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产业升级需要政府产业政策的因势利导

林毅夫:产业升级需要政府产业政策的因势利导
2024年11月22日 22:03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11月22日电 (张芷菡)22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举办“经济学的逻辑与创新暨《中国的奇迹》悦读会”。作为该书作者之一,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回顾了该书的成书初衷,并结合其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指出当前中国经济有巨大的产业升级空间。

林毅夫 主办方供图

  根据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一国实现快速发展的最好方法,是在市场经济中遵循该国的要素禀赋及其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来选择技术、发展产业、降低生产成本,并在有为政府的作用下改善软硬基础设施,降低交易费用,提高各种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国家之间的比较优势是一个影响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重要概念。林毅夫具体指出,现在对比较优势的分析主要局限在生产成本,而市场上竞争的不是生产成本,生产总成本决定的是生产规模的高低,这是潜在的比较优势,需要通过政府的工作把潜在比较优势转化为实在的比较优势。

  林毅夫还指出,利率水平会影响技术创新,国家增发货币降低利率,技术创新的成本就会更低,投资的积极性更高,进而提升技术创新的力度,但如果货币增发速度过快,快过产业升级的速度,就会带来通货膨胀。

  对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林毅夫表示,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是内生性的,主要是服务结构的升级,而结构升级后,技术产业也会升级,新的产业也将出现,同时会带来更多投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政府的产业政策因势利导,只靠市场解决,产业升级将十分缓慢。

  1994年,林毅夫、蔡昉、李周联合出版了《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一书,书中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做出很多预测,其中,许多关于经济发展逻辑、世界经济趋势的观点,反映出作者的深刻洞察。

  在会上,林毅夫回顾了《中国的奇迹》一书的创作初衷,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从1978年到1987年,转型中的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超9%,如果按一些西方经济学理论,中国政府许多行为是“不理性”的,但却使经济实现巨大飞跃。这使林毅夫认识到一些西方经济学的分析理论不能完全解释中国经济的发展路径,有必要用自主创新的经济理论研究中国经济。

  2024年,时值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成立30周年,也是《中国的奇迹》出版30周年,林毅夫再次分享了《中国的奇迹》与其新结构经济学的自主理论。(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宋亚芬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