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年金如何扩大覆盖面?

企业年金如何扩大覆盖面?
2025年01月15日 18:45 时光倒流二十年

来源:财经杂志

文 |《财经》实习生 李敏 

编辑 |王延春

“在大家都集聚目光,改革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的时候,仍要回头看一看第二支柱(职业养老金,包括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企业年金的改革,不应该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应该有紧迫感,应该成为构建中国特色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近日在以“企业年金发展20周年回顾与展望”为主题的2024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论坛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4》发布式上表示。会上多位业内专家呼吁,以中小企业为重点,从丰富多元产品、提高投资收益率等方面入手,着力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

据了解,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主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企业年金是对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是中国正在完善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三个部分组成)的“第二支柱”。在实行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中,企业年金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企业补充养老金计划,又称为“企业退休金计划”或“职业养老金计划”,并且成为所在国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1991年,国务院就提出了养老体系“三大支柱”的概念,指出要逐步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2018年5月起,中国开展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标志我国第三支柱养老金落地,至此三支柱框架基本建立。第一支柱为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为补充养老保险,是由企业和个人主导的职业养老金制度,包括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为个人养老金,是个人主导的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三大支柱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中国的养老保障体系。

其中,企业年金作为我国养老金体系的第二支柱,自2004年全面推行以来,发展进展缓慢,亟待通过改革来充分发挥其作为养老金支柱的功能和作用。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戴相龙指出,截至2023年,49.3万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积累养老金的企业只占28.6%,全国登记在册的企业有6020万户,积累企业年金的只占0.2%,企业年金20年累计规模只有3.2万亿元,仅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2.5%,这与大力发展第二支柱、大力发展企业年金的目标相差还远。

优化制度设计,扩大覆盖面

当下业界的普遍共识是,企业年金作为我国养老金体系的第二支柱,尚未充分发挥出养老金的支柱功能和作用。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企业年金基金积累规模为3.19万亿元,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企业数量为14.17万家,覆盖职工3144万人,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无论是在覆盖规模、保障水平还是资产规模上,企业年金都与其他支柱存在较大差异。企业年金参保人数仅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数的8.3%。

而个人养老金制度自2022年开始在36个城市试点以来,其覆盖人数就已超过6000万人,是企业年金发展20年的2倍,并且随着其在全国各地的推广,该数字还将持续增加。同时,企业年金在总退休收入中的占比不足2%,其资产规模也仅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的40%,我国退休人员的主要收入来源仍然是基本养老保险的给付。

国 际 层 面,对 比 其 他 国 家,根 据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测算,在11个发达国家中,自愿性企业年金覆盖率最高的国家是爱尔兰(58.1%),最低的国家是卢森堡(5.2%)。根据测算,中国自愿性企业年金的覆盖率是3.3%,如果将实行自动加入方式的职业年金覆盖人数也纳入进来,中国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的总覆盖率是7.5%。

除了在资产规模和保障水平等方面的不足,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内部的发展也不均衡。郑秉文指出,20年来,企业年金制度取得了长足发展。企业年金的改革应该有急迫感,成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他指出,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提高收益性,这是摆在我们面前重要的任务。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企业年金参保企业类型主要集中于财力较强的央企和国企。“当下企业年金有浓重的所有制偏好,适合于大型国有企业,不能覆盖众多非国有企业。”郑秉文指出,这就导致成立工会等大型国有企业实施企业年金制度的流程,对于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各类其他社会经济组织而言成为了负担。

例如企业年金方案需要报批审批,一国内银行的工作人员表示,报批手续在我国平均是52天。对此,郑秉文表示:“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讲,花费专门的人力物力资源,确实还是比较沉重。”

而且,中小企业财务成本压力较大,这也限制了企业年金的发展。原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说:“中小企业大多处于资金积累的成长期,资金的实力相对薄弱,抵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差。企业在依法缴纳了国家强制性社保之后,负担已经很重了,很难再有额外的财力和精力去发展企业年金。”梁涛表示,虽然我国基本养老的总缴费率有所降低,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企业缴付的压力仍然较大。

与此同时,企业年金投资压力较大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企业年金是典型的长期资金,既要追求绝对收益,满足安全稳健的需求,也要通过获取更多相对市场的超额回报来实现增值。在长期低利率的预期下,资本市场同时具备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资产非常地稀缺,年金投资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杨奇华在会上说。

业界专家普遍表示,推动企业年金的发展,需要提质扩面,而当下正是改革的重要时期。

事实上,在基本养老保险层面,我国已建立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两大制度平台,截至2024年3月末,全国社保卡持卡人数达13.8亿人,覆盖98%的人口。同时2024年1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发布通知,自12月15日起,将个人养老金制度(第三支柱)从36个先行城市(地区)推开至全国。对此,梁涛提到,第三支柱政策刚刚落地,处于起步阶段,而养老保险三支柱应该是一个整体,要想促使某一个支柱发展起来,需要同时改变其他两个支柱,再加上其他的配套措施。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胡晓义也表示:“当前是国家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走向成熟的时间段,也是企业年金制度加快发展的大好时机。”

