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了解ETF到拥抱ETF,这个趋势,挡不住!

从了解ETF到拥抱ETF,这个趋势,挡不住!
2025年03月15日 07:43 基本面力场

前两天,力场君参加了嘉实基金的发布会,这场活动的主题是“2025年超级指数节”,连同众多券商机构和媒体,一起见证了嘉实基金推出的指数投资服务小程序“超级嘉贝”,并升级指数业务子品牌为“超级ETF”。

整场活动听下来,有不少数据和信息,力场君觉得很有意思。回顾力场君自己在2024年的投资,也正经历了从了解ETF到拥抱ETF的过程,自身感觉投资体验是不错的;在这次活动中,听了嘉实基金Smart-Beta和指数投资首席投资官刘斌的演讲,力场君更加觉得,ETF的发展是大势所趋,挡不住。

刘斌提供了一组数据:以权益类ETF为例,美国市场用了17年时间突破1万亿美元规模,又用3年时间突破2万亿美元,如今已达到约8万亿美元的规模;而在中国,仅用17年时间便突破1万亿,接着仅用3年时间便突破3万亿,增速远超美国市场。另据咨询机构预测,到2030年,国内ETF规模有望达到10万亿量级。

力场君也曾关注到国内的报道,在去年三季度末,被动指数型基金持有A股市值达3.16万亿元,首次超过同期主动权益类基金;单是在去年三季度中,易方达、华夏、南方、嘉实等头部基金公司的指数型基金和非货币ETF,单季增长规模都超过千亿元。

很显然,从了解ETF到拥抱ETF的,不只有力场君,更有千千万万个投资人,这是国内ETF展现出磅礴生命力与无限潜力的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

规模膨胀的背后,必然有业绩优势作为支撑。力场君也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主动权益基金业绩跑不赢指数?为什么“赚了指数不赚钱”,成了投资者越来越难以回避的“魔咒”?

刘斌给出的一个理由,力场君觉得很有说服力:指数编制规则近年来也在不断改进,以A500A100A50等跨市场宽基指数为例,核心是精选行业龙头、兼顾行业均衡,进一步提升了指数的表征性;而且ETF市场也在不断引入主动投资思想,开发出各种Smart-Beta ETF,以提供更优的长期业绩表现。

这些改变,都在让ETF越来越“聪明”,反过来就是让主动选股的差异化优势,越来越弱,最后的结果就是跑不赢指数、赚了指数不赚钱。

同时,力场君也有自己的观察和思考,随着国内经济增长降速和产业结构的更迭,投资环境与企业经营环境都从之前的增量时代,步入了存量时代。

什么是存量时代竞争?就是一家企业、一个人的增长,是来自于另一家企业、另一个人的衰退。存量时代是一个赢家通吃的时代,是一个胜者为王的时代,最终留下的头部23家企业占尽行业红利,其余大部分玩家只是那个分母、那一撮竞争落败的炮灰。

精选个股,说起来容易,实则非常难。回顾上个世纪90年代最先涌现出来的互联网初代淘金者,有几个存活到了十年之后的21世纪?再回顾A10年前的那一波移动互联网行情,涨幅排名前几位的股票,有几个到现在还能活着?

哪怕是到今天,中国新能源车行业已然成为中国制造的国际名片,征战海外市场屡战屡胜,但很多国产新能源车品牌,能不能见到2026年的太阳,恐怕也是尚未可知。淘汰赛的残酷,由此可见一斑。

赌对了那5%的可能固然是爽到爆,可赌错了那95%的可能性,个人能承受得住吗?

与其冒着这样大的个股选择风险,躺在行业整体的增长曲线上,赚取行业发展红利,岂不是更舒服?往后看,现在大家都在期待着的A股科技牛第二波的到来,如果有机会,力场君还以会继续拥抱ETF,能够赚到市场的平均收益,已经是一个最美妙的结果了。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