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药巨头”放弃上市梦想,折射出时代的尴尬

“避孕药巨头”放弃上市梦想,折射出时代的尴尬
2024年02月28日 20:39 健识局

蹉跎十余年,华润医药终究把紫竹药业注入了旗下的上市公司。

2月24日,华润双鹤发布公告,以31.15亿元收购北京医药集团持有的华润紫竹药业100%股权。目前紫竹药业净资产为11.52亿元,华润双鹤收购溢价率达170.40%。

可能是因为开价太贵遭致投资者不满,公告后2月26日第一个交易日,华润双鹤股价跌3.76%,位居当日化药板块跌幅首位。

紫竹药业曾经是华润旗下金不换的资产之一,拥有紧急避孕药左炔诺孕酮片,也就是家喻户晓的“毓婷”和“金毓婷”,永远摆在药店最显眼的橱窗里,根本不愁销路,即使国家集采也没能把触手伸到“毓婷”身上。这虽然是一款仿制药,却连续两次在国家集采中流标,国家医保局也无可奈何。

紫竹药业仰仗核心品种,曾经想独立上市,多年来在华润集团的医药板块中一直特立独行。然而在2023年因为“控销”遭遇反垄断打击后,紫竹似乎一蹶不振,终于在2024年初被放入了双鹤

然而,紫竹遭遇的打击还不止反垄断处罚这一桩。

一场筹谋已久的资产整合

华润紫竹历史颇为悠久,其前身是1969年成立的北京第三制药厂,2000年改制成为北京紫竹药业,2013年成为华润医药的参股子公司。

紫竹药业的“毓婷”是原国家计生委与北京医药集团旗下紫竹药业共同研发的中国首个非处方紧急避孕药,1998年就上市了,在紧急避孕药市场上一直保持全国第一的销量。2006年,紫竹药业又开发了起效更快的“金毓婷”,这两个品种一直给紫竹药业提供稳定的收入。

由于紫竹药业并不是上市公司,外界很少能了解到“毓婷”和“金毓婷”的实际销售额。有市场研究机构曾在2004年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估算,当年“毓婷”销售量达到3000万盒。以每盒终端售价10元计算,20年前紫竹药业可能就已经达到两三亿元的营收规模了。

华润收购北药后,对于紫竹药业的处置一直没能推进。华润集团手中的医药上市公司不少,当时在A股就有东阿阿胶、三九集团;北药本身拥有双鹤药业、万东医疗两个上市公司。然而紫竹药业到底要不要整合、整合到哪里去,却一直没有定论。

2013年,有消息透露华润三九要与华润医药旗下的北京医药集团进行重组。当时,华润三九重大资产重组的公告都发出去了,公司也停了牌,重组事宜一触即发。但随着华润集团前董事长宋林被调查,此事无疾而终。

2015年,在华润集团管理层日趋稳定之后,紫竹药业的上市计划又一次引起了投资者的关注,那次计划还是将紫竹装入三九药业。没想到这个计划直到近10年后才得以推进,整合对象从三九变为双鹤。

近些年来,出于自身拓展业务布局新领域的需要,也出于国务院国资委、证监会等部门多次支持央企将优质资产整合进旗下上市公司平台,包括华润三九、华润双鹤在内的华润系企业一直在通过收购补充管线布局。过去一段时间,华润双鹤先后收购天安药业、神州生物、天东制药等多家企业。

对此次并购,华润双鹤表示这次是华润集团化药板块业务整合的重要举措,通过将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深入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投资者并不买账

对于华润双鹤提高公司质量的这场并购,资本市场却并不买账。截止2月26日收盘,华润双鹤股价跌3.76%。

资本市场的质疑不难理解,这笔交易若是放在十年前是毋庸置疑的利好消息,但如今紫竹药业面临的情况已经发生变化。

根据华润双鹤披露的数据,2021年、2022年及2023年1-8月,紫竹药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9.03亿元、9.59亿元、7.0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19亿元、2.69亿元、2.82亿元。

紧急避孕药市场不大,而且和人口因素密切相关。以生育适龄人口数量计算,中国自从1998年出生人口低于2000万开始,每年新出生人口数量就一直没有很大的增加,反而有减少的趋势。20-34岁的女性被定义为“生育旺盛期妇女”。2022年1月,在国家卫健委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表示,“十三五”时期这一群体年均减少340万,2021年相比2020年减少了473万。

这样的市场结构直接对应了避孕药销售的规模。目前紧急避孕药的市场规模增长已经趋于缓慢,据智研咨询数据 ,2015年我国紧急避孕药行业市场规模为20.77亿元,2022年增长至29.91亿元。预计2023年我国紧急避孕药行业市场规模预计突破30亿元。整体来看,未来几年紧急避孕药市场规模增长较为有限。

紫竹药业所处的市场空间本来就很有限,而且外力一直在试图打破历史原因造成的自然垄断。左炔诺孕酮这个品种近年来诞生了不少竞争者,国家药监局数据显示,仙琚制药、山东鑫惠药业、华中药业等多20余家国内企业都能生产。更不用提,反垄断的大棒已经打到紫竹药业身上。

2023年5月,紫竹药业因涉嫌控销口服避孕药被罚没2020年销售额2%的罚款,共计约1264万元。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调查发现,2015年至2021年,紫竹医药与经销商在全国范围达成限定产品最低价的垄断协议,排除市场竞争,损害消费者利益。

和很多曾经的明星药企一样,在本世纪初,紫竹药业奋发创新过一阵子,此后20年来一直躺在功劳簿上。如今时代终究是变了,江河日下之际,此时并入上市公司,还卖了一个高价,也就难怪资本市场没有那么满意了。

撰稿 | 方涛之

编辑 | 江芸 贾亭

运营 | 山谷

插图 | 视觉中国

声明:健识局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