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国际银行:风控到底有多强?

厦门国际银行:风控到底有多强?
2021年02月23日 09:58 首条财经-

作者:赤耳

编辑:木宁

风品:于太香 沈禾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聚沙成塔,细流汇河。精心培育的普惠金融,正迎来价值绽放期。

日前,人民银行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末,人民币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21.53万亿元,同比增长24.2%,增速比上年末高1.1个百分点;全年增加4.24万亿元,同比多增1.75万亿元。

热浪潮头,厦门国际银行身影凸显。

有媒体报道,该行普惠金融硕果累累、得益于“十八字”要诀:早布局、优机制、提效率、山海经、重创新、强风控。

2020年12月末,厦门国际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65%,连续四年达成“三个不低于”和“两增两控”监管指标,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惠及31000余户,较年初增长341%,实现普惠贷款余额与户数双提升。

成绩靓丽,值得肯定。不过,也非无懈可击。

01

罚单、投诉烦恼 风控有多强?

先来看监管罚单:

1月19日,厦门国际银行及其厦门分行领了两张罚单,分别被罚80万元。

前者因部分房地产开发贷款发放不合规,经营性物业抵押贷款发放不审慎。后者因信贷业务审查不审慎,滚动发放无有效需求的存单质押贷款,虚增存贷款、存在超需求授信等问题。

1月8日,厦门国际银行泉州分行又领30万罚单,原因为“违规办理函证业务”。

2020年最后一天,银保监会官网披露: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收到350万元行政处罚,另有4人被警告罚款。总计罚金达530万元!

短短一月,就收四张罚单,厦门国际银行的风控、品控力到底多强呢?

细梳,罚因多集中在贷款业务上。

譬如,2020年10月27日,厦门国际银行福州闽江支行由于人贷款贷前调查、贷后管理未尽职,被罚30万元;2018年7月6日,因超借款人实际资金需求发放贷款等原因,宁德分行被罚30万元。

而细分业务,一些乱象质疑正集中在开文的普惠金融领域。

如浏览厦门国际银行APP的“我要借款”界面,包括个人消费性信用贷款“兴安贷+”;自助抵押贷;小微企业贷款产品“小微E贷”;车贷产品“国行E车贷”等多款产品。

2021年2月10日,一匿名用户在黑猫投诉[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称:遭遇厦门国际银行虚假宣传、车辆套路贷。详如下图。

2020年6月19日,一匿名用户在黑猫投诉称:2019年12月通过第三方工作人员申请了厦门国际银行的国行E车贷,贷款完成后发现合同金额与实际到账金额不符。“在app看了合同金额为78000元,但实际到账只有56300元”,整个下款过程为“先下了28000,然后叫我返回21700,之后又下款50000。”申请提前还款时,却被厦门国际银行要求偿还68000多元。

2020年3月13日,另有用户投诉称“因急需用钱,且业务员说三个月后提前还款没有违约金,所以准备周转一下,三个月以后还款!到了第三个月后,我想提前还款,app上显示还需还六万多!我问给办贷款的人,他说他让总部给我查,然后就不回话,我每个月都问,都是说让查,今天告诉我必须还够一年,我觉得我遇到套路贷,这一拖拖了七个月,还差两个月够一年!这是先息后本,希望严查......

上述投诉均已经过平台审核。

此外,21聚投诉也显示,从2020年至今,收到多起关于厦门国际银行“砍头息”的投诉。

我国《合同法》第二百条规定:借款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

而早在2019年5月,银保监会就已发布《关于开展“巩固治乱象成果促进合规建设”工作的通知》,严查消费套路贷、砍头息等乱象。

2019年10月,最高法、最高检等印发《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通知,亦界定了相关法律条文及处罚细节。

不只焦点问题集中,单一机构频出状况,也值得反思。

2020年6月24日,人民银行行政处罚信息显示,因超期向人民银行报备银行结算账户开立资料;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违反征信信息查询规定;未按规定立即停用调离工作人员的个人征信系统查询用户等多项违规,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被罚347.5万元,相关被罚责任人达15人。

或许,这家北京分行大家并不陌生,除了上文的超500万大单,其还因“新员工不喝领导敬酒被打耳光辱骂”一度被热议横屏。

彼时,被打员工杨某表示,“我对昨天的场面保持震惊和失望……这对于新入职场的我来说,覆灭了我对金融行业的一切美好想象。”“我想请问HR老师,我不喝酒是否不符合公司要求?我遭遇的经历,是否超越了我的职责范围应该承受的压力?我暂时保留一切我应有的权利。”

随着事件发酵,2020年8月24日凌晨,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官微回应:确系该领导言语行为失当,已对相关人员采取严重警告处分、扣罚绩效工资等措施,相关负责人停职受查。

