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闻宇:贵金属狂飙背后是宏观、产业和预期的共振

徐闻宇:贵金属狂飙背后是宏观、产业和预期的共振
2024年05月21日 18:07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5月21日电 题:贵金属狂飙背后是宏观、产业和预期的共振

  作者 徐闻宇 华泰期货研究院宏观策略研究总监

  5月以来,贵金属市场再度高涨。5月20日,现货黄金一度升至2450.06美元/盎司,再创历史新高。白银升破32美元关口,最高涨至32.5085美元/盎司,续创11年来新高。

货币属性和商品属性推动

  今年以来,国际金价接连刷新高点,背后主要体现的是货币属性和商品属性的推动。从黄金价格变化的原理看,一般而言,市场对黄金的认识构筑在其商品属性、金融属性和货币属性这“三性”上。商品属性反馈的是黄金作为实物大宗商品,供需预期对于价格的驱动,这点从两个方面可以得到反馈——根据中国黄金协会数据,一季度中国黄金消费达308.905吨,同比增长5.94%;北京菜百数据显示,黄金首饰的溢价达到150元/克,凸显了黄金消费需求的扩张。

  金融属性反馈的是黄金的投资功能,其实从全球范围来看,这轮黄金价格的上涨,以ETF为代表的全球黄金投资需求并没有显著的增幅,相反,在美元利率维持在5%以上高位的背景下,黄金的相对投资吸引力略显不足。

  货币属性反馈的是黄金作为曾经的货币,以及当前虽然退出货币流通领域,但是依然作为全球央行的重要储备资产,体现出的货币价值。数据显示,全球央行自2008年开始转向净买入黄金,而中国央行最新一轮的黄金储备增持从2022年10月延续至今,驱动了市场对黄金货币属性上升的预期。

  在黄金价格“三性”之外,本轮黄金价格上涨也具有一定特殊性。近期黄金价格的上涨,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并不多见,对此,可以大类资产的相关性来说明这个问题。从资产定价的角度,以美元为代表的全球流动性进入到收紧状态时,美元指数因为需求的相对紧张而上涨,而美元定价的资产受到美元的影响相对走弱。但是二季度以来的黄金价格上涨,同时伴随着美元的上升以及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黄金和大宗商品、黄金和美元指数均呈现出极强的正相关性,这是比较反常的。

  这或同市场上的流动性“充裕”密切相关。从主要资产角度来看,随着美联储不再继续加息,高利率环境虽然抑制了信贷需求的增长速度,但是前期低利率环境下的现金储备和财政转移支付,驱动美国内部流动性环境保持相对充裕,这体现在高涨的美股、压缩的信用利差以及金融条件的相对宽松。在这一背景下,大类资产之间,尤其是黄金和大宗商品之间的正相关性进一步凸显。短期内黄金价格似乎脱离了美联储加息的影响,即在对美联储降息预期定价的状态下,黄金价格上涨;而在对美联储降息预期修正甚至开始有加息预期的状态切换下,黄金价格依然上涨。

金价在短期或面临调整风险

  展望未来,作为黄金消费品的首饰高溢价体现出了市场需求的高涨,同时也反馈了消费市场的情绪达到了相对高位;而从作为货币属性反馈的代理变量——央行的黄金购买情况,4月份中国央行尽管依然在继续净增持黄金资产,但是其月度增量已经降至本轮增持的最小量。黄金价格的支撑因素正在衰减,相应需要关注的是金价在短期可能面临的调整风险。而从金融属性的角度,尽管美联储给出了6月开始边际上降低减持债券的上限,但是其货币政策依然维持着“高利率”和“减持债券”的组合,对于当前还算充裕的宏观流动性构成一个收缩的变量。

  但是从长期来看,我们依然认为在投资组合中逢低配置黄金资产是有必要的。一方面,全球经济在走出当前低增长状态依然需要很长时间,其间的宏观博弈和市场不确定性风险仍将持续存在,通过增加黄金资产可以有效降低宏观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从货币的角度出发,当前的经济乱象证明美元体系存在着不稳定性,未来面临着货币体系的变革,在美元体系向一个未知的体系变革过程中,像一战时期向金汇兑本位变迁,20世纪70年代向美元本位变迁,体系切换的风险反映在了黄金价格的上涨,当然这是一个更长期的变量。

  值得注意的是,贵金属市场中,白银价格和“铜博士”的价格在近期也持续创出历史新高。黄金与贵金属相关性增强的背后,是宏观、产业和预期的共振——从宏观上是流动性相对充裕的宏观背景,从预期上是新一轮智能革命推动的对铜、银等绿色金属的乐观需求,从产业上是十年前的资本约束上游投资带来的供给减少。对未来的价格变化,还需关注其面临的流动性修正风险等因素。(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张芷菡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