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意料之外的“降息”如何影响人民币汇率?

明明:意料之外的“降息”如何影响人民币汇率?
2022年08月18日 16:46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8月18日电 题:意料之外的“降息”如何影响人民币汇率?

  作者 明明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在8月15日中国央行的意外“降息”后,人民币循着经济基本面偏弱叠加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逻辑有所走弱,其中经济基本面的疲软或为主导。

基本面偏弱叠加中美货币政策分化,人民币有所走弱。8月15日-16日期间,在岸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持续走高并一度接近6.8关口,离岸美元兑人民币则突破了6.8点位。从人民币汇率的盘面变动情况来看,8月15日上午9:20时,中国央行“降息”操作消息并没有直接触发人民币的快速走贬,而随后10点左右的经济数据公布后人民币迅速走软。整体来看,相比于降息导致的中美货币政策分化加速,基本面因素或是此次人民币回调更为主要的因素。

 中美货币政策再分化如何影响人民币汇率?中国央行意外“降息”后,中美货币政策分化进一步加深,中美国债利差倒挂现象加剧,但中美资金利率利差有所收窄。横向对比来看,非美经济体与美国之间的货币政策分化往往会对其汇率产生较大影响,以欧元区和日本为例,国际收支中的“证券投资”账户规模较大使得欧元区和日本的资本流动对于利差更为敏感,进而导致欧元和日元对于货币政策以及利差变动的反应更大。相比之下,由于中国的“经常项目”账户规模远超“证券投资”账户规模,因此人民币对于货币政策分化以及利差倒挂的反应相对有限。纵向观察历史,中美利差快速收窄时期往往伴随着人民币贬值,惯性思维上会对人民币形成交易贬值的压力。但实际分析国内的资本流动,每个阶段的影响因素都有所不同,中美利差也并非唯一的影响因素。具体来看,2015年至2016年期间,中美利差仅能解释“证券投资”账户以及企业偿还外债导致的部分资本外流,且近年来外债偿还的行为已对中美利差收窄有所钝化;2018年至2019年期间,中美利差收窄并非当时人民币走贬的主要原因,人民币的弱势主要是因为经常项目顺差的萎缩,背后则是经济基本面因素的影响。

不宜过度交易中美利差倒挂对人民币的贬值压力。与2015年至2016年、2018年至2019年不同的是,当前中美利差倒挂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更多集中于债市外资的流出。但8月15日“降息”之后,中美利差倒挂加剧并没有引发金融市场出现明显的外资流出。股票市场方面,北向资金仍然连续三天保持净买入;对于债券市场,尽管在过去数月,中美利差倒挂已经使外资减持人民币债券资产,但降息后导致债市外资流出压力再度增加的概率或不大,反而7月以来利率下行,交易型资金有所回补,7月的数据显示外资流出债券市场的压力已经有所放缓。因此我们认为不宜过度交易中美利差倒挂对人民币的贬值压力。

  站在当前时点,货币政策分化导致的中美利差倒挂加剧或对人民币产生情绪扰动,但近期人民币偏弱运行的主要压力或仍来自于经济下行压力以及仍处高位的美元指数。考虑到国际收支中的基础账户(“经常账户”+“直接投资”)顺差仍能为人民币提供坚实的支撑、降息之后中美利差倒挂加剧并没有引发股债两市出现明显的外资流出、MLF(中期借贷便利)缩量续做或对人民币的短端流动性有所收紧等因素,我们认为不用过度交易中美货币政策分化和中美利差倒挂加剧对于人民币的影响,情绪释放后人民币或重回震荡,后续走势的关键仍在于国内经济基本面预期回暖的信号、出口韧性的持久性、以及美元指数走势。(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张芷菡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