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初,土耳其及叙利亚地区发生“超出人类救援能力”的地震,随后,中国力量出现在了当地救援现场。
2月13日,蓝帆医疗捐赠的一批急救物资,包括1000个急救包和1000条急救毯随中国红十字会第二批人道主义援助物资从北京启运至叙利亚。
很多人并不知道,蓝帆医疗旗下的武汉必凯尔是亚洲排名前列的医疗急救包企业,下设高德急救、高格医疗多家子公司。早在2016年,蓝帆医疗参股的并购基金投资武汉必凯尔,初探急救防护领域;2020年7月,蓝帆医疗在急救护理领域再迈一大步,直接选择100%收购了武汉必凯尔,并以此为基础设立护理事业部。
当时,这则消息并没泛起多大水花,市场对蓝帆医疗的关注仍更多聚焦于其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大手笔”,很多人压根就不知道“必凯尔”是做什么的。在市场不甚关注的角落里,蓝帆医疗护理事业部悄然成长,2021年7月在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开工建设“年产 1000 万套急救包项目”、2022年11月正式投产,急救包产能获得近一倍提升,一个当之无愧的细分龙头呼之欲出。
2020年初新冠疫情开始后,国家陆续发文,多次建议家庭、公共场所做应急救援物资的储备。2023年3月初,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正式印发《2023防灾减灾工作安排》,明确提到“鼓励和引导不同社会主体和家庭个人储备基本应急物资和装备”,并特别强调推广“家庭应急包”的使用。
急救护理,这个崭新的市场机遇,正在当下的中国铺陈开来。
国外强制配备
一个合格的急救包,需要既能处理小伤小病,又能帮助人们在严重事故中保命逃生。在海外,急救包风靡已久,一些国家几乎处处可见,家家必备。
不少国家和地区设立了相关强制性措施。例如,德国政府立法规定,每一辆汽车出厂必须强制配备急救包和反光背心;德国等欧美国家立法强制在公共场所、工作场所配置急救包;而在处于地震带、又临海的日本,每个日本家庭、公司、旅馆、学校也都配有急救包。
在急救包发展成熟的欧美国家,急救箱包的标准甚至会根据场合来进一步细分规范,且根据国情各不相同。例如,英国的《工作场所急救箱标准》与美国的《工作场所急救箱和贮藏量的最低要求》中,对所含配件、灭菌标准、标签说明撰写等要求就存在不同。
换个角度来看,规范的细分,也反映了市场的成熟度。
目前,中国的急救包市场环境尚在培育,相关企业并不多,公司体量普遍较小,反映到产品上就是东拼西凑、质量参差不齐,缺乏出口海外成熟市场的能力。
这一点,蓝帆看得很清楚。2020年收购必凯尔时,蓝帆看重的正是必凯尔在海外市场的系统性能力。而在业务层面,急救包与蓝帆原有的防护产品既有互补又能形成强力组合。随后,一套从护理产品基材、生产到急救物资组装的完整产业链很快建立。
产业链协同进一步加强了必凯尔开拓海外市场的优势,而凭借产品端的发力和政策端的利好,耕耘国内市场,收获硕果累累也是顺理成章。
论体量,蓝帆在急救包行业已是龙头企业,年产能2000万套;同时,蓝帆急救包先后通过了中国的医疗器械生产备案、欧盟CE认证、英国BSI认证、美国FDA认证。
在以严谨著称的德国,宝马奔驰奥迪等高端车型上,出厂配置的车载急救包很可能来自蓝帆。
获取权威认可只是第一步,为了开拓更大的市场,蓝帆也尝试把急救包玩出新花样。
一般而言,急救包常见应用于家庭、办公及公共场所等人员活动较多的封闭场所。于是,面向不同场景,蓝帆开发了九大系列,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和需求分别配备了血氧仪、AED等不同产品。这意味着,无论G端、B端或者C端,都可根据不同需求定制。
收购至今已近3年,武汉必凯尔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业绩承诺累计完成率达到188%;在武汉必凯尔基础上建立的蓝帆医疗护理事业部也开始独当一面,2022年急救包业务营收已突破3亿元,实现高质量盈利和增长。
今后几年,努力开拓国内急救包市场,可能会是蓝帆医疗护理事业部的新引擎。
打造急救护理第一品牌
在能力范围内寻找新的增长点,一直是蓝帆医疗在努力的事情。
2018年,蓝帆进军高端医疗器械业务,以58.95亿元收购全球排名第四的心脏支架制造商柏盛国际,此后心脑血管业务成为蓝帆的一大业务重心。
2020年,疫情袭来之际,蓝帆医疗提前布局的急救护理业务恰逢其时,以2.86亿元迅速完成武汉凯必尔的收购,再添一个护理事业部成就平台化布局。
在被收购前,必凯尔就是全球医疗急救包龙头企业,排名全球前列。但国内市场的培育仍在早期。
如果一个市场有真正的需求,同时又处于早期,就意味着先发优势极为关键。2016年收购高德救护时,蓝帆医疗便预判:中国的护理急救市场潜力巨大。数据统计,中国家庭应急包的配备率仅为5%,而欧美家庭在70%以上,地震多发国日本更达到90%。
以前,每到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官媒都会强调急救包的重要性。但极端灾害再频繁,能影响到的人也是少数。新冠疫情爆发后,个人和家庭防护自救的观念大大增强,为急救包的推广提供了便利条件。国家层面的利好也陆续推出。
2020年11月,国家应急管理部发布《全国基础版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建议每个居民家庭都储备一些必要的应急物资,比如具备收音功能的手摇充电电筒、呼吸面罩等;
2021年1月,国家交通运输部、国家卫健委发布《交通医疗急救箱配置标准指导目录(试行)》,要求全国公共场所按需配置急救箱;
今年3月初,国家减灾委员会也发布年度工作安排,强调推广“家庭应急包”的使用……
根据中国政府采购网数据,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的一年间,我国已公布的急救包采购项目达271个,同比增长32.8%。
同时,继打通多家欧美系汽车品牌后,在国内市场上,蓝帆医疗也已与滴滴出行及国内部分知名车企达成合作,为其提供急救包定制解决方案。近两年,中国新能源车出口形势大好,蓝帆的急救包也很有希望伴随国内车企一同走出去。
除了武汉必凯尔,国内其他做急救包业务的公司体量都很小。在上市企业中,仅云南白药和南卫股份有小部分的急救护理业务。眼下,产品和产能都独具优势的蓝帆只需要做好一件事:专注市场。
撰稿|李傲
编辑|江芸 贾亭
运营 | 廿十三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