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技下沉,一场关乎家门口就医的蜕变

医技下沉,一场关乎家门口就医的蜕变
2024年05月23日 16:41 粉巷财经

4月26日早上刚9点,未央区草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简称:草滩卫生中心)和未央区汉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简称:汉城卫生中心)两家社区医院部分诊室门口就排起了队。

前者是西安市红会医院的“卫星医院”,距离该医院北院区仅200米,接收着许多在红会医院手术后康复的病人;后者与西安市第三医院签约,同样作为卫星医院与第三医院实现诊疗全方位合作,三院的一些专家会定期来这里坐诊。

就诊患者基本是周边居民,这两家社区医院承担着辖区20多万名居民的基本医疗。“目前日均接诊量在400人次左右,高峰时每天达到600多人次。”未央区汉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祝渭静表示。

患者在未央区汉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

与早期对社区医院“环境简陋、设备陈旧”的印象不同,这两家社区医院俨然缩小版的“全科医院”。除了科室齐全外,还增设了30张病床、30个康养床位以及中医诊疗、康复室等。

改观最为明显的是医技科室——检验科。上述两家社区医院检验科均完成了规范化实验室建设,最大的面积超过100平方米,配置了先进的检验设备和专业的检验人员,可开展数百项临床检验,成熟的医技资源与诊疗服务完美融合。

01

社区医院新生

大的战略背景上,国家层面通过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提升。西安作为“西部医疗重镇”,近年来累计新迁建、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285家,303个村卫生室实现公有化,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设施和条件明显改善。

2023年初,西安在全国率先开展卫星医院试点,探索实践“资源下沉、基层首诊、医院手术、社区康复”的卫星医院模式。未央区两家社区医院“新生”背后,正是西安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均衡布局的缩影。

如草滩卫生中心作为红会医院创伤康复病区技术支持的康复医疗机构,患者在完成手术后能够及时到卫星医院进行康复;汉城卫生中心则以心内科、骨科及妇产科为切入点,做好与第三医院诊疗服务的衔接,第三医院会定期向该卫星医院派驻专家团队坐诊。

患者正在未央区汉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

而且,社区医院执行的是一级医院收费标准,意味着患者仅支付一级医院的费用,就能享受到三级医院的医疗服务,减轻了居民就医成本,降低了医保支出。

此外,上述社区医院还基本解决了基层医疗的老大难之一——检验能力不足的问题。

诊疗过程中,检验承担着为临床医生科学治疗提供诊断依据的重任,但很长一段时间里,社区或乡镇卫生院可开展的检验项目很少,水平也参差不齐,检验结果较难受到患者或其他医院的认可。

因此,要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一个重要支撑是:医技先行。

就现场观察来看,两家社区医院检验科较此前相比,均完成了规范化实验室建设,检验人员和专业设备配备齐全,外层玻璃上印着醒目的检验流程图,患者有序地在检验科窗口排队采样,旁边就是自助打印机,可及时获取检验结果。

患者在未央区草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采样

草滩卫生中心主任助理张荣告诉笔者,“以前患者来这里能做的常规检验项目大概在五十余项,现在能检查549项,并且及时、准确率高,医生们也普遍反映,检验水平提升对于诊疗有非常大的帮助。”

02

赋能基层检验

上述社区医院检验科规范化实验室建设的背后,离不开西安区域医学检验中心的赋能。该项目是经西安市政府批准,由西安市卫健委作为项目实施单位,采用BOT模式投资建设的大型民生项目。

西安区域医学检验中心赋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

西安区域医学检验中心负责人李莉介绍,“自2020年项目建设以来,在西安市卫健委指导下,目前中心的核心实验室已基本建成,拥有高度智慧化、覆盖市域的质量管理平台,建有临床智慧化实验室、临床分子实验室、临床质谱实验室、临床微生物和药敏实验室等。”

在李莉看来,西安区域医学检验中心是真正为基层赋能。“我们已在各区县、西咸新区的92家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了规范化实验室建设,实现了资源共享、服务共为、责任共担,通过检验检测、质量体系、信息系统和人员培训等四方面的统一建设,带动基层检验能力、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有效实现了检验结果互认。”

作为社区医院从业人员,张荣对此感受非常明显,“与西安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合作后,草滩卫生中心检验科的管理更加规范化了,在样本采集、检查、质控、保存等方面都极为标准,不输大医院。”

据李莉介绍,西安区域医学检验中心目前可开展1800多项检验项目,未来将逐步达到3000项。

作为关乎地方民生的一件大事,西安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建设以来也受到了各省市卫健部门和同行的密切关注。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兄弟省市来实地考察。这意味着,这种医学检验的“西安模式”,对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能力的提升被同行广泛认可。

规范化建设后的未央区汉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

未来,上述模式亦能进一步复制,实现优质医技资源普惠化和均等化。

按照建设实施方案要求,西安区域医学检验中心下一步将全面完成1个核心实验室、15个区域中心智慧化实验室和450家社区卫生中心规范化实验室的建设。466家实验室逐步铺开后,对于基层医疗机构检验的覆盖面将更广,会更有效地推动检验报告互认、避免财政重复投入、降低医保开支。

03

抢抓IVD“风口”

伴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对疾病诊断效率、准确率等要求的提升,叠加社会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均为体外诊断提供了更高的发展需求,IVD(体外诊断)产业也逐渐走进了大众视线。

《中国体外诊断行业年度报告(2023)》显示,预计未来五年,中国IVD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0%,到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900亿元,产业规模达到2700亿元,成为生物医药产业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细分赛道之一。

西安区域医学检验中心智慧化检验流水线

“体外诊断产业是技术融合度高、创新活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为地方科技资源整合、源头创新提供了需求空间。”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刚认为,“陕西拥有强大的高校、人才、科研资源,具备体外诊断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基础,又有能够赋能基层的大型检验中心,理论上是可以配套相关的产业园区,将这些优质资源聚集起来发展的。”

具体来看,体外诊断作为新兴产业,市场准入壁垒较高,需要多学科高度综合互相渗透,陕西在大健康和体外诊断创新研究方面已开展了大量研究,但科研成果转化率相对偏低。

西安区域医学检验中心智慧化检验流水线

“引导IVD产业发展意味着高校科技成果本地转化拥有广阔空间。”吴刚谈到,“还是要加快地方科技成果转化、场景创新,以科技创新支撑体外诊断产业集群培优壮大,提升区域体外诊断技术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赋能基层诊疗服务。”

吴刚进一步表示,产业集群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聚集,更是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通过集聚效应和协同效应,将极大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带来可观的产值、税收及就业。

如若细分赛道崛起,对于整个陕西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及产值都是不小的增量,将加速地方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培育。

基于上述信息能够判断,IVD是一个明确的蓝海市场,陕西具备创新实力、产业禀赋,又有庞大的市场基础,更应该抓住产业机会,用好先发优势,牢牢踩住“风口”。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