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亿个体工商户,他们的这个需求不能被遗忘

1.2亿个体工商户,他们的这个需求不能被遗忘
2024年06月25日 12:44 记经典时刻

来源:冰川思享号

对小微企业而言,盘活每一分流动资金,才能实现资金运营效率的最大化。

撰文丨艾川

2023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构建类别齐全、策略丰富、层次清晰的理财产品和服务体系,拓宽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

从拓展金融服务覆盖面的“普及”,到增加老百姓财产性收入的“惠及”,中国普惠金融事业的发展,正式进入下半场——普惠理财。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普惠理财始于2103年。数字技术率先打破了个人理财业务的技术壁垒,老百姓零钱包里的“小钱”也能“钱生钱”了。

标志性节点是余额宝在这一年上线。1元起购的低门槛,成了搅动货币市场基金的“鲶鱼”。 大量“小钱”通过余额宝进入了货币市场基金,彻底改变了这一成熟的理财工具。

货币市场基金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优点是低风险、抗通胀,缺点是申购门槛高,普通客户很难触及。余额宝的“1元起购、随时可赎回”让这一成熟的金融产品“市场下沉”,普通人也能买,于是余额宝成了“每天早餐加个鸡蛋”的国民理财神器。

图/图虫创意

不要小看微不足道的“鸡蛋钱”,十年来余额宝已每天为用户创造1亿财产性收入。

余额宝的成功开创了个人理财新模式,此后各大金融机构纷纷跟进,推出小额普惠的各种“宝宝类”产品。甚至连苹果也推出了同款产品,被网友们戏称为“苹果版余额宝”。

当个人理财进入“宝宝时代”,人均持仓7000元的“零钱包”曾经是金融服务“遗忘的角落”,却通过各家金融机构的“宝宝”,进入到经济循环的大江大河中,分享到了经济发展的红利。

时至今日,中国的个人普惠理财业务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品体系,涵盖货币市场基金、公募基金、保险等主流金融业务,成功实现了商业化。

至此,在大企业与个人用户之外,普惠理财还剩下最后的“困难户”,那就是小微企业。

01

被忽视的小微理财需求

近年来,小微企业“融资难”已经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普惠金融议题,但是小微企业的“理财难”却一直被忽视。

众所周知,小微企业普遍缺乏资金。在很多人看来,“五行缺钱”的小微企业还谈何理财?

其实不然。小微企业缺钱,只是缺少稳定的现金储备,占中国经营主体数量90%的小微企业,分散在经济毛细血管的生意流动资金形成的池子可不小。

这从小微企业信贷数据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中国人民银行普惠金融工作小组《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22年)》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小微企业获得的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23.8万亿元,同比增长23.8%。按照小微企业平均40%的负债率来计算,小微企业的资金流规模至少在50万亿上下,并且正在以较快速度增长。

发展普惠理财,盘活这一庞大的资金池,将为小微企业带来长远的经营韧性。

图/图虫创意

更为重要的是,缺乏理财渠道、没有投资性收益来源,是小微企业利润偏低、经营脆弱的短板。这已经成为小微企业和大型企业之间的天堑。

大型企业的投资性收入,早已是重要的利润来源。《证券时报》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12日收盘,已发布2023年年报的公司中,1464家公司披露了2023年度投资净收益,合计超过9500亿元,占对应公司归母净利润总和的比重超过两成。

大企业的投资收益贡献了两成净利润,虽然小微企业难以达到这一水平,但如果投资收益可以带来1%的净利润率提升,那将至关重要。对大型企业,1个点的净利润率只是赚多赚少的区别,对缺乏现金储备的小微企业而言就是能否持续的经营的生死线。

北京大学企业大数据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联合发布的《小微经营者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6月,中国小微企业现金流平均可维持时间仅为2.6个月。

收益的提升带来的是经营韧性的提升。对小微企业而言,盘活每一分流动资金,才能实现资金运营效率的最大化。

因此,普惠金融不仅要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更要帮助小微企业理财,最大程度地增加资金增值的利润贡献。如此才能形成小微企业金融生态的良性循环。

02

小微理财进入“宝宝时代”

帮助小微企业实现普惠理财,需要根据他们的资金管理特点,提供定制化的理财服务。

然而,小微企业的普惠理财服务很难做,甚至比个人客户的“零钱包”理财更难。个人普惠理财的难点在于小额、分散,而小微企业的资金运营还多了不稳定的难点。

小微企业的资金流动呈现潮汐式的大幅波动,周转周期短且不稳定。很多小微经营主体,收款一个月,在支付进货成本、员工工资、房租水电时,可能一天就全部付光了。看似几万、几十万的资金在账上,却留不了几天,周转档期一到,随时可能调用。

而且,小微企业的经营风险大,资金安全是首要考虑。资金流动性大,还要高度稳健的理财服务,对金融机构的要求相当苛刻。

因此,目前市面上小微企业普惠理财的金融产品还比较少,有点类似个人普惠理财的“前宝宝时代”。

图/图虫创意

不过,市场经济没有永远的死角。只要有需求,就会有供给。成立9年,累计服务超5300万小微企业的网商银行,就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6月25日,网商银行成立9周年之际,网商银行行长冯亮对外透露,目前小微企业可以用支付宝收款自动转入余利宝,不仅可以“边收边赚”,还能“随存随取”。

在余利宝的基础上,网商银行还在“稳健理财”频道推出更贴合小微企业经营周期的银行理财产品,帮助他们实现“24小时”理财。

03

生意打烊,收益不打烊

对小微企业而言,白天要忙碌,他们的资金结算与管理需求通常是晚上8点后。

但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理财产品是货币基金,所有货基都有着一条明显的时间界限——下午 15点。如果是在工作日15点前申购,那么第二天就开始享受利息,如果15点后,则要顺延。

若周四15点后申购,则被视为周五15点前申购,要下周一确认份额,这导致无法享受到周五、周六、周日这三天的利息收益,对小微经营者而言可谓是损失巨大。

而网商银行代销的银行理财产品,可实现“24小时”申购——小微企业在交易日24点前买入即被视为当天申请,不再受“15点”的时间限制。生意做到晚上也能买理财,提前一天有收益。

图/CFP

对小微企业而言,理财产品的主要功效就是稳健的前提下增值保值。在24小时理财之外,网商银行还联合23家银行理财子机构让利于小微——用户无论是申购还是赎回都是“0费用”,一分钱不用花。

收益多一分,小微的抗风险能力就强一分。“我们服务小微已经9年了,深刻理解他们的资金管理需求,在理财这件事上,我们希望小微企业也能享受到像大企业一样的金融服务”,冯亮坦言。

当年“余额宝”之所以能大幅降低理财门槛,是因为“支付宝”的电子支付系统与个人普惠理财产品之间可以实现无缝对接。看好网商银行重塑小微普惠理财体系的理由类似——它契合1.2亿个体工商户及背后3亿从业人员的朴素需求——“生意打烊,收益不打烊”。

历经十年发展,普惠金融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金融服务生态,金融服务不再是大企业或高净值客群的专属工具。

如果说普惠金融的上半场是“普及”——公益性小额信贷为代表的金融服务普及,让平凡百姓、小微经营者获得了曾经遥不可及的金融资源,那么普惠金融的下半场的重中之重是“惠及”——普惠理财把芸芸众生“小钱”汇聚成庞大的金融资源,普通的个人、普通的小微,也能获得深度参与经济循环、分享发展红利的平等机遇。

发展普惠金融,不仅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市场化道路,还是打通宏观和微观之间堵点的关键性工具,是当前中国经济破局的技术解。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