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看理想
从古至今,无论在地球哪个地方,人类都以生活和生活得更好为人生的最高目标。即使存在的方式因地域或制度天差地别,但人类从未停止过思考——共同体如何更好地生活在一起?
这个问题的答案,与“秩序”有关。无论是古希腊的公民,还是现代国家的大众,一件件改变历史的事件告诉我们,政治和它背后的秩序,在随时随地关心我们。
我们身处的现代,是西方历史上几大文明传统汇聚演变的产物。历史的宏大和细节,沿着曲折的时空隧道,掉落在2500年之后的人类世界中。
从西方秩序的根源开始,回望2500年中那些充满张力和韧性的秩序演变。这能让我们看清楚,一种秩序是如何发生,如何风起云涌,如何影响到共同体和整个世界,以及如何没落。
📖⚖️
《如何更好地生活在一起?西方秩序2500年》
已在看理想App上线
刘擎、周濂、翟志勇鼎力推荐,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现代的精神:世俗时代到来》《自由之路:无限人生书单第15季》节目主讲人张新刚主讲——
以2500年来,秩序构建的重要节点为线索,以对政治事件、历史、哲人及其思考为背景,拎出一个个政治主体,回到历史现场,从原汁原味的故事与思想中,摸底西方秩序的底层演变逻辑,从而理解秩序运作的方式。
以现实的目光回望过去,从古希腊到罗马共和国,从基督教到中世纪皇权,从民族国家到数字主权,在120+集、5大版块、3000+分钟的系统讲述中,激活我们对今日世界秩序根基的认知。
讲述|张新刚
来源|节选自《西方秩序2500年》发刊词
01.
秩序和我们的生活
当听到“政治”、“社会”这些大词儿的时候,你可能下意识会觉得很宏大,认为是某一部分人操心和研究的事儿。其实不然,政治和社会从来不只是抽象的,而是就渗透在日常的生活点滴之中。
举个例子来说,今天你如果想去另外一个地方旅游或是出差,只要你不是失信人,应该是打开手机在某个app上订好车票或者机票,再预订个酒店,然后几个小时后就到了目的地。
但是如果把时间回调四十年前,1984年,你要出趟门需要怎么做呢?需要向单位写出差报告,申请借款,开介绍信,换全国粮票,找厂里的票务预订火车票。
那四十年的变化是什么变化呢?当然你可能会说,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科技的发展让人们生活更便利了。的确是这样,但科技是否能够解释所有的变化呢?我们知道,当今世界上有一些国家的人并不能随意流动,也没有享受到科技发展给日常生活带来的便利。
《驾驶我的车》
对于个体而言,我们是无法脱离特定的时代和国家的,那么我们这有限的一生必定会受到所处的国家和世界秩序的影响。
这里所说的秩序有多重含义,既有具体的政治秩序,也有社会秩序,还有精神秩序。我们可以不关心政治和社会,但总会有一些时刻会提醒我们,政治和社会在随时随地“关心”我们。
哪怕尽量避开公共议题,个体的精神选择,比如过自己想要的美好生活,其实也早已被社会、传统乃至世界上不同的观念影响和塑造着。所以,面对“秩序”这个话题,我们逃无可逃。
02.
西方和我们
之所以要关心西方秩序,至少有两个理由。第一,西方不只是与我们相对的世界,早已经是构成我们生活和传统的一部分。从古至今,我们都生活在一个互相交流的地球上,无论是从世界出发还是从中国出发,历史都是一部全球史。
拿起每天离不开的手机,仔细观察就会知道它是全球化的结果,每个零部件以及每项技术都是全球供应商和智慧的产物。
除了日常生活和前面提到的近四十年来的商业社会外,新中国的秩序也是吸收了人类政治文明的精华建立起来的。新中国的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旧中国相比,人民在新中国中翻身做了主人。
而之所以人民能够成为国家的主人,这背后是现代世界的政治信仰,即人民拥有国家的主权,人民取代了神、天等传统观念成了政治合法性的来源。
所谓的合法性简单来说就是统治的道理,“凭什么你统治我”。传统社会统治者可能会说“我是天子”或者“某个神赋予我的权柄”,这一切在现代政治里都不再奏效了,因为人民成了现代政治唯一的“神”。“共和国”republic一词,则更是有着法国大革命以及最早的罗马共和(respublica)的传统。
所以,不论是从宏大的政治社会视角,还是从具体的日常生活视角,地球上的各个国家一直是相互影响和交流的,早已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并且相对于前现代社会来说,地球上的人类共享着很多基本的秩序观念。
第二,西方从客观事实上提供了现代世界的秩序框架,并是当今和可预见的未来世界上最重要的文明体。这里所说的西方其实是欧美文明为主要载体的,并不直接指在我们西边的地方。
从15世纪以来以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大航海、民族国家的兴起、商业社会的发展、科学革命与工业革命等等都发端于欧洲文明圈,然后通过和平或暴力的方式扩展到全球。这其中有一些是西方自身传统内部的事情,比如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于非基督教社会来说,这些是西方秩序内部的变化。
而另外一些则是对全球有着深远的影响,大航海和所谓“新大陆”的发现将欧洲与美洲关联在一起,欧洲自己内部各种政治体数百年战争打造出了一定疆域范围内垄断暴力的主权国家(sovereignty state),并且国家还会塑造国族(nation),使人们建立起强烈的国家认同,使得现代国家成为国族(民族)国家(nation state)。
现代国家以坚船利炮改变了世界上其他地区的政治形态。我们都熟悉的就是1840年开始的中国近代史,中国传统的清王朝就被欧洲国家拖入到世界秩序之中,在坚船利炮的轰击之下开始探索强国之路,先是学习造船和军事技术,后来发现还不行便开始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派大臣出国考察西方宪制,再到后来了解西方政治制度背后的文明形态,踏上了一条漫长的现代国家转型的道路。
西欧发端的商业社会和工业革命更是超出欧洲的范畴,极大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和组织样态,卡尔·马克思对工业革命后的现代社会鞭辟入里的分析所形成的系统学说深刻改变着20世纪世界的进程。
回顾现代世界500年的历史变迁,无论我们喜欢与不喜欢,都必须承认的一个客观事实是,西方文明形塑了整个世界的基本秩序形态,在可预见的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西方发源的现代秩序恐怕仍是支配世界的主要力量之一,那么我们就不得不要走到西方秩序的底层去查看它的根本逻辑。
03.
