慌得一比:预警半年后再爆雷

慌得一比:预警半年后再爆雷
2018年07月04日 22:18 金吾望

祝我们成为好伙伴

上海最近阴雨闷热,搞得人很不爽,而且这雨突然就下,毫无征兆,以前不是这样的。

那时候啊,要下个雨,至少在上海,要先来点云,吹点儿风,接着飞沙走石,然后让路人甲乙们有点准备,再动真格的,优雅地下点儿雨。

嗯,懂的小伙伴们,知道哥今天要说啥。

曾经是我们最喜欢的P2P平台——牛板金,就像上海最近突然下的雨,毫无征兆的爆了。

很多很多小伙伴都措手不及,其中有些人,实在是太爱牛板金的平台体验和收益率,对金哥连续四次预警均视而不见,于是踩雷。

去年首次预警

哥并没有要嘲笑谁的意思,对踩雷的同学,哥和你们一样难受,因为哥虽然提醒那么多次,还是有人没照着执行。

哥很想说,在目前金融去杠杆大环境下,金融政策的不确定性,有很多人鼓励同学们买一年期以上的P2P理财产品,真是风险太高了。

即使发现有什么风吹草动,也都来不及撤出。哥再次再次再次提醒各位,千万不要买长标。

就比如这次突然雷掉的牛板金,如果能在哥提示的今年1月撤出,那确实还是能赚到年化10%的钱,而且没啥风险。

哥是怎么发现平台不靠谱的呢?

去年9月,哥发现牛板金很明显已经不重视用户增量,也已开始控制新增资金量,尤其是兑换的加息券“通货膨胀”10-100倍,说明平台资产端开始供给不足。

钱太多,资产不足,这是很严重的问题。

这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其一,平台降息,这是一定的;其二,资产端风控不严,优质资产缩水,风险资产上升,特别考验平台风控能力;其三,非常容易产生道德风险,因为钱太多来得太容易,而优质资产拓展不足,很容易发生高管挪用投资人资金的现象。

其中,平台降息很难看出有啥猫腻,但优质资产不足导致平台控制新增资金量,投资标的数量不足,需要抢购,同时平台不重视投资人利益,这就有大问题。

哥发现前述问题,一开始并不能确认风险大小,因为降息是很多平台都有的事,表面上看起来特别正常。

去年9月18日到12月28日,哥连续观察了三个月,发现问题很严重,就正式警示买过牛钱包的哥们赶紧撤,哥自己是在今年1月9日全部撤出的。

撤出6个月后,牛板金凉凉了。

所以听从哥建议的哥们,既吃到了肉,也得以安全撤退。

但不是所有人都这么做了,哥特别难受。

哥不敢说特别精通P2P商业模式和如何鉴别风险,但哥从来不关注平台背景,这一点,长期关注哥的小伙伴肯定都知道。

真正决定一个平台风险的,一定是资产端质量,这怎么体现?那就是平台运营公司的赚钱能力。

若是只有赚钱能力,资产优质,也不能完全杜绝风险。比如去年哥买过的*都市钱包,平台相当赚钱,但业务不合规,哥买了3个月期标,到期后毫不犹豫直接全撤。

除了平台能赚钱,资产优质,还需要观察平台日常一些小动作,比如对待增量资金的态度,客服专业性,对投资人的态度。这些细节的微妙变化,也能看出平台是不是风险骤然增大。

嗯,还有平台人员流动变化,是不是开始变得频繁,重要部门的核心领导人,是不是突然离职,这都需要平时细致观察,或者与业内保持密切交流。

目前,适合小白的理财渠道越来越少,风险却越来越高。如果就此放弃P2P当然也很好,但没有替代品,能做什么呢?

“金粉世家”有个小伙伴今天说了一句很黑色幽默的话:即使存银行活期,也只能保住50万本金。

嗯,这是银行破产法的法律规定,超过50万部分,一旦银行破产,则不受法律保护,不予赔付。

能怎么办?

哥的思路仍然是:买短标!

期间密切关注平台各项细节变化,一旦心存忐忑,到期即撤。

李嘉诚说过,最后一个铜板,我不要。

这一次,千万要听从建议。

PS:

话说,哥写推文,很耗精力,所以请各位看过后,转发哈。

哥不求每次都有打赏,但转发嘛,还请多支持,另外也别忘了顺手点赞(非强制要求)。

感谢有你,一路同行。

声明:本号所发任何观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以此入市,风险自负。

只要九块九,一生做朋友

  • 金吾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