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贝壳——那些老人教我们的事

青岛贝壳——那些老人教我们的事
2022年10月05日 20:56 贝壳找房青岛站

重阳节,这个以中青年为中流砥柱的时代,常常显得不温不火的节日。

但自从2018年4月,贝壳公益“我来教您用手机”开展以来,这个属于老人的节日走入了项目万千志愿者视野中,成了这帮青年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4年中,“教”无疑是我们帮助老年人的方式。20岁教70岁的隔代授课,对于年轻的志愿者,也是一次难得的“心灵奇旅。

“当“老人们”从一个群体逐渐具体为一位位叔叔阿姨,项目越来越多的参与者不约而同有了这样的感受——

在超出网络世界的、更广大具体的生活里,其实他们教会了我们更多。

贝壳找房,赞466

他们未经任何修饰的生活,教我们化解抽象的焦虑,去领略人生下半场的无数种可能:

“83岁的老奶奶,除了每天坚持锻炼身体骑两小时自行车外,还把年轻时候的才艺爱好跳舞、唱京剧全部拾起来,带领着十几位六十多岁的闺蜜活跃在各个广场。”

太原的公益对接人张建龙说,这位奶奶的“老来燃”一度让他觉得羞愧,明明自己有大把的精力和机会,却差点忘了去热爱是一种什么感觉。

他们被岁月打磨后闪光的特质,教我们去了解每一种平凡人生的意义。

采访中,我们还得知了这样的故事,通过做手机课助教,贝壳嘉兴城市总经理冯波和几位老人成了忘年交,其中一位是担任街道党支部书记的朱水源。

朱书记义务照看着街道的独居老人,为他们保管钥匙,以防有事敲不开他们的门;给他们买早餐,一送就是十几年。

一天去几趟阿尔兹海默症老人家做饭、照顾起居是常态,而他自己,其实也已是一位老人,视力只有0.1,看近在眼前的文字也要用放大镜。

“朱书记内心有种很纯粹很强大的东西支撑着他,再大的误解都破坏不了,我看到他哭过,但从没放弃……”冯波此刻哽咽。

非功利的长期相处,也让我们有机会发现了退休生活中充满力量的那一面。

老人们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保留着青春的一部分,教我们重新审视自己面对时间的态度。

北京链家经纪人姜志刚参与手机课3年多,从业10年多。

年轻人在日复一日大致相似的日常中,感受初心和冲劲儿的逐渐消失,是件正常、也足够让人焦虑的事情。

和91岁张叔叔的相遇改变了这一切。

张叔叔是抗美援朝的老兵,时代的大风大浪一波一波从他身上掠过,他始终用一些不变保持自己的方向——晨练从当兵那天开始就没再落下过。

当他昂首挺胸出现,仍能不费劲地完成30组俯卧撑,姜志刚感受到的不是惊讶,而是畅快——人的一生可以这样,用坚持保持心与身体鲜活

一个掉了皮的提包,一支缓缓移动的笔,一个不再矫健却步履匆匆身影,很多时候,无需刻意言传,我们与老人相遇,也是在与他们身上堆积的人生相遇

他们,就这样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

视频里提到的老人,和他们的故事还有很多。遗憾篇幅所限,我们无法一一展现。

他们显示出人生的多样性,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内心对生活的种种误解,与待解的大小问题。

在“帮助”他们的时候,我们也实现了自己的进化。

于是,今年重阳节,我们试图不再以“关爱老人”的视角看待他们。

项目组走访三城,挖掘“我来教您用手机”项目中各角色人物与老人相处的真实故事。路上,我们记录下“那些老人教我的事”,看到了青春与晚年,他们在生命的不同刻度彼此激活的景象。

一代人与一代人之间,并非情感单向的交接,温情和力量在代际之间的双向流动,或许才是我们以公益为交点,隔代互助的意义。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