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高新管委会“南迁”

西高新管委会“南迁”
2024年06月13日 19:57 粉巷财经

论及西安的城市封面,钟楼、大雁塔之外,已经很难绕开高新区沿线。

造型现代的都市之门,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很长一段时间,这里代表了古老传统之外一个现代化的大西安。

33年前,这里是古城西南的一片麦田,几个人带着国务院一纸批文和10万元支票、一辆借来的小车,西安高新区筹备组就此开始了第一次现场办公,能干出多大事业,几个人的心里还没有答案。

33年后,土地还是那片土地,西高新已三度创业上演点石成金,麦田里“长出”代表西安的门户,管委会也一路向南,从火炬大厦到都市之门两度搬迁,象征着城市产业重心地不断南拓。

可以说,西高新管委会在哪,哪里就是西安金融、科创、经济、产业的圆心,两度创业、搬迁便是例证。

眼下,西高新管委会开启了第三次南迁,目的地是——西安“双中心”核心承载区丝路科学城。这次,其还能上演点石成金的“神话”吗?

01

部分职能部门已经开始正常办公

4月底,高新管委会搬迁消息不胫而走,网传地点是高新三期丝路创智谷,搬迁时间是在2024年5月底至6月初。

几天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前往实地转了一圈,由于6号线西电科大南校区·未来之瞳地铁站还未开通,从国际医学中心站出站后,还要向南2公里左右才到,相比锦业路,这里还略显荒芜。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夏子博 摄

丝路创智谷毗邻着未来之瞳大剧院。到达现场后,记者发现管委会搬迁已成为现实,园区内部分职能部门已经开始正常办公,该消息也得到了多位西高新人员确认。现场还有些绿化、瓷砖在施工,热闹的塔吊提醒着,“高新速度”正在上演。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夏子博 摄

回溯过往,高新区的成绩无疑是值得肯定的,这座20世纪90年代从一片农田郊野上发展起来的开发区,曾历经两次艰难创业及搬迁,于全国150多家高新区中冲杀突围,跻身前列。

三十年前,西安高新科技主力以军工、国企为主,民营资本还聚集在地产、煤矿、物流等传统领域,鲜有人注意动辄十余年研发周期的“硬科技”领域,高校成果与市场间的转化并不活跃,空有一座宝山,能打的牌却寥寥几张。

这个“挖宝”的任务,落到高新区手里,要在古城西南角作画一幅经济开放、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

高新1.0时代,高新管委会从火炬大厦一直开疆拓土到创业大厦,沿高新路、科技路以及后来的唐延路,富士通、霍尼韦尔等众多世界500强企业为高新打下雏形,高新区成为国际交流的窗口,前沿生产力开始在这2.7平方公里的“农田”聚集,现代化的体制、理念、人才涌入,古都西安亦走入国际视野,开始真正焕发活力;

高新2.0时代,高新管委会再度迁址都市之门,围绕锦业路为核心,三星电子百亿落户,与美光半导体等一批外资项目组团,资本及技术走向密集,高新区实现“立区”到“兴区”的跨越,“硬科技”概念从这里诞生,强生、中兴、华为等一批知名全球领导性企业纷至沓来,以高新为圆心,西安也多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这几张立足城市竞争的“王牌”。

从孵化一批企业到崛起一片园区,集聚一项产业,再到壮大一座城池,可以说,西高新过往的每一步发展,几乎不曾让人失望。

2023年,高新区为西安贡献了1/4的经济总量,是当之无愧的顶梁柱,高新区管委会则是崛起背后的操盘者。

02

西高新发展“暗线”

2017年,高新区吹响三次创业号角,这一次,周遭环境又有了不同。

当下,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国家命题,尤其是加快解决“卡脖子”技术攻关,掌握关键核心技术。2023年,西安正式成为第四个获批建设“双中心”的城市,高校、科研院所资源位列全国第一梯队和超前的研发强度等科创优势再度发力。

“双中心”城市究竟有多重要,承载了多少使命,刚刚获批时“沸腾”可做印证。而这份重托的核心承载区就在西高新丝路科学城,这里是高新三次创业主阵地,也是本次管委会搬迁之地。

