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7元到55元暴涨47倍!谁是中国高价药品背后的“黑手”?

从1.17元到55元暴涨47倍!谁是中国高价药品背后的“黑手”?
2019年12月14日 23:39 金牛财经

文/宛潞

编辑/宛潞

一瓶药,到底可以卖到多高的价钱?近年来,无数的案例告诉你:价格翻四五十倍,都完全不是问题。

西安京西双鹤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100ml:0.2g),在2015年的竞标中,分别在黑龙江、湖北、江西、云南、四川、福建、江苏,广东等地以每瓶53.3-55元中标。然而,就在仅仅几年之前,这种产品在全国各地的中标最低价格仅为每瓶1.17元。相比起2015年来说,中标价格激在几年之中增了47倍。

到底是什么样的神药,在短短几年之内,让药价疯狂翻倍?

01

这种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到底是何方神圣?资料显示,它是一种治疗炎症的常见药品,经常被用来治疗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因此,它并非是罕见的神药,反而是生活中随时都可能使用到的药物。

也正因为如此,它短时间内的价格翻倍,更成为了众人的焦点。

在2015年前,京西双鹤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的中标记录以一个“低”字走天下,价格一般在1元左右,也比较符合它“常用药”的定位。然而,到了2015年,这种药物的价格突然飙升,直接爬到了50元以上。对于某些家庭来说,这可能就成了开销不起的“常用药”。

那么,为什么这种药品的价格会突如其来地迅速攀升?根据资料,这个厂家所生产的药物的全国总代理是海南美享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它声称,自己的这种药物是与原研企业“合作生产”,是一种合作模式下的崭新产物。

这种“合作药物”又和原研企业有什么关系呢?答案是,毫无关系。在原研企业当中,许可生产的是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这种产品拥有过期专利,不含酸根;而京西双鹤生产的是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别看仅仅两字之差,两个从原料到制剂、成分、规格等却完全不同。这样毫不相同的两种药品,想要合作生产,简直是天方夜谭。

在国家及各省药监局信息平台上,没有任何该产品改变生产工艺、原料和质量标准的信息,也没有该产品通过“质量一致性”的任何声明或通知。在大数据时代下今天,这种药物居然能够逃脱“法眼”,成功在竞标中将价格翻番至47倍,不可谓不神奇。

02

京西双鹤的背后,究竟是何方神圣,能够让其拥有这么大的红利?根据信息,京西双鹤是华润双鹤旗下的全资子公司,而这家华润双鹤,是已经上市的大企业。它是华润集团医药板块化学药平台企业,主要从事药品开发、制造和销售,主营业务包括慢病普药业务、专科业务、输液业务三大业务平台。京西双鹤的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就在其输液业务的大平台范畴之内。

根据2019年上半年华润双鹤的财报数据,该公司总共净利6亿,其中从销售中盈利的费用19亿,而研发费却不到1亿。上半年,华润双鹤实现了营业收入达到48.66亿元的壮举,上年同期为40.88亿元,同比增长19.03%;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38亿元,上年同期为5.83亿元,同比增长9.4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21亿元,上年同期为8.62亿元,同比减少4.75%。

看起来,这是一份看得过去的成绩单;但是抽丝剥茧之后,华润双鹤的真实业绩恐怕连及格都算不上。

过去一年,华润双鹤开发支出增长明显,资本化率显著高于同行。从近三年年报来看,华润双鹤2015-2017年年末的账面价值分别为2.02亿元、2.53亿元、3.47亿元,开发支出保持了较快的增长,而同行业的其他公司中,很少有在开发支出上的开销。从这一点上来说,华润双鹤确实是做到了“鹤立独行”。

与此同时,华润双鹤还通过并购方式来凑业绩,粉饰业绩之嫌明显。2015年-2016年,华润双鹤完全属于踩线达标,而17年的达标情况虽然比往年要好,但其中还包含了海南双鹤2017年贡献的净利润5800万元。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这笔收购,华润双鹤根本不可能完成2017年的业绩承诺。

剔除这些因素之后,华润双鹤的业绩增速恐怕只有个位数,甚至没有增长;更为严重的是,上市公司从控股股东处收购来的资产根本无法完成业绩承诺,上市公司努力拼凑业绩的背后动机昭然若揭。拥有如此“背景”的母公司,京西双鹤的“后台”也就相当明晰了。

