鲨鱼头上怎么戴了一顶章鱼帽?

鲨鱼头上怎么戴了一顶章鱼帽?
2025年04月09日 11:20 时光倒流二十年

来源:博物

当罗谢尔·康斯坦丁博士[1]第一次在新西兰豪拉基湾看到那条灰鲭鲨(Isurus oxyrinchus)时,她以为自己可能眼花了。

因为这条大约3米长的鲨鱼脑袋上顶着一团橘棕色的不明物体,看起来像是戴了顶奇怪的帽子[2]

“起初我想,那会不会是个浮标?”她回忆道,“或者是鲨鱼被渔具缠住了,又或者它被什么大东西狠狠咬了一口?”

为了搞清楚这到底是什么,团队迅速派出了无人机靠近观察,同时工作人员也小心翼翼地把摄像机伸进水里拍摄。

毛利大章鱼

镜头靠近之后,真相更加诡异了:这团“帽子”竟然在动!原来那是一只毛利大章鱼(Macroctopus maorum),正牢牢地扒在鲨鱼头顶上,仿佛在搭便车。

毛利大章鱼的成体臂展可达3米,体重可达10公斤[3]。亚成体通常臂展在1至2米之间,体重在2至5公斤左右,已经具备捕食较大猎物的能力。

视频中,章鱼的臂展明显覆盖了灰鲭鲨的头部和部分身体,臂长看起来至少有1米以上,整体臂展可能在1.5至2米之间。这种体型符合亚成体或小型成体的特征。

章鱼骑在鲨鱼头上,听起来实在匪夷所思,但对鲨鱼来说其实并不陌生。通常来说,有一些小生物,比如䲟鱼(Echeneis naucrates),常常吸附在鲨鱼或鲸鱼身上,既能保护自己不被其他掠食者吃掉,也能顺便帮宿主清理寄生虫和死皮。

一项流体力学研究进一步揭示了䲟鱼附着时的动态。研究使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分析了䲟鱼附着时的阻力特性,发现附着状态下䲟鱼的阻力可减少49-69%,具体取决于附着位置,比如鲨鱼腹部或背部。

然而,鲨鱼+䲟鱼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它们的阻力可能增加高达23%,这意味着鲨鱼可能需要额外能量来维持平时游泳的速度。章鱼帽同理增加了阻力。

附着位置

䲟鱼阻力减少率 (%)

系统阻力增加率 (%) (8 kn时)

腹部

49–61

23

背部

54–69

23

胸鳍

37–29

18

䲟鱼吸附在鲨鱼上靠的是头顶的吸盘,是由第一背鳍演化而来的单一结构,内部有成对的板片(lamellae),通过肌肉收缩形成负压,吸力约为30-60千帕。

而普通章鱼靠的是吸盘,每臂数十至数百个,由漏斗部和吸盘腔组成,内部有复杂肌肉系统,吸力可达100-200千帕[4],毛利大章鱼可能更高(没有直接数据)。

通常来说,章鱼和鲨鱼之间不会像䲟鱼那样建立稳定、互利的共生关系。鲨鱼显然不会从章鱼的附着中获得任何好处,甚至可能根本没有注意到,或者觉得有点烦扰。章鱼则是坐上了免费的班车。

章鱼主要通过喷射推进或腕足爬行来移动。喷射推进虽然能提供爆发速度,但能量消耗巨大,不适合长距离、持续性的巡游。附着在鲨鱼身上,章鱼几乎可以零成本地覆盖大片区域。

但奇妙的是,这条鲨鱼似乎一点也不介意头上的章鱼,悠然自得地游着。章鱼也表现得很淡定,把自己八条腿紧紧地收起来,试图装作自己只是一团不起眼的橘棕色装饰。

灰鲭鲨是一种喜欢高速冲刺的掠食者,最快游速可达每小时74公里。要是鲨鱼稍微加个速,章鱼想扒稳那可难了。

研究人员后来戏称它们为“鲨鱼章”(Sharktopus)。那只章鱼显然并不想让人注意到自己,还时不时地把一两条腿偷偷缩回去。

那么,这场奇妙的“海洋顺风车”最终结果如何呢?答案是没人知道。章鱼可能会被带到无法自行到达的新生境,也有可能半路掉了下来,变成鲨鱼的晚餐(也有可能它幸运地逃回了海底)。

但问题来了:它俩咋遇上的?

要知道,毛利章鱼一般只在海床附近活动,而灰鲭鲨虽然会潜水,但通常不会主动到海底去逛街。也就是说,它们俩按理说根本没机会碰面,更别说互相“搭顺风车”了。也许我们不可能知道章鱼为啥非得扒着鲨鱼。但也许,这并不重要。

有时候,毛利大章鱼可不止想骑在鲨鱼头上,还想把它吃掉。

画面拍摄于澳大利亚,由“南之星”离岸风电项目团队发布在 Facebook 上[5]。视频中,一条澳洲绒毛鲨(Cephaloscyllium laticeps)正悠闲游过,没想到突然遭遇了埋伏:一只体型庞大的毛利大章鱼悄无声息地伸出触手,一把就把鲨鱼“抱”了个正着。

图片中的澳大利亚绒毛鲨体长估计在0.8至1.2米之间,毛利大章鱼的臂展估计在1至1.5米之间

鲨鱼试图挣扎,但章鱼立刻将身体整个覆上去,几乎将鲨鱼完全包裹。两者在水中翻滚扭动,场面相当惊悚,可谓真实版的怪兽片之“触手大战大白鲨”。

周围的小鱼仿佛成了吃瓜群众,围观着这场惊心动魄的海底角斗。

章鱼几乎将鲨鱼完全包住

相比灰鲭鲨,澳大利亚绒毛鲨小得多,前者平均3-4米,雌性可达4.5米,最大记录超过6米。后者通常约1米,最大记录约1.2米。灰鲭鲨的平均体长是澳大利亚绒毛鲨的3-4倍。小鲨鱼遇上了大章鱼,自然就危险了。

幸运的是,这场战斗并未以绒毛鲨被吃掉而告终。章鱼似乎最终意识到这顿“鲨鱼大餐”有点超出预期,干脆松了手,让绒毛鲨得以脱身逃走。

参考

  1. ^https://profiles.auckland.ac.nz/r-constantine

  2. ^https://www.instagram.com/p/DHK1uFLywv6/?img_index=2

  3. ^https://octonation.com/octopedia/maori-octopus/

  4.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4233730/

  5. ^https://www.facebook.com/StarOfTheSouthProject/videos/948416886272916/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