02

为啥上市难?警惕规模风险

简单梳理,无需赘言,怀揣18字诀的厦门国际银行还有不少内控、风控、品控的精进之处。

公开资料显示,厦门国际银行成立于1985年8月31日,总部位于厦门,曾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

2007年,厦门国际银行曾提出上市计划,并邀请高盛高华、中信证券等对其上市辅导,计划募资40亿-50亿元。然受制合资行身份,未能如愿。直到2013 年,厦门国际银行改制为中资商业银行,上市计划开始加速推进。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2014年2月,厦门国际银行董事会审议通过了上市方案。

2015年10月,厦门国际银行公告征集并选聘上市保荐人、主承销商等相关中介机构。

2016年、2017年,其年报均表示,正积极研究上市可行性,开展上市相关筹备工作。

2017年7月,厦门日报发文:厦门农商银行、厦门银行5月2日、6月13日辅导备案;最早准备香港上市的厦门国际银行也在准备A股上市工作。“一旦顺利上市,扎根厦门的这3家本土法人银行机构就将在A股聚首”。

如今三年多时间过去,厦门银行IPO已于2020年10月成功上市,厦门农商行排队等候发审结果,唯独厦门国际银行仍没相应消息。

兜兜转转13年,为何上市这么难?

来看业绩层面。

2015至2019年,该行资产总额为4592.05亿元、5635.27亿元、7124.12亿元、8061.05亿元和9155.25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31.60%、22.72%、26.42%、13.15%和13.57%。虽增速有所趋缓,但每年千亿级的规模扩张,还是显现了强劲张力,值得肯定。

截至2020年6月末,该行资产规模增长至9191.74亿元,贷款总额5134.85亿元,负债总额8545.11亿元。

只是,规模快增的衍生隐忧也不可不察。除上文的业务乱象,资本压力也清晰可见: 2017年至2019年末,该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89%、12.77%和12.26%,不仅连年下降,且均低于商业银行整体水平。据银保监会官网,2017至2019年间,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整体水平为13.65%、14.20%和14.64%。

何以至此?

截至2020年9月30日,厦门国际银行贷款总额5169.62亿元,规模较2019年末的4668.14亿元增长10.74%;不良贷款43.34亿元,较年初增长30.03%;不良贷款率0.84%,较2019年末的0.71%增长0.13%,实际计提贷款损失准备余额124.83亿元。

不良双增,资产质量下行压力自然不言而喻。

值得注意的是,厦门国际银行不良率连续多年保持1%以下值得肯定,但与其资产减值损失增长不无关系:2018至2020年9月末,依次为28.10亿元、51.06亿元、44.94亿元,同比增长146.41%、81.73%、17.18%。

细分看,关注类贷款余额达69.36亿元,较年初增长13.06%,增速之快是否暗含不良贷款隐患?尤其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次级类贷款方面,2019年末也达到19.56亿元,较上一年增长56.35%,坏账隐患亦不容忽视。

梳理历年财报,厦门国际银行自2010年起进入信贷规模高速扩张态势,2010年至2018年的九年间,该行发放贷款和垫款同比增速分别为54.75%、21.23%、24.56%、23.1%、36.78%、37.91%、39.38%、33.13%、26.27%。截至2019年9月末,该行发放贷款和垫款为4394.78亿元,较年初增长24.95%。

联合资信在其2019年7月出具的评级报告中指出,总体看,2018 年,厦门国际银行在贷款规模增长带来的利息净收入增长下,营业收入较快上升,同时其加大了减值准备计提力度,对净利润实现产生一定影响。

所言非虚:2018年,该行资产减值损失28.1亿元,同比大增146.49%。2019年,厦门国际银行资产减值损失51.06亿元,同比增加81.73%,占比当年营业支出近半。两年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7.85%、8.43%,而2017年,这个增速为27.78%。

从此看,厦门国际银行的规模高增是否也没那么香?

大不代表强。放眼行业,去杠杆、防风险、提升资产质量是大趋势方向。如何实现规模与质量并举、降低衍生风险,应是厦门国际银行的一道核心思考题。

长期看,信贷资产质量面临一定下行压力,短期则是资本充足率吃紧,尤显“补血”紧迫性。

2020年,厦门国际银行再启增资扩股。厦门银保监局9月7日披露,已批复同意厦门国际银行2020年度增资扩股方案。此次拟公开募集不超10亿股的股份。

行业分析师郝瑞表示,摆脱合资身份,多次增资扩股,这或都是在为上市打基础。长远看,要解资本之渴,厦门国际银行的终极目标仍是实现IPO。

问题在于,上市也是高门槛的。能否冲关成功,市场是否买单,需要自身硬实力说话。

而除IPO卡壳,其股权被频繁拍卖、流拍的现象亦十分突出。有媒体数据显示,2018年至今,厦门国际银行存在48笔股权拍卖,其中有22笔因无人报名导致流拍。

为何市场遇冷呢?