03

实际上,除了常用药之外,一些“救命药”也在经历着相似的疯狂涨价情况。今年6月19日,南宁地区有市民反映,常用心脏急救药硝酸甘油出现了大面积缺货的状态。而在一年多时间里,硝酸甘油的价格已上涨了十多倍,从曾经100片1瓶的规格,只要几元钱到1瓶15片,价格是28.5元,疯狂涨价,疯狂翻番。

“这药以前很便宜,去年开始价格涨得很猛,即便是翻着倍涨价,也难以进到货。”药店的店员无奈地表示。在2018年初的时候,硝酸甘油甚至还有过100片1瓶的规格,价格才4元多,现在水涨船高到了71元,一年多时间涨了十多倍。“谈判,压价,各种方法都试过了,这已经是我们能找到的最便宜的了。”

2018年,有人统计出了部分药企的财务数据,这些药企的毛利率都超过80%,但净利润并不高。

这些钱到底花到哪了?在国家推出“两票制”后,取消了中间商,按理来讲药品的价格也应该随之而大大降低。但是,目前的药价依然很高,而秘密就在各种“市场推广费、学术会、宣传费”上。药企的利润,逐渐流入了某些专家(学术会)、监管者的腰包。

以龙津药业为例,它在财报中说的清清楚楚:“公司推进精细化营销策略,直接负责或者共同建设原来由代理商负责的渠道管理等工作,市场推广费、学术会、宣传费及差旅费等相应增加。”药品上市,为何要搞这么多“学术活动”?

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任泽平在最新的研究报告中说,一般而言,创新药由于需要学术推广,其销售费用高于仿制药,但以仿制药为主的中国药企销售及管理费用反而高于以创新药为主的跨国药企。

201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企业的盈利主要有六大流向:公关招标机构费用、公关医院相关负责人费用、医生回扣、医药代表提成、逃税洗钱(过票)成本、统方费用。而在上述费用中,公关招标机构、公关医院相关负责人和医生回扣分别对应招标环节、医院采购环节和处方销售环节,医生回扣占比超过一半。

所以,对于药厂来说,很多钱就花在“专家费”和“回扣”的两大环节之中,最终才落到了患者的手里。而在此时,药价已经比出厂价高出很多。2016年12月,央视曝光了上海部分药品的中标价与市场供货价,中标价普遍为市场供货价的3-10倍,集中招标采购制度下药价不降反升。

回想起电影《我不是药神》中的经典片段,许多得了病的人在倒卖外国救命药的男主角门口苦苦哀求。这些“天价药”的出现,会不会造就一个又一个的陆勇?又有多少人,会因为得不到药物的及时救治而留下永久的遗憾?

04

每一场有关“价格”的讨论,都难逃价格背后“成本”的究问。这些十几、几十年来销售总额达到数百亿美元量级的药品,成本到底是多少?又缘何出现价格翻番的情况?

药品供应及其保障体系,注定是一场复杂的博弈。药品本质上是一种商品,生产流通的过程自然就承载汇聚各方利益。在政策的要求下,部分药品的价格跌破地板价,生产药品的企业造假,质量不过关,药品无法保证按需配送导致断货等等问题困扰着广大患者。如何才能保障患者能低价买得到好药?

长期以来,我国的医药产业存在两个较明显的问题,一是部分药品价格偏高,看病贵,二是药品质量问题难以保证。这由两点原因造成,一是国内的药品从市场准入,到医药供应,到最终付费买单的过程当中涉及利益主体多、环节复杂,药企大部分利润都消耗在渠道分发的流通环节;二是很多重要的专利药市场长期被国外药企占据。

需求上涨,供不应求,定价权的缺失让药企的生产积极性大大削弱。另外一方面,需求的上涨可能没有给企业增加利润,反而进一步压缩了药企的利润。虽然目前,出现了不少高科技的制药企业,但很大部分企业的角色是来料加工工厂,从国外进口原材料,然后分装,制片包装成药品出售。

这就直接导致了问题的产生。由于技术实力的缺乏,定价权更多的掌握在国外原材料供应商手上,他们并不会收到价格管制,一旦需求上涨,原材料价格也开始上涨,但是药企的售价如果被降低,那么利润就会进一步被压缩。例如前些年,钢铁需求旺盛,但是各大钢企被没有大赚,因为进口铁矿石疯狂上涨,真正赚的钵满盆满的是必和必拓。

尽管国家做出了众多限制,从原来的“低开”销售模式转为“高开”销售模式,仍然无法改变部分药品价格依然居高不下的现实。中国药价,什么时候才能好?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