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ADC一哥,如今朝不保夕

昔日ADC一哥,如今朝不保夕
2024年03月29日 20:38 健识局

3月28日,荣昌生物发布了年度业绩报告,总结就是:营收连年增长,亏损持续发生。

过去一年,荣昌生物赚的不算少,入账近11亿元,同比增加了近四成。同期净亏损也在进一步扩大,高达15.11亿元。对此,荣昌生物归因于两点:研发费用攀升与商业化销售费用的激增。

这句话,荣昌的大小股东们不会陌生,因为上一年荣昌生物面对巨幅亏损也是这么说的。

2020年,荣昌生物顺利登陆港股、科创板,前后募资净额高达63亿元,一时风光无两。可就是这样一个被资本追逐的公司,已经连亏三年。兜里的63亿元已经所剩无多,截至2023年末,荣昌生物账面仅余7.26亿元。

如果保持此前的“烧钱”速度,这点余钱恐怕撑不过半年。改变势在必行。

拥抱不确定性

荣昌生物能打的扭亏牌不多了。

荣昌生物运行成本一直很高,以销售费用为例,三年来从2.63亿元攀升到7.75亿元,合计约14.8亿元。当然,这是销售路径从“0到1”铺陈的必要投入。

荣昌生物公开表示,过去几年规模增长较快的销售部门、生产部门、一些早期研发部门、CMC部门,人员搭建已经相对成熟。2024年,规模不会继续快速扩大,主打增效,且随着销售额增长,销售费用率预计有明显下降。运营体系具体运作效果还需时间来印证。

目前,荣昌生物手中能带来流水的产品仅有两款。

作为“国内ADC一哥”,荣昌手握的注射用维迪西妥单抗是国内首款自主研发上市的ADC。凭借先发优势,该药一度预计国内销售峰值有望达到20多亿元。现实中,攀峰速度有点慢,业界流传该药去年仅卖出了5.3亿元。

还有一款泰它西普,是全球同类首创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双靶生物制剂,去年网传收入约5.2亿元,几乎和ADC维迪西妥单抗持平。未来,泰它西普要直面与罗氏、渤健等四家国际巨头的竞争。这意味着围绕荣昌生物的不确定性还在扩大。

没有人会坐以待毙。在对2024年的预期中,冲击新适应症似乎是荣昌生物的“翻盘核心”,已进入商业化阶段的药物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也在中国及美国进行针对多种适应症的临床试验。管线方面,公司目前共有八个分子33项临床试验处于不同临床阶段。

荣昌生物在不断拓展泰它西普新适应症,在自免领域共有8个适应症处于商业化或后期临床试验阶段,其中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适应症已于去年8月向CDE递交新药上市申请。

商业化之殇

年报显示,荣昌生物急需加强商业化能力。公司2023年总营收增长了40.26%,销售费用却增长了75.7%。

不要忘了,2023年年中开始,全国掀起一轮医药反腐,不少企业院内销售活动几乎停滞。荣昌生物销售费用还在高速增长固然说明合规做的好,但也反映了产品竞争力有限,需要高销售费用来推动。

财报反映出ADC药物推广并不如意。2023年ADC是中国biotech企业最火热的品种,越来越多的创新药企攻入风口,在研ADC体量迅速增大。但整个行业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真正做到上市产品的ADC屈指可数。

据第一三共去年第二季度的财报数据来看,DS-8201全球销售额中国区的占比不足3%。龙头尚且如此,可能表明ADC品类的市场时机还没到,荣昌生物还得继续熬。

在技术路径角度,ADC可以有更多想象空间。这类药物可通过系统化、平台化即可实现成药。简单来说,只要有一个技术在一个药物分子上得到验证,技术平台就可以进行平移复制,大多企业争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源头创新,而是相对简单的差异化路径。

当前,中国的ADC行业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出海”上。健识局获悉,全球ADC交易中,中企授权方就占了一半,总合同金额高达740亿美元。

荣昌生物孤身犯险,第一个冲进了ADC的星辰大海,身边别说朋友,连对手都不多,是孤胆英雄的路线。整个市场不热,荣昌生物多项临床又处于关键阶段停不下来。销售团队已经庞大到2000人了,还是推不动手里的品种,公司不断失血也就不奇怪了。

得活下去,得熬过去。

撰稿 | 苗苗

编辑 | 江芸 贾亭

运营 | 山谷

插图 | 视觉中国

声明:健识局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