值得注意的是,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对养老财富储备的充足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97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21.1%,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面临的基本国情。“从政策实践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切实发挥企业年金作为补充养老保障的支柱性作用,显得尤为重要。”郑秉文说。而胡晓义介绍,关于企业年金,我国有关主管部门也正在抓紧研究出台新的政策。

与此同时,近年来为了缓解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其中第一支柱基本养老的企业缴费率从20%降到16%。梁涛认为这为大力发展二三支柱带来了机遇,二三支柱可以弥补第一支柱替代率下调带来的真空,在不增加企业负担的情况下,保证退休收入总体稳定。

郑秉文因此强调,“作为长期资金和耐心资本,企业年金对资本市场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功能。”企业年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具体该如何提质扩面,专家们认为应该从政策和市场两个层面着手。

在政策制定层面,弹性的政策制度是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的关键。

胡晓义认为发展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但是三支柱之间均衡适当的比例结构究竟如何,每个支柱应该占有多少比重,并没有标准。事实上,在国际社会中,即便各国普遍在构建多支柱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但是各国的结构比例差异很大。有的国家基础层比较薄,更加注重职业性年金和私人养老金;而有的国家则更强调基本层厚重对社会稳定的保障。因此,胡晓义认为既要进行国际比较,又要立足于中国国情,考虑我国的社会关系、经济文化等因素,从而给出准确的学理支撑。

同时,为了扩大年金的覆盖面,制定出适合中小企业实行的、简易的企业年金计划无疑非常重要,这也对年金政策提出了相应要求。对此,胡晓义认为可以提高参保群体、缴费标准、民主程序以及投资选择四个方面的制度弹性,从而使相关规则更加具有灵活性,适应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步伐。

各大企业应该如何进一步发展企业年金?梁涛建议,先积极推动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劳动关系和谐的企业等规模相对较大或者收入水平相对较高的企业率先加入,后期逐步扩大到小微企业、低收入企业,同时鼓励其他民营企业结合自身的情况,从低比例小范围起步,逐步建立起企业年金。最终用五年到十年的时间,让不同企业逐步加入企业年金体系。

具体到实行步骤,梁涛建议监管部门统筹各个地区搭建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建立简易、集合的企业年金计划。各受托人可以协助平台建设,线上办理企业年金。基于该平台,各大企业通过网络完成方案报备等一系列的流程,从而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

丰富产品,提高收益率

在市场层面,可以丰富多元产品,从而提高投资收益率。企业年金2007年-2023年年平均投资收益率为6.26%,跑赢了通货膨胀,也远超同期三年定期存款平均约4.2%的收益,实现了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但是《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4》(下称《报告》)指出,从2015年至2023年,相比于企业年金参加人数的增长和职工缴费工资水平(费基)的提高,投资收益水平对基金规模的贡献率最小,收益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方面,企业年金高配含权益类组合,但股票等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较低。中国保险资管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曹德云表示:“企业年金在股权类资产配置上大致在10%-15%,离政策给予的配置比例还有很大空间,有发展潜力。”

而在各类企业年金计划中,单一计划处于绝对主力地位,集合计划有待发展。2023年,在所有的4939个样本组合中,单一计划数量占比达到93.84%,资产规模为27142.04亿元,占比达到89.82%,数量和规模都远高于集合计划。可是我国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主要是通过集合计划参与企业年金,这无疑进一步制约了中小企业参与企业年金。

另一方面,《报告》阐明目前国际上企业年金运营能够做到“高收益低风险”,主要是因为公募基金产品类型多样化且不受机构限制,能够最大程度满足投资者的要求,未来我国的企业年金投资,应该拓宽投资产品范围。

例如现行政策规定,职工在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时,可从本人企业年金个人账户中按月、分次或一次性领取企业年金,也可将本人企业年金个人账户资金全部或部分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产品。

目前企业年金分期领取的人群占比很高,但是调研发现也有相当一部分群体并没有早拿更多钱的需求,拿了钱还要去找投资渠道。“所以有没有可能设计出延后支付、延后领取的产品?延后领取还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胡晓义提出。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即便面对多元的产品,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副会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基金监督局原局长唐霁松提醒:“基于企业年金长期性和保障性的特征,企业始终还是要将追求长期稳健的投资收益作为管理运营的首要目标,同时确保投资决策与企业年金管理目标相匹配,杜绝短期排名的业绩攀比。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