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帅:做好乡村建设须因材施教、因村施策、因域施法

袁帅:做好乡村建设须因材施教、因村施策、因域施法
2022年05月25日 17:47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5月25日电 题:做好乡村建设须因材施教、因村施策、因域施法

  作者 袁帅 乡村振兴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此次发布的《方案》有两个核心词语值得注意,第一个是“乡村建设”而非“乡村振兴”,建设这个词体现了要去完备和补充乡村中的短板,更为具象化;另一个词是“行动”,体现了其精神和宗旨,在干、在行而不是意见或建议。乡村振兴与乡村建设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使农村有更好的发展,更加和谐、实现共同富裕。战略更侧重于全局,是布局谋划;而建设则更加具体,从具体工作的角度开展和实施。

  “十四五”时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力期,也是农村全面小康后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转变的关键期。在这一关键时期,既要巩固全面小康建设和脱贫攻坚成果,又要发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地乡村建设。而乡村振兴是一项极度系统性的复杂工程。

  对于中办、国办近期印发的《方案》,不能仅仅从它这一个单一的方案来看,也要结合前阶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综合来看。乡村振兴,发展县域是核心载体,乡村是基本单元,县乡/城镇乡村融合发展,才能实现新征程时期共同富裕的目标。

  此次印发的《方案》是与《意见》的组合,是分别从根本源头乡村和经济发展载体县域,城镇端给出了对政府端、企业端、个体端如何投身乡村振兴予以指向和明确。《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提出12项重点任务,总体概括起来就是“183”行动。“1”是制定一个规划,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因地制宜、因村制宜来开展;“8”是实施八大工程,道路、供水、能源、物流、信息化、综合服务、农房、农村人居环境八个方面加强农村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3”是健全三个体系: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乡村建设行动,是必须要促进两个融合,一是乡村本身的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建设,二是要促进城乡的融合发展,也就是县域、城镇与乡域的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是要通过对乡村的建设,让乡村明白要打破传统的观念,要走产业链发展的理念,农村不仅仅是只有农业生产,还有衍生的相关的服务产业,加工产业等。

  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城乡融合发展,是切实解决和发掘我国内循环机制的必要有力途径和手段。要建立城乡更新融合发展机制和市场服务体系,这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保障,要坚持走以城带乡、社区治理、消费帮扶、以需促产、品牌兴业的路子。

  如果离开城镇、县域来发展乡村,必然是死局,脱离乡村来只建设发展县域城镇,那也是无根之水,没有了根基。因此要充分认知,只有在城乡融合发展视野下思考乡村振兴的问题,才能真正的盘活乡村,带动产业和经济的发展。

  因此,要做乡村建设,就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科研、技术研发人员,或是企业家,都必须要下沉到乡村,绝不可纸上谈兵。乡村是千村千面的,每个地方的文化、人文、地理等各不相同,做乡村建设必须因材施教、因村施策,因域施法。

  乡村振兴和乡村建设的关键还是在“干”,而干事情的关键还是在人。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根本,是经济流通的载体。乡村振兴,政策方针为保障,设计规划为引导。产业振兴是基础,人才振兴是关键。(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孙庆阳 实习生 李佳文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