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观军
3月25日,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HII)建造的第3艘“阿利·伯克”级(Flight III,下文简称“伯克III”)“宙斯盾”驱逐舰DDG-129“杰雷米亚·丹顿”号举行了下水仪式,标志着HII初步形成了每两年下水1艘“伯克III”的能力。

DDG-129于2022年8月举行铺设龙骨仪式
目前,HII建造的“伯克III”首舰DDG-125“杰克·H·卢卡斯”服役后,其舰员队于2024年10月25日荣获美国海军第41届“太平洋水面战线周”军体对抗赛冠军,至少说明该舰在服役后的第一年里舰员队的状态很不错;2023年8月下水的2号舰DDG-128“泰德·史蒂文斯”,则预计将在2026年夏季服役。
相比之下,巴斯钢铁(BIW)的“伯克”级建造堪称一言难尽:分别于2023年10月下水的DDG-124、2024年7月下水的DDG-127这两艘最后的“技术插队型伯克IIA”,虽然有所拖延、但其服役期程姑且还可以预期;但2020年就与DDG-127同步开工的BIW首艘“伯克III”DDG-126,至今仍未下水。
最近的公开报道显示,美国海军作战部长丽莎·弗兰切蒂于2月18日前往BIW,视察了建造中的DDG-126“小路易斯·H·威尔逊”;但报道中没有直接相关的照片,尽管种种迹象表明该舰“应该”会在2025年上半年下水。

至于BIW的2号舰DDG-130“威廉·夏洛特”,直到2024年8月才举行铺设龙骨仪式,其建造进度已经被HII的4号舰DDG-131“乔治·M·尼尔”赶超,预计到2026年,HII与BIW下水的“伯克III”数量至少会变成4:1——考虑到HII的5号舰DDG-133“萨姆·努恩”也已经在2024年11月举行铺设龙骨仪式,但凡巴斯钢铁再“正常发挥”一下,笔者认为届时出现5:1的情况也不足为奇。

2024年6月25日,巴斯钢铁造船厂处于不同建造状态的3艘“伯克”:绿框内是已经下水的DDG-124,黄框内是移动到浮船坞、即将下水的DDG-127,粉红框内是DDG-126
然而英格尔斯虽然有望实现从今年开始每年下水1艘“伯克III”的速度,但3号舰下水照片中,舰艏部分船板焊接呈现的“瘦马现象”已经非常明显。所谓“瘦马现象”,指的是舰船壳体薄板在焊接后,呈现出大面积的高低不平,就像瘦马凸出毛皮的肋骨一般。这虽是基础工艺,不影响焊接质量,但反映着一家企业的实力水平。

效果也是过于经典
对于采用高强度钢的大型军舰来说,要想在建造时消除强大的焊接应力,需要从焊接原理、模板密度、薄板变形量控制等影响焊接变形因素出发,通过推广自动焊接技术,以及采用加大胎架模板密度、主甲板焊接过程中压铁、采用振动时效技术释放应力等方法,才能全面消除“瘦马现象”。
但如果缺乏以上这些对工艺的追求,乃至于基本焊接技术都不过关,出现焊缝加热两头不均匀等常见问题,再加上船板切割本身的误差累积,那么图纸上再漂亮的船,最终造出来是“瘦驴”(按开工时间算是拜登执政时期)或者“瘦象”(按批预算/下水时间算是特朗普执政时期)也就不奇怪了。

当然,对于如今舰况“每况愈下”的美国海军来说,造得再漂亮的船,用到十年八年都得“包浆”了,“瘦马现象”可谓无伤大雅
总之虽然距离1999-2004年,英格尔斯每年下水两艘“伯克IIA”的豪情满怀还有些差距,但如今能将“伯克III”的建造速度拉回到2016-2020重新建造“伯克IIA”时的每年下水一艘,还能每两年下水一艘“圣安东尼奥”级船坞登陆舰,隔三差五(年)下水一艘“美国”级两栖攻击舰,顺便再给海岸警卫队造点“传奇”级,今天的HII已属美国造船工业中的奇葩一朵。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