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吴蓉辉
亲,当你第一次听到“猫耳朵下水煮”这种烹饪方式时,你是不是有点意外,猫耳朵怎么可以吃?那画面是不是太血腥、太惊悚了,这是哪个蛮荒之地的人们所做?哈哈,你错了,此猫耳朵非彼猫耳朵。你且听我慢慢解释。
我说的这“猫耳朵”,并不是生活中会捉老鼠的猫脑袋上的耳朵,而是我们海岛洞头的一种美食,它还是洞头“八大巧”之一呢!海岛洞头的“猫耳朵”,它带着质朴的“土味”与“海味”,能让你的味蕾得到享受的同时,也能唤起你对大海的独特理解。
海岛洞头由302个岛礁构成,这些岛礁像一串璀璨的珍珠,镶嵌在碧波万顷的东海岸边。各个岛上渔村的土地大部分是山地,山上多红壤,适合种植番薯。过去,岛上的人们以渔业生产为主,渔民长年被海浪和海风浸润,他们和大海抗争是日常。由于气候潮湿,与大海打交道的海岛人,经历的大风大浪多了,体内的湿气普遍比较重,风寒病多发。特别是冬天,从海上回来,浑身湿冷,身上湿气更重。渔家人没有什么高大上的方法,来碗猫耳朵是最简洁有效的驱寒祛湿法。
猫耳朵的制作方法并不繁杂,但因为它独特的味道,为人们所爱。先说做“皮”吧。它主要由番薯粉和番薯构成。取适量番薯,洗净后把它煮熟,沥干备用。然后取适量番薯粉和熟番薯泥一起搅拌糅合,边搅拌边慢慢倒进适量水,最好是顺时针一个方向搅拌,糅合得会更有韧性。这水最好是用之前沥出来的番薯汤。熟番薯泥和生番薯粉的比例最好是1:1,这样一来,不仅容易控制水量,还能让猫耳朵下锅后更容易熟透。
再说做“馅”,传统猫耳朵的馅由芝麻、花生、白糖和猪油构成。先把花生切细,再把它和芝麻、白糖,少许猪油拌成馅。做好皮和馅后,把皮分成若干块状粉团,把馅捏成弹丸大小备用。然后像包饺子一样,先把块状的粉团在手心搓成圆片,接着把馅包进皮里,捏成小三角形,再用大拇指在三角形中间部位稍稍用力按一下,微微呈现小凹陷即可,于是形状犹如猫耳朵的“猫耳朵”便捏成啦。现在改良版的馅,也有咸的,类似饺子馅。
煮猫耳朵也很简单,锅里加入适量水、姜丝,等水烧开后,把猫耳朵下锅煮。等猫耳朵浮出水面,再加1-2次适量冷水,让皮表面的温度降下来,同时保持皮内部的温度,稍稍煮1-2分钟即可。出锅时撒上红糖、桂花便可以吃啦。要想煮出Q弹的猫耳朵,也有小技巧,那就是一定要待水煮开后,猫耳朵才能下锅,猫耳朵第一次浮上来时一定要加一点冷水继续煮。
煮熟的猫耳朵晶莹透亮,吃起来外皮微韧,内馅香脆,很有嚼劲,回味无穷。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来概括此刻的美味,我想用“齿唇留香”最合适不过了。特别是从海上回来,吃上一碗热气腾腾、香喷喷、甜滋滋的猫耳朵之后,身上暖暖的,心里也暖暖的。
作为富有海岛特色的食品,洞头人钟情“猫耳朵”的程度,不亚于水饺在北方人心中的地位。或许看到这,你会觉得猫耳朵的确有点像内地的汤圆。是的,它有点类似,但又不同。汤圆南北都有,猫耳朵唯独属于南方的洞头。
猫耳朵是有根的。它属于洞头,属于海岛,属于渔村,属于懂它、爱它的人群。它的根茎以及它的气味,多年来一直扎根于生养它的洞头渔家。那时,冷冻业没现在普及,快递也没现在方便,网店也还没出现,想在内地吃碗猫耳朵还真不可能实现。现在,先进的冷冻保鲜技术、发达的物流,便捷的网购,让它成为四方皆可品的美食。特别是央视《沿海行》播出洞头特色小吃后,猫耳朵这种美食也走红了网络。
简简单单的猫耳朵,对我们海岛人来说,吃它,不仅仅是享受美食,还是在品味独特的海岛文化携带的质朴而强大的乡土情。你要来品尝一下不?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