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涵等:美联储加息近尾声,后续政策或内外交困

王涵等:美联储加息近尾声,后续政策或内外交困
2023年03月23日 17:29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3月23日电 题:美联储加息近尾声,后续政策或内外交困

  作者 王涵 兴业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

  卓泓 兴业证券宏观团队海外负责人

  彭华莹 兴业证券宏观经济研究员

加息或近尾声

  北京时间3月23日凌晨2点,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如期加息25bp(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上调至4.75%—5%。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硅谷银行事件发生后,美联储官员考虑过暂停加息的可能性,然而强劲的经济和通胀数据使得继续加息的决定得到了美联储官员的强烈共识。在决议声明中出现了措辞的微调,由原本的“持续加息是适当的”变成了“一些额外的政策收紧可能是适当的”,市场也将其解读为加息进入尾声的信号。

  硅谷银行事件发生后,美联储快速介入,是出于稳定市场信心和家庭企业储蓄的考量。虽然鲍威尔认为硅谷银行有其特殊性,但他仍担心危机蔓延到更广泛的金融市场的风险。鲍威尔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表示,多数官员认为信贷条件可能会有所收紧,而后续的货币政策取决于信贷条件收紧对于加息效果的替代效应。

  点阵图方面较2022年12月变化不大,中性预期2023年终点利率为5%-5.25%。这意味着本次加息后5月份将迎来最后一次加息。因为硅谷银行带来的影响,抹平了此前鲍威尔在国会听证会中对于加息峰值可能更高的指引。

  更值得关注的是,点阵图目前未给出年内降息指引,鲍威尔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也强调,在基准假设下,美联储官员认为年内不会降息。对于未来开启降息的条件,鲍威尔认为需要评估信贷条件收紧对实体经济和通胀影响的深度和持续的时间。

  本次美联储官员对于2023年美国经济增长的预期与2022年12月相比再度下修,从0.5%下修至0.4%。当被问到是否还有软着陆的可能性,鲍威尔认为“当衰退发生时,反应往往是非线性的,所以我们不知道这次是否会发生”,但是“仍然有通向软着陆的道路,我们正在寻找”。

后续政策内外交困

  内部约束在于通胀可能“春风吹又生”,更需要担心的可能是2024年。

  本次银行风波前,鲍威尔听证会其实详细讨论了美联储的抗通胀思路。现在来看,鲍威尔在国会参议院听证会上一番“鹰声”可能很难落实,但这一发言其实已经揭示了美联储当前抗通胀的难点:

  难点1:美联储正在试图用货币解决财政的问题。助长核心服务通胀的需求是有粘性且结构性的,粘性的支撑来自财政。尽管核心商品通胀下行,住房租赁价格也预计2023年下台阶,但住房以外的核心服务通胀持续保持在高位,其下行受制于需求的粘性。据2022年10月发布的美联储的工作论文测算,到2022年年中,收入后50%的家庭居民仍约有每户5500美元的超额储蓄,这一支撑或将延续至2023年。

  难点2:由于货币政策的滞后性,为了压制利率不敏感部门,美联储仍需做持续鹰派的预期管理,这意味着利率敏感部门的牺牲。鲍威尔发言屡次强调货币政策的“滞后性”。美联储自2022年5月开始提升加息幅度,这传导到需求端有时间差——尤其考虑到当前服务业对利率是不敏感的。这也意味着,如果美联储开始转向,通胀压力更大的时间可能在2024年。为防止市场重现2022年底至2023年2月之前“抢跑”导致金融条件宽松进而推升需求,鲍威尔不得不在3月听证会继续放鹰。但这进一步牺牲了利率敏感部门——以科技、地产为代表的行业企业盈利受到高利率的侵蚀,近期的黑石CMBS违约事件与硅谷银行的科创公司客户提款压力对此已有印证。

  美联储决策外部约束在于各国的货币政策之间会相互影响。2010年欧债危机时,欧洲为救助经济,大幅降低利率,而彼时美国利率水平较高,导致用于刺激经济的资金外流至美国市场。现在的情况相反。如果美国经济出现问题,而欧日利率预期继续上行的情况下,美国单边降息可能引发更多资金的外撤。因此,接下来需要核心关注的问题之一将是美国和欧洲如何协调货币政策。

  如果美国单边宽松,则海外投资人持有美债意愿恐进一步下滑。2022年美国国债的海外投资人(包括俄罗斯、日本等国)出现了罕见的净卖出,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如果进一步把利率压低,则需要关注海外投资人对美债投资的意愿进一步下降。

  而如果美国借着银行危机拉着欧洲一起宽松,尽管美元相对于其他发达市场货币不会下跌太多,但会使通胀问题更加严重。

  无论上述哪一种情况,有一件事情是确定的:2023年美元相对于新兴市场货币面临下行压力。另外,倘若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一起放水,货币的超发可能会导致黄金等硬通货价格的上浮。(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宋亚芬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