图片来源:西安高新官微

观察下来,西高新“三迁”的决心和底子是在的。

点开高新区地图,西部大道上驻有巨头比亚迪,再一路向西,华秦科技、铂力特、巨子生物、天和防务、康拓医疗等一批本土科创企业次第排开,普遍体量不算大,却在细分行业占据技术前沿,打入国际市场。

这不是个例。据西安高新2023年6月披露,近三年,西安高新区新增上市企业22家,国家高企年均增长32%,科技型中小企业年均增长30%,并形成“3个80%”:即80%以上的科技企业为自主培育、源自高校院所,80%以上的科技企业拥有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和自主产品,80%以上的科技企业拥有自主研发团队。

记者认为,这才是西高新33年积累最宝贵的财富——悄然间,一批来自本土的知识分子选择在高新区创业,从深宅大院走至台前,跨越产学研间的隐形鸿沟,让科技成果与市场接轨,成为西高新实现跨越发展的内生动力。

明线在于,33年的高新速度,使其成为西安经济增长极、强引擎,为西安添了把旺火。

而除GDP外的暗线在于,西高新33年所打造出开放、宜业的生态,使生于斯,长于斯的创业者能够“乐于斯”,甚至在西部城市中“风格迥异”,这才是西高新产业勃发,名列前茅的谜底。

把技术抓在自己手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设立高新区的初心,也是西安被选定国家双中心的核心要义,更是西安高新区“三迁”与“三变”的深层路径。

03

丝路科学城的未来

南迁落定,再来深入聊聊迁入地丝路科学城。

在官方语境中,丝路科学城作为双中心核心承载区,是一座新的“未来之城”。高起点规划是显著特点,肩负使命下,丝路科学城国家重点项目落地、高新产业园聚集、依山傍水、公园环绕、交通发达,教育齐全,俨然一副锦业路PLUS版。

图片来源:西安高新官

需要提醒的是,新城发展,高起点规划也需要真金白银来兑现,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卖地”,然后用收入去拆迁、整理土地,以此实现财政收入、城市更新的良性循环。

有高新一二期兑现在前,有产业打底,丝路科学城前景显然毋庸置疑,这也使高新CID板块成为西安房价高地,在楼市下行期仍然异常坚挺。

但坊间的纷纭,同样在于房价方面。

目前,丝路科学城白菜心CID板块价格在2.5万元-3万元区间,是除了南湖、木塔寨这两个稀缺、成熟优质板块外的第一梯队。

“市场并非质疑高新三期,主要是时间太超前。”一位地产相关人士表示,CID板块的房价已经是兑现后的价值,从一些已经入市的二手房来看,与购入价并没有多少升值,这就影响了一部分投资客,而真正自住者掏了三五百万的高价后,还要面临近10年的成型过程,继续做时间的朋友。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夏子博 摄

而观察西安高新区历年预算执行情况,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0.19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59.23亿元,增长27.2%;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30.02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以下简称:国土收入)215.82亿元,占比93.8%。

2019年—2022年,西高新税收收入97.02亿元、108.06亿元、129.02亿元,125.2亿元,国土收入114.45亿元、227.68亿元、186.27亿元、210.24亿元。

2020年,西高新国土收入同比增长98.9%,当年预算数从45.92亿元上调至201.55亿元,原因披露为当年土地招拍挂面积增大,拍卖价格增高。

而2020年的高新土地供应主力军,正是高新三期的软件新城、CID板块,当年土拍市场异常激烈,多家房企入池抢地,CID板块更是频现地王。“高拿地价向下传导,高新三期CID板块房价透支的原因或在于此。”上述人士表示。

而随着高新政经核芯落地,丝路科学城兑现确定度再度提高。

俗话说,商随政走,西安市政府在凤城八路平地起高楼还历历在目,而西高新管委会背后不仅有城投公司,还涉及科技到金融、地产、工程等等,间接持股上万家,其上下游外链的企业更多,随着后续带动资源圈子,片区的产业落地势必会更快。

相较前两次“南迁”,不变的是政策的开放,理念的树立,团队的气质,变了的是西高新这副担子,多了几份大国竞争下的国家期望“加注”。

而送给丝路科学城的这份“大礼包”,是复制一个锦业路,还是腾飞出一个产城融合、科技引领的未来理想城,带领西安在“双中心”大背景下实现“三变”,我们拭目以待。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