生物上,从它们那里寻求庇护。

向左滑动可查看各个生境中的蛇尾。有研究表明,虽然蛇尾没有大脑,但它们依然具有记忆。图源分别为:scuba.com;naturamediterraneo;texassaltwaterfishingmagazine;oceanexplorer.noaa.gov

在我国沿海,蛇尾是一类常见的动物,北方海域常见的蛇尾是紫蛇尾萨氏真蛇尾司氏盖蛇尾三种,而南方常见的则是光滑倍棘蛇尾克氏三齿蛇尾等。

萨氏真蛇尾(Ophiura sarsii),这是一种环北极分布的蛇尾。图:mexico.inaturalist.org

司氏盖蛇尾。这种蛇尾分布在黄渤海和东海北部,栖息在较深的水中,潮间带见不到,但在渔获物中却很常见,被兼捕的司氏盖蛇尾常被当成垃圾丢在码头上,俯拾皆是。这只司氏盖蛇尾的腕已经断了,所以看起来不长。

沿海不少地方有食用海星的习惯,海星看着没肉,但剥开腕便能吃到肥美的生殖腺,干制的海星还能煲汤,但蛇尾真没人吃蛇尾倒是没毒,但它周身包被着坚硬的骨板,体盘很小而腕又很细,放在整个动物界里也算得上是瘦骨嶙峋,一口下去除了硌牙还是硌牙。不过有一些蛇尾会被晒干充作中药。

不过,在自然界里,蛇尾也有些天敌,诸如螃蟹、鱼类甚至海葵都会捕食蛇尾。为了防备天敌,蛇尾演化出了自切的能力,腕一旦被抓住就会自动断开,而蛇尾的本体则趁机逃之夭夭,只要本体不被吃掉,失去的腕在后面还能再生。

这只倒霉的五斑刺蛇尾(Ophiothrix quinquemaculata)被花梗仙影海葵(Cereus pedunculatus)整个儿吞了下去。图源:Riedel(2008)

有的蛇尾也会进行反击,它们具备生物发光的能力,比如加勒比海的雷氏棒鳞蛇尾在夜间遭遇螃蟹攻击时能发出蓝色的光,吸引章鱼过来把螃蟹干掉。可怜的螃蟹以为遇上了唾手可得的晚餐,但实际上这是猎物自导自演的一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戏码。

发光的雷氏棒鳞蛇尾(Ophiopsila riisei

图源:bioweb.uwlax.edu

蛇尾只能捡垃圾?

蛇尾移动缓慢,很难抓住行动迅速的动物,因此大多数蛇尾都是与世无争的食腐动物——俗称“捡垃圾的”,它们捡拾海底的有机碎屑以及各种各样的底栖生物。这种生活门槛不高,不需要多好的饮食条件,水底扒拉扒拉,靠着最简单的一些食物就能过得十分惬意。有时水底食物丰富,蛇尾还会大量聚集,形成庞大的群体,甚至出现蛇尾爆发的景象。

覆盖礁石的针状刺蛇尾(Ophiothrix spiculata),这是东太平洋非常常见的一种蛇尾。图源:montereybayaquarium.org

但不是所有蛇尾都只满足于捡垃圾。有许多观察记录表明,巨绿蛇尾会捕食鱼类!它们能用长长的腕撑起体盘,在身体下方形成一个空间,等到鱼儿前来休息,一旦有鱼落入圈套,它们就会突然落下去,用腕将鱼缠住。

巨绿蛇尾(Ophiarachna incrassata)直径可达50厘米,是一种很大的蛇尾。图源:tienda.aquamail.com

长大十八变

所有棘皮动物的个体发育都需要经历变态过程,蛇尾也不例外。它们的生活史分为两个阶段:浮游的长腕幼虫阶段和底栖的成体阶段

蛇尾的长腕幼虫ophiopluteus)有四对长腕,以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食。蛇尾幼虫看起来一点不像父母亲生的,但在发育的后期,长腕幼虫就会沉入水底,逐渐演变为五辐对称的蛇尾

一个蛇尾幼虫

图源:fab.zoologie.upol.cz

也有一些蛇尾可以进行无性生殖,它们将一条腕自切下来,断腕能从切口处长出新的体盘和腕,生成一个新的蛇尾,而母体也能再长出新的腕,如此实现一分为二,这种繁殖方式被称为裂殖。海星、海参中都有会裂殖的成员,但裂殖在蛇尾中尤其普遍。

东南沿海常见的锦疣蛇尾(Ophiothela danae)就是一种会裂殖的蛇尾。图源:inaturalist

就在今年,来自德国的科学家们还公布了一项新发现:他们挖出了一块侏罗纪的蛇尾化石,而化石上的蛇尾在被掩埋之前恰好正在裂殖!

这块珍贵的化石封印了1.55亿年前蛇尾裂殖的过程。图源:Thuy et al.(2024)

蛇尾中的“美杜莎”

蛇尾中还有异类:蔓蛇尾目(Euryalae)。

蔓蛇尾目下有3科,分别是

  • 蔓蛇尾科(Euryalidae)

  • 筐蛇尾科(Gorgonocephalidae)

  • 衣笠蔓蛇尾科(Asteronychidae)

蔓蛇尾和筐蛇尾的腕都有分支,支又分支,无穷无尽,如拖把成精,堪称蛇尾中的“美杜莎”。

星蔓蛇尾(Astrocladus euryale

图源:lookphotos.com

筐蛇尾(Gorgonocephalus sp.,触手搂着啥吃啥

图源:commonnaturalist.com

蔓蛇尾和筐蛇尾以其狂野的造型而力压其他一切蛇尾的风头,但它们其实也不是什么稀奇之物。这两类蛇尾在世界各地海域都有分布,从南北两极到赤道,从潮下带到上千米的黑暗深海,都是这些触手怪的地盘。

在我国,这些蛇尾分布在黄海、东海和南海,它们一般栖息在较深的水层,拖网渔船时不时就能捞到,只是一般也就都当成垃圾扔掉了。偶尔有“运气好”的,被挑出来拍个视频发到网上,各大营销号疯传的“怪物”就诞生了。

海盘(Astrodendrum sagaminum),筐蛇尾科海盘属,国内分布于黄海和东海。图源:xenopus.s1005.xrea.com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