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契锐评丨小米车险能否熬过车险“报行不合一”周期?

保契锐评丨小米车险能否熬过车险“报行不合一”周期?
2024年10月28日 18:38 保契

商车费改永无止境。

让利于民的初心、稳中有升的零整比,以及波长持续延展的折扣系数,随着改革的深入,商业车险越来越成熟,消费者的体验似乎也越来越好,而与此同时,车险行业亦迎来了史上最好的盈利周期。

看起来,历经数次商车费改,当下的车险似乎已进入多方共赢的最好时代。

以往困扰行业的盈利难,在费改的推动下,行业整体的综合成本率一降再降;尽管新能源车险仍存在投保难的问题,但主要集中于头部公司的新能源车险却也随着新能源车数量的快速增长而有了腾挪的空间,通过高保费和大数法则分摊等亦基本实现了新能源车险的初步盈利。

让利于民的目标越来越近。随着折扣系数的进一步放开,车险的地板价越来越低,享受地板价的车主亦越来越多。更可喜的是,随着折扣系数规则的成熟,出险率即交通事故多项指标亦持续向好。

今年五月,公安部新闻发布会数据显示,五年来,实现了全国道路交通事故稳中有降的目标。2023年,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较大道路交通事故436起,较2019年下降12%。

险企车企博弈天平逐步回归正常趋势。十年前,汽车零整比持续高企且呈现出连年增长的态势,但随着车企自身的竞争加剧以及保险业对汽车零整比的关注,近两年来,汽车零整比增长趋势趋缓,使得险企的赔付率整体更为可控。

如上成就,当然是行业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但对于车险来说,商车费改显然只有进行时。

一个典型的场景是,车险返费仍大行其道。

寿险业“报行合一”靴子落地后的影响已逐渐为业内外所熟知,但“报行合一”的概念最早却来源于车险业务,2018年,4家头部险企主动发起“报行合一”倡议,以应对车险销售渠道严重扭曲的费用竞争,进而挽救利差损。

相较于寿险,车险的产品类型更单一,各公司销售端的竞争最终只能体现在费用上,于消费者而言,费用虚高但却可通过返费实现“低价”投保,保险公司内部亦可以通过第三方中介实现费用的套取和截留,进而实现“庙穷和尚不穷”的畸形环境,对于第三方中介尤其是4S店、汽修厂等机构而言,保险赚一笔、维修赚一笔的“躺赢”更是其乐见的结果。

尽管保险业内一直在力图改变这一局面,但目前看,任何可以分一杯羹的参与者都在尽己所能地拖延这一趋势。

换言之,车险返费仍是车险领域核心的竞争力之一。

即便是仍在大幅返费,即便是新能源车险仍在摸索期,但车险行业却仍迎来了十年来最好的综合成本率时代。甚至有专家认为,这一大幅盈利的温水期至少将持续十年。

持续的盈利,于行业而言,当然是好事,但未雨绸缪却是保险业必备的功课。

近日,与小米集团拿下车险牌照消息同步传播的,当然还是新能源车企车险未来场景的多个模拟版本。

新能源车险红利期即将到来,当然毋庸置疑。无人驾驶、智能辅助等功能会使得家用新能源车的出险率快速下降,如果基础数据能明确区隔家用车和运营车,则家用车的保费将实现大幅度下调。最终车险或将通过充分竞争,走向保本微利的精细化运作时代。

新能源车企的介入,更多是基于生态闭环的需要,但对于传统险企而言,却可能带来致命的杀伤力。毕竟从投保到出险定损理赔维修,在价格趋同甚至更有优势的背景下,生态系统内的自我循环于消费者而言显然更有利。

回看这一波车险盈利,其核心要素则在于传统燃油车出险率的快速下行,以及新能源车高定价下的适当保护机制。一旦新能源车企可以实现生态闭环,传统险企的未来真的需要好好思考。

对于外商合资的险企而言,其未来亦充满诸多不确定性。

在商言商。市场经济中,公平竞争是外资最擅长的经营范式,而其严格的合规内控却可能在当下这个市场中铩羽而归。毕竟,在返费仍是主流销售模式的当下,其能不能熬过这一轮“报行不合一”的周期,能不能熬到新能源车智能化全面普及的时代,决定着其能不能活下来。

当年,美亚、史带等外资公司撤出车险市场,便是无法适应国内规则、未能熬过周期的一个典型表现。

每个行业都是一个江湖,都有其既有规则和惯性,如果只能在规则内打转,最终的结果可能就是被业外的某个新兴物种取代了。

于保险业而言,车险或许就是最先被新兴物种打败的那个。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