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财经」霍浩壮:到底香港保险好还是大陆保险好?

「保险财经」霍浩壮:到底香港保险好还是大陆保险好?
2019年01月15日 00:29 霍伟良-资产管理

很久都没有写香港保险的文了,一方面外管局限制外汇外流,监管也不倡导大家出去买;另外一方面,香港保险这几年在萌主眼里越来越没有吸引力了,自然写的动力也就不足了。

可是最近,感觉身边的朋友们对香港保险的热度又燃了起来,比过去有过之而无不及,仔细分析,可能是今年P2P和各理财公司纷纷暴雷后,数量庞大的理财从业人员无事可做,都打起了卖香港保险的大旗,从国内最大的香港保险分销平台e代理的销售规模就能看得出来,今年的增长非常迅猛。

可是,目前香港保险的销售环境却远不如过去。

前几年,很多香港的保险代理人或经纪人跑到大陆来执业,国内也是先知先觉的专业人才开始接触香港保险,因此对于卖保险的误导重灾区:健康告知和理财收益讲解都比较正规,也很专业,从而让大家得出了香港保险严谨而专业的印象。

这两年,大量非专业人员进入香港保险的销售队伍中来,销售误导的程度堪比内地,凭着好看的利益演示,拿着大陆早就过时的产品做对比,利用着大家过去对香港保险形成的好印象,让香港保险的销售路子越来越野。因为监管并没有大范围打击这种行为,而香港监管也无暇顾及,香港保险像脱缰的野马一样越来越偏离正道。

今天不谈误导,仅从现状来看,到底目前的香港保险值不值得买。

1

香港保险最大的优势是美金计价

香港保单可以用美元计价,所以对美元价值有执念的宝宝也只能买香港保险了,但是未来一辈子那么长,谁也没办法一直保证美元就强势,人民币就劣势,而且中国实力超美国也在可预见的这个世纪,我们是能等得到的,所以,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便是有执念的宝宝也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

当然,外管局不让我们在香港刷卡买保险,我们也还是要尽量相应祖国的号召,为保卫人民币不外流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

看保障和价格

保障的话,内地重疾险和香港保险半斤八两,各有特色。

发展至今,不论是内地还是香港的重疾险,保障的重疾种类都已突破100种,涵盖绝大多数高发重疾~

相比之下,内地重疾险的中症、轻症保障优于港险,2016年以前的香港重疾险的确好于内地的保险,但是内地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保险进入了白热化竞争阶段,产品创新此起彼伏,导致现在香港重疾险反过来要抄国内的产品设计,这其实是颠覆了很多人的印象的。

所谓的香港保险比内地保险便宜,那已经是几年前的传说了,好保险的价格基本差不多,部分“奔放”的终身重疾甚至比香港保险还要低,当然,你不能拿香港保险的价格跟平安国寿的比,那确实至今还是要便宜的。

不过,香港的定期重疾是不卖给大陆人的。

对,你没看错!定期重疾是消费型保险,是广大中低收入家庭保障的刚需,增加保额最重要的工具,但是,香港没货~

保障型产品做的好不好是表现一个保险市场是否发达的最重要的依据,而香港保险是以储蓄型为重,保障型产品并无优势,大家更多的是因为被国内保险公司的误导销售骗怕了而产生对香港保险的偏爱,其实这也是不理性的,因为现在香港保险在国内很多都是不专业的理财公司,或者是以前的保险代理人在暗中销售,对于他们来说,香港保险跟国内保险一样可以误导,并且误导之风一点都不比国内的差,大家一定要留个心眼。

3

理 赔

理赔是现在香港保险最大的bug,国内的保险在报案后必须在30天之内给出是否赔付的答复,而香港保险的第一次答复平均在8个月,香港保险需要大量调查,补材料,而发现大陆人民隐瞒告知身体健康状况的情况非常多,因此最近一两年的拒赔潮开始出现了。

这种现象的原因来源于健康告知的原则,香港保险是无限告知,也就是说你要把你知道的全部告诉保险公司,中国人买保险向来不爱告知的,往往就容易遗漏。

而香港是一个诚信社会,对于诚信告知看的比天还大,所以即便是保险公司拒赔,监管也会支持保险公司的这种拒赔。而我们往往就是吃亏的那个,官司打了也白打。

国内也要做健康告知,但是是有限告知,并且由于我国的销售误导向来严重,在打官司的时候监管也会略微偏向消费者一些,所以能拿到理赔的概率实在是要高很多的。

不容易赔到钱,买了又何必呢?

4

分 红

大部分香港险都有分红功能,这是很多内地消费者对港险趋之若鹜的重要原因~

但所有的演示都是假的,都是做来好看的,分红是没有任何保证的,尤其是重疾险里的分红,分红的本质是要保险公司多赚到钱才能给你分,保险价格卖的那么便宜,天天起来打价格战,保险公司不一定能赚到多少钱,还有什么可分给你的呢?

重疾险里的分红也就是看着有这么两个字而已,不要抱过高的期望,否则就是你贪心了。

总结

香港重疾险值不值得买,要一分为二。

如果是给孩子买,孩子健健康康没有任何病史,时间长分红多少能有一点,不嫌麻烦的话可以买一买,但是为了使用方便,还是大陆的重疾更靠谱一些,毕竟分红再多也多不到哪里去,我们完全可以用叠加定期重疾的方式去抵御通货膨胀,能一步到位有很高的保额,根本不用像挤牙膏一样一点一点涨,多好。

如果是大人买,还是更推荐买国内保险,尤其是终身+高额定期重疾的黄金组合,这点香港险是做不到的。

不管是谁,年收入50万以下最好不要去碰香港保险,大老远跑一趟大概率买的还不如国内,咱真的不是钱多烧的慌。

免责声明:本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采摘,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领袖联盟联合创始人:霍伟良、霍浩壮、刘丽珠、李飞燕、霍敏仪、霍伟超、关敏麟、杜汉英、霍泽明、冼广培、卜海清、陈文杰、谭海玲、宾建兆、李球弟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