对银行业而言,风险延时后置的行业特性,决定了防范风险、抵御风险是发展之本,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遗憾的是,往期看,厦门国际银行不乏踩雷造假公司。

如2018年,富贵鸟因存在大额违规对外担保事项及资金拆借事项,导致至少42.29亿元相关金额无法收回,厦门国际银行牵扯其中。

监管警示显示:2014年-2015年毕马威分别为富贵鸟及其子公司在厦门国际银行的存款进行函证,却并未函证上述存款是否被质押、用于担保等其他限制使用。

2020年,轰动一时的康得新造假案也有其身影。证监会指出,2016年1月22日、11月14日及2017年1月17日,康得新子公司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与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签订3份《存单质押合同》,合同均约定以光电材料大额专户资金存单为康得集团提供担保。这些担保当并未被披露过。

此外,2018年6月,康尼机电曝出子公司广东龙昕科技董事长廖良茂涉嫌违规对外担保等事项。其中,涉及厦门国际银行珠海拱北支行的3.045亿元定期存单提供质押担保。2018年7月,以贷款提前到期为由,该分行划扣了龙昕科技的2亿元资金。

无独有偶,2019年12月,华仪电气发布公告:公司及子公司存在违规担保金额9.26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22.75%,逾期的对外担保合计2.14亿元;其中包括浙江伊赛科技有限公司向厦门国际银行申请的9笔共计4.324亿元的贷款,这9笔贷款由华仪电气全资子公司浙江华仪电气科技有限公司,以在厦门国际银行账户上的结构性存款提供质押担保。

2019年11月29日,厦门国际银行将华仪科技的4.375亿元存款强行划转,且强行划转四天之后才通知华仪电气;此时还有4笔贷款并未担保到期。

类似的“大股东”贷爆雷,还有摩登大道、康尼机电等。梳理厦门国际银行打法倒也简单刚硬:先是为“高危”贷款对象提供贷款,同时用上市公司存款作质押物;一旦贷款对象风吹草动,迅速将存款强制划走。

此外,近年P2P爆雷及集中清理,也给厦门国际银行带来不少烦恼。

如2018年,善林财富爆雷被查,涉事平台待还额超25亿元,厦门国际银行作为其资金存管银行登上舆论风口。

实际上,厦门国际银行曾热衷网贷平台资金存管业务。仍以2018年为例,11月1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全国互联网金融登记披露服务平台公布情况显示,该行共对接海金所、国信贷、众力金融、艺条龙、达人贷、无界财富等14家网贷平台。

而伴随整顿清理大潮,P2P机构正在快速退出历史舞台,厦门国际银行相关存管业务已大幅萎缩,存量业务也有削减可能,相应业绩影响或难避免。

03

新帅野望 36岁答卷

如何内塑风控、外强业绩、夯实资产质量,用更多成长性、确定性助力IPO冲关,考验着管理层的大智慧。

2020年9月16日,厦门国际银行官网公告,因年龄原因,翁若同已辞任厦门国际银行董事、董事会战略委员会负责人及委员等职务。同时,董事会已选举王晓健为新任董事长。

公开资料显示,王晓健1973年出生,算上是厦门农商行开朝元老,曾任厦门农商行筹建工作小组副组长,2012 年厦门农商行挂牌开业,王晓健便一直担任改行董事长。

从资产规模不到1300亿元的农商行,调至资产规模超9000亿元的城商行,王晓健无疑开启职业生涯的新篇章。

值得一提的是,上市也是厦门农商行重点工作之一。不过,进程同样不乏坎坷。一度受"中企华"事件掣肘,中止上市进程。目前又受高比例质押股权、业绩下滑等问题困扰,掐指算来跻身A股IPO排队行列已两年已久。

那么,王晓健的到来是否会打破上市困局?又给其展业风格带来哪些改变呢?

梳理2019年报发现,厦门国际银行33名董高监人员中,仅有8名"70后",其余人员均出生于1970年之前,团队整体年龄偏大。

从此看,新帅王晓健有挑战,更不乏价值期许。

实际上,厦门国际银行也在不断改变。其表示,近年来该行致力于人才引入、人才梯队建设,管理层人才年龄结构趋于合理。目前管理人员平均年龄仅36岁。

巧合的是,2021年,厦门国际银行也迎来了36岁。

而立与不惑之间,于人于企,正是酝酿质变的关键节点。

换言之,两者的2021不乏看点。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