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凌冽,脚步声由远及近,大地震颤。这场危机原本2009年就靠岸了,但被四万亿挡在门外养了7年过后,以更强大的姿态回访 。
宏观数据上看,中国GDP增速从2011年来一直往下掉,两位数到一位数,从9到6,连续下台阶,趋势明确。但宏观数据离日常生活较远,好比盲人摸象,宏大到超出日常视野和经验范围的事物很难被辨识。迄今,未见官方或民间对危机形成统一口径。加上繁荣期打下的家底,全民舞照跳、马照跑,并未有切身感知。降到产业维度上,危机从生产端到消费端连锁传递,最上游的大宗商品行业率先嗷一声栽倒在地,煤炭、有色金属、石油,进而钢铁、建材,进而制造业,进而房地产,进而汽车等消费品。
实业凋敝,将闲散货币推向虚拟经济,在2015年的A股搞了一轮举世瞩目的牛熊切换。为了托底经济,中央又搁置房价控制目标,继续出台政策刺激楼市,尽管政策目标是支撑三四线城市去库存,但大部分政策直接利好一线楼市,2016年的楼市又来了几波罕见的财富大转移。
回头再看,恍若隔世。2015年末,除了金融等“其他服务业”的回光返照,经济领域呈现全线颓势。危机终于来了,更重要的是,这一切刚刚开始。
首先,2011-2015年,全国一直没有出现大范围过剩产能关停,相反,四万亿砸出来的新产能陆续投产了。企业天然有旺盛的求生本能,依靠历史积累,或银行借贷、地方政府补贴的方式勉力维持。尽管用电量、货运量等克强指标频频示警,但官方失业率保持正常,这也是部分学者胆敢称之为“新常态”的现实基础。这种勉力维持固然推迟了失业、坏账等阵痛,但也意味着把冬天无限延长,等着僵尸企业裹挟大家同归于尽。
2015年底,中央召开经济工作会议,昭告天下将“壮士断腕”推动过剩产能出清。零零星星的企业倒闭消息同步传来。这是关乎执政根基的一场决战,不用怀疑中央政府的决心。当然,地方政府会很痛苦,中央断腕,地方就得自宫。其次,职工工资是企业削减开支的最后防线,直接连着消费。而消费的颓势表明企业收支紧缩正过渡到家庭收支紧缩,破产和失业率升高将紧随其后。
过去五年,经济增速均匀下降,尽管相比高点已经腰斩,但多数人没有知觉,只能算软着陆。而淘汰过剩产能,要硬碰硬的关门歇业,生产线拉闸、工人下岗、银行坏账,对社会心理的冲击要强烈的多。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企业是社会组织的有机构成。企业关停不可能孤立完成,一旦开始,就会沿着产业链、资金链、合同链连锁反应,在复杂的经济神经体系中四处传导,引起紧缩与阵痛、触发地雷和炸弹,造成局部坍塌,甚至系统性风险。由此引发的经济增速下降和财政收入削减,不可能保持平滑,而是短促干脆的。GDP增速再度腰斩也未必不可能。
尽管过去的每一天都带有魔幻色彩,荒诞绝伦的故事应接不暇。但透过表象来看,人们改善生活的普遍愿望没有改变,城市化、现代化的大趋势没有改变,对优秀人才、优质商品和优异服务的旺盛需求没有改变。社会的进步、公民的觉醒、生活水平的改善仍是不可逆转的时代大潮。这些不变的基本前提,共同构成了一个更大的趋势,大到令未来五年的小低潮失去意义。
文/赏金猎手(V信:ylqj668)本人对现货原油、天然气、白银等大宗商品等有深入的研究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