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伟:多地财政预算调整 更多加码“三保”

赵伟:多地财政预算调整 更多加码“三保”
2022年08月10日 19:31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8月10日电 题:多地财政预算调整 更多加码“三保”

  作者 赵伟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2022年上半年,各地首次预算调整基本完成,而中央未进行预算调整。根据我们统计,4月以来,地方陆续调整其财政预算,截至6月底,全国已有36个省市(包括计划单列市)完成首次预算调整。与2021年3月开始调整相比,2022年地方预算调整开始时间较晚,或缘于地方债务限额提前下达,并已计入年初预算;第二批地方新增专项债限额于3月下达,因而地方自4月起陆续开始调整举债额度。

  财政预算为何调整?

  地方预算调整主要缘于新增债务限额、转移支付下达等,中央预算调整多缘于外部冲击。预算草案在执行过程中通常会出现偏差,因此需要对预算进行调整。近年来,地方预算调整主要为新增债务限额及转移支付下达后,收支总量对应调整;同时也有经济形势超预期下,增减财政收支,使用过往剩余债务限额等非常规调整。而中央预算调整多为外部影响超预期下财政需加力。

  与地方每年例行预算调整不同,中央财政预算调整则频率较低。地方债务限额下达后,省级、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政府通常会调增其地方债发行金额,并将额度在本级与下级间进行分配。历史经验表明,近年地方每年进行2-4次预算调整,通常在债务限额下达后三个月内;而中央预算调整频率较低。且相比地方债务限额调整完成到债券发行,中央预算赤字调整到债券发行耗时或更长。

  今年预算调整,有何异同?

  财政收支承压下,地方加大力度缩减非刚性支出,通过收回经费、退回支出款等筹集资金,加码“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和疫情防控等方面;而稳投资更多由专项债资金承担。比如,近期,重庆调减其非刚性支出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并通过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补充财政收支缺口。

  除收支结构调整外,2022年地方首次预算调整与以往类似,多为新增债务限额下达后的收支总量调整。当前完成首次预算调整的36个省市(包括计划单列市)主要是调增举债额度,进而对应调增收支总量。而近期准财政不断加码与政策不断鼓励地方“加快专项债使用”“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等,或意味着财政后续发力将更多借助预算外资金及专项债务限额。

  伴随财政收支压力加快凸显,使用过往剩余限额或是专项债“加量”的潜在途径,8月底至9月或是重要观察窗口期。目前披露的8月底全国人大常委会议程并未提及预算调整相关事项,结合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来看,财政加力可能使用过往剩余限额。(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张芷菡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