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大利好!首次提出进院自主议价

创新药大利好!首次提出进院自主议价
2024年05月23日 19:36 健识局

5月20日,广州市医保局印发《支持创新医药发展若干措施》明确,为促进创新医药的快速发展,要加快进院使用、促进临床应用、拓展支付渠道、加强服务支持等四方面21条新规。

《通知》指出,不对定点医院下达医保总额预算指标;国谈药品等创新药品实行单独支付管理,提高医保报销比例,不纳入普通门诊、门诊特定病种待遇限额。

此外,广州市医保局将不定期举办国谈药品落地使用“医保-医院-企业”交流会,推动国谈药品进院使用。

作为全国优质医疗资源集中的地区,广州正探索多项创新药发展的扶植政策落地。此前广东省曾发文明确,取消医疗机构用药数量的限制,打通创新药临床使用。

简化挂网流程,加快创新药进院速度

本次广州在药品的采购环节,要求GPO采购平台建立创新药械绿色挂网采购专区,简化企业申报资料。

健识局梳理发现,各省份对创新药品挂网规则和增补的周期不尽相同。亦有创新药按月进行增补,而国谈药品则大多按季度进行挂网。挂网周期不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新药的销售,本次广州市要求完善创新药械快速挂网机制,优化挂网流程的初衷。

药企最关心的还是挂网后的入院。广州医保局明确,将督促定点医疗机构召开药事会并及时将国谈药品、创新药械纳入医疗机构采购范围,相关情况还将纳入医保考核评价。同时,不定期举办国谈药品落地使用“医保-医院-企业”交流会,推动国谈药品进院使用。

根据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工作委员会(RDPAC)的调研问卷显示:88%的医院对用药目录品规数量限制存在一定顾虑,对谈判药品的引进持更加保守的态度。

业内普遍认为,此番广州的新规无疑让医疗机构从制度上完善创新药进院流程,堵点正在逐步被打通。业内人士希望这种不定期的交流会能“再多一点”,避免因各地政策落实的时间差,而失去进入医院的机会。

除了国家谈判药品和带量采购的药械外,广州此次还推出新举措:非医保的创新产品由企业与医疗机构自主议价。

分析人士指出:自主议价并不代表医院可以二次议价,而是挂网价由企业和医院商议定价,但需要低价联动。

削减创新药临床考核,按规定及时纳入本市医保

除了创新药进院的流程持续优化之外,药企更关心创新药的临床使用是否还受到限制。

本次广州市明确:对定点医院发生的国谈药品等创新药费用,实行单列结算或纳入按病种分值付费予以分值加成。同时,医保年度考核中,涉及次均费用增长、人均门诊费用增长、次均住院费用增长、自费率等的相关指标,剔除国谈药品等创新药械相关费用。

事实上,这几年创新药的医保支付饱受各种政策的限制,很多企业难以获得预期回报,不得不削减营销团队人数。

国家医保局曾多次公开表示,推行支付方式改革的目的不是简单“控费”,而是为了支持新技术应用、保障重病患者的充分治疗。显然,广州市充分贯彻国家医保局的思路给支付端进行改革松绑,让创新药不再受到医院各项考核的限制,无疑是对医院、患者及企业多方共赢的结果。

不过,这并不代表临床上可以随意使用。广州市要求,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国谈药品配备使用情况的监测,按季度定期通报定点医疗机构配备使用情况。

分析人士指出,政策会逐步放开创新药的临床使用限制,但如果出现滥用情况,涉事企业必将受到监管部门的严厉打击。

与此同时,广州还考虑到了创新医疗器械的特殊性。《通知》明确,广州市会及时将创新药械、医疗技术按规定纳入本市医保支付范围。对创新技术项目优先启动统一定价论证程序,同步研究纳入医保支付。对已批准设立的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医疗机构可随时备案并开展应用。

此外,广州将深化“穗岁康”商业补充健康保险试点政策,对自费药品不限病种范围、不限药品品种按规定纳入保障,对符合条件的国谈药品、创新药品在待遇水平上予以倾斜,支持符合创新药品条件的医药企业随时向“穗岁康”承办机构提出申请纳入。

撰稿|小米

编辑|江芸 贾亭

运营 | 廿十三

插图|视觉中国

声明:健识局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