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药长胖?MCT生酮饮食了解下!

吃药长胖?MCT生酮饮食了解下!
2024年06月28日 09:36 好心情健康

虽说药物是治疗精神疾病的强有力武器,但很多患者朋友对它们却是爱恨交加。

爱的是,它们能控制疾病的症状和复发,让“失控”的人生重回正轨。

恨的是,它们中的某些「成员」会让人有发胖的不愉快体验。

实际上,体重增加是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这几类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其中,又以抗精神病药对体重的影响更为明显。

约78%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奥氮平治疗3个月体重增加超过7%。

研究显示,在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中,有50%的人体重达到了肥胖的标准,也就是体质指数(BMI)≥30kg/m

2

对于变胖这个问题,我们既往多次提到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及遵医嘱换成对体重影响较小的药物。

那么,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答案是肯定的。

下面,请跟着小编一起了解下MCT生酮饮食!

什么是生酮饮食

生酮饮食是一种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和适量蛋白质的配方饮食。

这个饮食原理建立在以下几个关键概念上:

1. 限制碳水化合物

生酮饮食要求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通常将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限制在约20-50克之间,这相当于一小碗米饭或一片面包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这个限制导致身体无法依赖碳水化合物作为主要能源。

2. 摄入高脂肪

生酮饮食鼓励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如橄榄油、鳄梨、坚果、肥肉和乳制品。脂肪成为主要的能源来源,取代了碳水化合物。

3. 适量蛋白质

生酮饮食强调适量的蛋白质摄入,以避免身体将蛋白质转化为葡萄糖,这可能会破坏酮体代谢状态。

4. 酮体代谢状态

通过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身体迫使自己进入一种称为酮体代谢状态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肝脏会分解脂肪,产生称为酮体的化合物。酮体可以穿过血脑屏障,为大脑提供能量,这使得生酮饮食在神经学领域具有特殊的应用。

生酮饮食的核心原理在于通过改变身体的代谢方式,用脂肪来替换碳水化合物,身体消耗完葡萄糖后,慢慢开始燃烧脂肪,给自己身体供能,身体慢慢进入生酮状态,最终,让身体进入一个高速燃脂的状态。

即从依赖碳水化合物转向依赖脂肪和酮体,从而实现减重和可能改善某些健康状况的目标。

除了减肥,生酮饮食还有哪些应用?

1. 阿尔茨海默病

一项系统综述得出结论,通过生酮饮食、酮补充剂或MCT补充剂,可改善阿兹海默病患者的认知能力。

另一项探讨生酮饮食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的潜在应用的研究发现,生酮饮食可能通过改善大脑能量代谢、减轻神经炎症和降低氧化应激来减缓疾病进展,并对认知功能产生积极影响。

2. 精神障碍

斯坦福大学医学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初步研究发现,生酮饮食不仅可以让这些服药患者恢复代谢健康,还可以进一步改善他们的精神状况。

另一项综述研究显示,生酮饮食有助于减轻各种精神疾病的相关症状。

可见,生酮饮食在减重、调节精神、情感和行为方面是有积极作用的。

MCT生酮与传统生酮的有何区别?

传统生酮饮食的脂肪来源主要是长链甘油三酯,而MCT生酮饮食的脂肪来源主要是中链甘油三酯。

与传统生酮饮食相比,MCT生酮饮食具有以下优点:

1. 生酮效率更高

MCT生酮饮食中的中链甘油三酯易吸收,可以更迅速地被代谢,不容易被储存成脂肪,因此能更快地诱导酮体代谢状态,供应能量。

2. 副作用更少

长链甘油三酯的消化需要更多的胃酸,所以传统生酮饮食可能引起更多的胃肠道不适;而MCT生酮饮食更容易消化,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较少。

3. 对日常饮食影响小

MCT生酮饮食在饮食配比中允许添加更多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

相较于其他饮食策略,MCT可提供相较于常规饮食更高的能量供给,同时较传统生酮饮食获取更多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过少的碳水化合物摄入会导致维生素和矿物质不足。

既然生酮饮食有这么多有益的作用,是不是可以“随心所欲”的用它呢?

需要注意的是,生酮饮食并不适合所有人群

所以,在进行生酮饮食之前,需要找专业医生或营养师进行系统评估,对身体进行全面检查(包括空腹血脂、尿液分析、乳酸等),而不是直接将生酮饮食视为长期维持体重的“灵丹妙药”,同时在执行生酮饮食过程中需要定期随诊,确保健康不受影响。

参考资料:

[1] Shebani Sethi,et al. Ketogenic Diet Intervention on Metabolic and Psychiatric Health in Bipolar and Schizophrenia: A Pilot Trial. Psychiatry Research, 2024; 335: 115866 DOI: 10.1016/j.psychres.2024.115866

[2] Zambrano AK. Nutrients. 2023 Jun 13;15(12):2728.

[3]肖艳梅.极低热量生酮饮食对超重/肥胖人群减重干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22,22(04):403-410.

[4]Taylor, M. K., et al. (2019). Feasibility and Efficacy Data from a Ketogenic Diet Intervention in Alzheimer's Disease. 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 11, 172.

[5]Sussman, D., & Ginsberg, H. J. (2010). The role of ketogenesis in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 44(3), 164-168.Taylor, M. K., et al. (2019). Feasibility and Efficacy Data from a Ketogenic Diet Intervention in Alzheimer's Disease. 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 11, 172.

[6]Ruskin, D. N., et al. (2017). Ketogenic diets improve behaviors associated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in a sex-specific manner in the EL mouse. Physiological and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152, 731-739.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