秩序古今
任何文明形态都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而是有着漫长的演变历程,现代秩序也是西方历史上几大文明传统汇聚演变的产物。
美国有两个议会,分别是参议院和众议院,其中参议院这个词senator就是来自于古罗马的元老院,这说明美国在设计政治制度的时候,参考了古罗马共和国的政体样态。
如果你再去看美国众议院的空间布置,就会发现更为直观的古罗马要素。在美国众议院主席台后方,有两个金色的长条标志,这两个标志名为“法西斯”。
提到法西斯,恐怕你首先想到的是二战时墨索里尼搞的“法西斯主义”,但“法西斯”其实是古罗马最高行政长官执政官大权的象征,它是由许多棍子绑在一起的一捆束棒,束棒上插有一把斧头。
当执政官在罗马城内出现的时候,前面就有人扛着这捆束棒,即法西斯作为最高权力的象征。当执政官出城后,束棒上就加上斧头,代表战争杀伐的权力。
美国的国家历史虽短,但是它所继承的政治传统却是自古以来的。要理解现代世界的各个国家,只研究当下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从西方文明的根源处开始,看它是如何一步步演变过来的。
04.
西方秩序的系统升级
西方秩序经历过几次系统升级,下面先将基本的线索和脉络梳理一下。
一万多年前,农业革命在地球上发生,人类从狩猎采集开始进入农耕生活,生产剩余增多,复杂的人类秩序开始出现。在地中海区域开始萌生多种文明形态,从两河、埃及到古代希腊和罗马,西方文明和秩序的根源逐步清晰显现。
如果将西方秩序视为一台电脑,那么在2500年的历史中,这台电脑历经多次系统重装,从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到基督教文明再到现代文明,这套秩序充满张力和韧性,并影响到整个世界。
公元前8世纪,爱琴海周边城邦共同体的形态崛起,开始孕育古希腊文明,并决定性地创生了“政治”;与此同时,罗马建城,并开始了一项空前的政治实践,创造出“共和国”。这一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政治样态,后又在公元前后转变为帝国,将地中海变成自己的内海。
《加勒比海盗》
在罗马帝国内,基督教坚韧地发展壮大起来,提供了一种迥异于古代文明的精神秩序。在经过漫长被迫害的岁月后,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合法宗教,并逐步建立起自身的世间秩序。当罗马帝国被异族入侵后,西罗马帝国瓦解,分裂为多个王国和其他政治体,进入古代晚期与中世纪的漫长过渡时段;东罗马帝国(后称拜占庭帝国)与东正教一直延续至1453年。
中世纪,教权与王权成为秩序斗争的主线。基督教会所对应的精神秩序和世俗权力主导的尘世秩序的关系从来不是清晰区分的,并且随着二者力量和体系的消长而不断变化。
与此同时,古代的罗马法传统与亚里士多德哲学也在中世纪被复兴和激活,服务于现实秩序的构建与合法性的证成。到了中世纪晚期,绝对主义王权兴起,“国家”的概念和形态开始萌发,西方来到现代世界的门槛上。
背着两千年的“包袱”,现代世界在500年前拉开了帷幕。一系列大的事件扎堆儿出现,大航海时代到来,宗教改革开启了新教对抗天主教会的解放运动,文艺复兴话语流行,现代国家出现,人民主权萌发,商业社会成型,个体主义与世俗时代降临。
经过欧洲和北美主要国家的实践探索,基于个体建立的社会和政治秩序逐步完善,在祛魅的时代,每个人都要凭靠自己的力量寻求意义安顿。
在一个被星舰、Sora和ChatGPT等人工智能刷屏的当下,人类可能来到了一个新的重要节点,个人、主权、精神和未来秩序或许都会迎来新的可能性。在这个节点上,除了一只眼睛要紧盯着腾空而起的猛禽发动机,另一只眼睛更需回望历史,审视历史上的那些个临界点以及人类当时做出的思考与选择。
本系列节目,选取西方秩序构建史上的重要节点,既有思想突破也有重要事件,探究人类道路的来龙去脉以及面向未来的可能性限度。
⬇️🌊🚢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