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言,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几年前,来到北京打拼,慢慢地,在这里安营扎寨,有了相对稳定的家庭和热爱的事业。在地段不错的地方有了房子,月供轻轻松松;虽然差个户口,但这并不阻拦那颗想留在这里奋斗的心。
其实努力了这么多年,只是为了一个简单的梦想——假期一家人开车去公园玩,好山好水好逍遥;蓝天白云,与世无争;三代同堂,其乐融融。
人的欲望总是无限的。尽管生活在历史上最罕见的连续和平时期,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充裕,但是不断地向社会提出更多的要求——车子、房子、户口、公积金、医保、孩子教育……各种问题不断地折磨着你。最开始,只是想要“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到后来,想拥有一套“田园牧歌”的别墅。
这期间,想要留在北京的决心不断在动摇。然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还是雾霾。
每天早晨大家打招呼的方式都是:吃了吗?紧接着:雾霾这么大可怎么办啊?
现在的北京,有雾霾是常态,没有雾霾才是新闻。刮一阵风变蓝天,便是拍照好时节;晴不过三天,又卷土重来。
自己的咽炎和鼻炎越来越严重,每天喘口气都是奢侈。大人倒是无所谓,主要是一到冬天,宝宝动不动就发高烧,有时烧一个星期都不见好,每次去医院,医生都会开一堆消炎药。
“今天天气不好,不可以出去玩。”这是从三岁女儿口中说出来的话。
你可曾听到心碎的声音。
仔细权衡利弊,究竟是走还是留?观察身边的战友们,不难发现,大致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层级: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有人说,但凡手里有点钱,能走的都走了。实话。
除了包治鼻炎,宜居他国还是有一定好处的。对女生来说,就是结婚之后不会有婆媳矛盾;对男生来说,就是不一定非要买房再结婚。
那些说走迟迟没走的,想必下面两个问题没得到解决:
1. 你是否符合“走出去”的基本条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条件,只不过难易多少的问题。国内的“积分落户”尚且玩不转,国外的政策更是一天一个样,有时不得不牺牲事业,你能扛得住吗?
2. 你是否有能力获得更好的生活?出去前是小老板,出去后给人刷盘子,任人使唤,这你能干吗?对于一个小小的中产阶级来说,好不容易获得了相对稳定的事业和社会地位,此时却要放弃一切,从头再来,谈何容易。
国外月亮是不是一定比国内圆,其实也不一定,可能只是星星多一些。你真的以为从此就可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了吗?你忘了前几天的新闻:北京白领卖房到澳洲当农场主,请不起工人被迫干农活。换个环境,你可能只是升级版的“北漂”,北漂起码还不用撸起袖子干农活呢!
而且,对于一辈子没离开过家乡的父母来说,他们会跟你去那么远的地方养老吗?孩子还是父母,你只有残忍地在血亲之间做选择题。
围城内外,冷暖自知。如今的“走出去”更像是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内的人想出去。完善的福利制度不是幸福生活的源泉,只是幸福生活的锦上添花。你面临的终归还是衣食住行的基本生活,如果自己的价值没办法得到实现,享受福利的优越感又能持续多久呢?
第二层级:去大理、三亚买套房
看到周边朋友搬到深圳、大理等地的幸福生活,说实话,不是没有心动过。是啊,如果在生命的后期,每个人都愿意用30万换残喘的3个月,为什么现在就不能用来更少的代价来换鲜活的3个月呢?
对于老北京人来说,举家离开可能不太现实;但是如果有房有车,生活相对稳定,在空气好的地方购置一套房产,偶尔躲避一段时间,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前提是你得有个自由的职业)。
对很多北漂和毕业生来说,这些年来,高房价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已经让很多人叫苦不迭,WM一来,可能真的就成为逃离北京的最后一道防线(没想到,北京的房价最后要靠WM来治理,呵呵)。
当然,最让人羡慕的是那些有“老家”可回的人(当然要是老家在石家庄、邢台或临汾,那就当我没说)。在“更好的事业”和“健康的身体”当中,大家明显越来越倾向于后者,哪怕回家少赚一点也无所谓。
举家搬迁,要放弃的东西何止一星半点。相对成熟的视野、稳定的人脉关系,食物夜宵,父母亲人,乡土乡音,以及对这座城市的所有感情……可是,离开的理由可能只有一个:为了孩子。
活得太累想换个环境,不想孩子活得像自己一样累。
离开了北京能去哪呢?香港太逼仄,氛围不太好;新疆太边缘,不好发展事业;三亚太旅游,孩子教育是个问题……最让人担忧的是,成都已经沦陷,杭州和深圳也被WM围攻,大理和三亚还能坚挺多久?如果拖家带口,结果是换个城市继续吸霾,那不得哭死?
在很多个呼吸困难、看不清对面楼房的时刻,真想放下一切犹豫,立即买一张南下的火车票。
可是,突然来了个连续一周的好天气。于是,雾霾带来的情绪烟消云散了。忘记上一周的伤疤,好好工作,努力赚钱,争取今后给孩子多一点的选择机会。
第三层级:贫贱不能“移”
有些人拿钱买命,有些人拿命换钱。前者可能会离开北京,后者怎么会被雾霾这种事吓退?
的确,对于很多人来说,“怎么活”比“活多久”重要的多。
归根到底还是人与人的诉求不同。生活品质,对财务自由的人来说是必需品,对奋斗中的人们来说是奢侈品。为了能跟优秀的人一起成长,为了拥有更好的奋斗资源,即使有可能“减寿”,他们也愿意留在北京。
你看在这个城市中奔波的清洁工、快递小哥、外卖小哥,在WM最严重的天气,甚至连个口罩都不带,怎么会不让人心痛?可是,痛过之后,你还是要加班工作,因为毕竟自己连一台净化器也买不起。
人啊,只有在满足生命基本需要之后才能谈幸福。
为什么,明明生活条件更好了,历史的悲剧却在不断重演?
人们都有选择幸福的权利。是去是留,都是个人自由。
北京,当我们在谈到这座城市的时候,往往从功能的层面去说,说它是否宜居,工作机会是不是多,薪资水平是不是高,孩子上学是不是容易,但是我们都忘了说一件事,那就是灵魂。
城市是有灵魂的,它的演变更是一个情感活动。总有人说想要什么样的空气,可很少有人质疑自己的生活和消费方式;总有人在问责生产过程是否环境友好,然而却没有切切实实抗争的勇气;总有人在微博上调侃,在朋友圈发牢骚,但是你要是让他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份高薪的工作,他肯定刻不容缓地答应。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这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