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不好+死不了=最赚钱的生意?

治不好+死不了=最赚钱的生意?
2024年11月25日 23:15 记经典时刻

来源:小声比比

大家好 !

前段时间,懂王特朗普提名小肯尼迪担任新一届政府的卫生部长,直接导致灯塔国的医药股崩盘了,像是辉瑞、礼来、莫德纳这些大医药公司,全都暴跌。

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他新提名的卫生部长,小肯尼迪,是一特奇葩的哥们——是一个知名的反疫苗人士,之前说过新冠疫苗是反人类罪,还极力反对大火的减肥药,司美格鲁肽进入医保。

他说,如果美国政府每个月花几千美元把减肥药纳入医保,让美国的小胖孩继续暴饮暴食。

那就成了先让食品公司,什么可口可乐麦当劳赚上一笔,把孩子喂成了大胖子;然后生产减肥药的公司过来,什么诺和诺德赚上第二笔。相当于左边你来喂胖了,右边他来帮你瘦。

与其让大公司在一拨人身上收割两茬,不如直接禁止小胖孩天天吃垃圾食品,把钱花去补贴他们吃新鲜的水果蔬菜上。

这里就要说到,搞出超级减肥药的诺和诺德,就靠司美鲁肽一款药,在2023年9月1日,市值达到4210亿美元,超越了法国奢侈品巨头路威酩轩集团(LVMH成为欧洲市值最高的公司。

来源:天下财经

诺和诺德,是靠治糖尿病起家的,后来又开发出减肥药,去年一年卖了200多亿美金,印钱效率,只有英伟达能比。

这个药,卖这么好的关键,就是能减肥,但又不能完全减肥停药就会反弹,就得一直用。

慢性病的特点就是——治不好,但又死不了。这样,患者就只能长期依赖药物治疗,只要你有一款核心产品,病人就一辈子得搁你这花钱。

深入一步想,如果药效太好,这种商业模式还能成立吗?患者治好了就不再需要了,哪来的复购?

举个例子,美国有一家很有名的药企,叫吉利德。它曾推出一款针对“丙肝”的神药,中文名叫“丙通杀”。

这个药特别猛,平均治愈率达到了98%。

但是,这种惊人的疗效却让公司遭遇了股价暴跌。为啥呢?

(吉利德在推出特效药后股价狂跌)

因为患者吃完之后,就再也不用吃这个药了,所以这药第一年销量极好,第二年就卖不出去了,差点让公司直接破产。

所以做药,有时候疗效太好反而成了问题。

但是,慢性病就完全不同了。比如糖尿病这种病治不好,但病人又离不开的药物,药企的复购率就特别高,利润源源不断,库库挣钱。

做生意,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叫LTV(Life Time Value),中文名叫“用户生命周期”。它指的是,一个用户一生能给你带来的收益。

你想象一下,一个慢性病患者,可能一辈子到去世,每周都要用他家生产的药,一直复购,这不就相当于永远跟他收税吗?

这种情况下,一个用户的生命周期价值就会非常高。

反过来说,如果是一些耐消品,比如电冰箱、电视,这种东西虽然单价高,但一个用户可能这辈子只买一两次,所以单个用户的生命周期价值并不高。

所以啊,也有人提过阴谋论:说一些绝症,譬如艾滋病、癌症、糖尿病的治疗方案,说不定早被研究出来了,但都被大药企偷偷锁在了自己的保险柜里,为什么呢?

因为这方案一旦公开了,一开始可以狠狠的卖一波,但只要这个病治好了,就再也没办法,继续向病人收钱了嘛!

毕竟,这些药企可不想做“一锤子买卖”,细水长流,慢慢地挣钱才是王道嘛!

有人会说了,比比你搁这传播阴谋论?

万一有慢性病的人,听了你这套理论,都不好好治了怎么办?岂不是给医生添麻烦?

哎呀,我是跟大家分析商业模式,又不是提供医疗建议,你知道人家商业模式好,你还能不花钱了?

那石油水电的商业模式更离谱,那咱明天还能点蜡烛不成?

PS:之前写过司美格鲁肽,没看过的可以看看👇🏻:

参考文献:

1.纽约时报:《肯尼迪不喜欢 Ozempic。以下是他能采取的措施》(2024年11月22日)

2.药智网 《从丙肝到乙肝,半部病毒性肝炎「消亡史」》(2023年12月25日)

3.Investor's buisness Daiily《吉利德为治愈疾病付出了怎样的代价》(2017年3月10日)

4.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八分之一人口患肥胖症》(2024年3月1日)

5.Newsweek: 《罗伯特·肯尼迪 (RFK Jr.)对流行减肥药Ozempic的评价》(2024年11月17日)

作者:梓泉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