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地产爆雷复盘 高周转吃相下 沈宏泽多元战略是否空谈?

光明地产爆雷复盘 高周转吃相下 沈宏泽多元战略是否空谈?
2019年11月19日 19:17 首条财经-

作者:贺兰

来源:首条财经——首条研究院

时至初冬,一些企业仍处多事之秋。

比如光明地产。

先是11月初,因江苏常州项目无抑尘措施、违法擅建,登上环保黑榜;后因浙江湖州项目质量问题、夸大宣传,引发业主集体投诉。

向以筑亮新生活为己任的光明地产,何以吃相难看,沦为一个问题差生呢?

结合刚发布的三季报,也许可看出些端倪。

图片来自网络

差强人意“三季报”

2019年10月28日,光明地产发布2019年Q3报告。前三季度营收85.23亿元,同比下降9.3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73亿元,同比下降43.34%;基本每股收益0.2156元/股,同比下降52.52%。

净利润下跌43%,光明地产的表现显然达到“爆雷”标准。

纵向对比,“雷”声也许更响。

公开信息显示,光明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光明地产),1993年1月4日成立。总股本约22.286亿股,控股股东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光明食品”),光明地产是其核心主业之一。

2016年、2017年,光明地产归母净利润分别大增98.15%、92.55%,发展十分迅速。

资本市场也给予其肯定态度,据Choice数据显示,2019年4月3日,光明地产盘中最高价5.83元,股价创近一年新高。相比2018年10月19日3.06元(前复权)。半年内,光明地产区间累计涨幅达83.33%。

而2019年三季报的“爆雷”表现,显然辜负了上述期望。

股价自然应声下跌。截止2019年11月19日收盘,光明地产股价为3.25元,总市值72.43亿。相比5.83元的最高价,下跌超40%。

又是激进惹的祸

对此,光明地产方面解释称,公司净利下降,主要受销售产品结构变化等因素影响,公司本身运营状况良好,无重大经营问题。

但这套说辞,似乎并无力度。比如老生常谈的激进问题。

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前9月,光明地产新增房地产储备面积166.94万平方米,上年同期为80.3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7.82%。而在2019年7-9月,公司新增房地产储备面积44.03万平方米,上年同期4.2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38.44%。

高速跑马圈地中,也不乏溢价拿地之举。

2019年6月18日下午,光明地产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农工商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成功竞得广西柳州市P(2019)32号地块,代价为人民币3.98亿元,溢价率76.89%。

2019年5月29日,常州土地市场,有5宗商住用地总出让面积27.5万㎡,总建面63.1万㎡,总起价44.0亿元,其中钟楼区4宗,天宁区1宗。在已结束的第三宗竞拍中,光明地产(3.210, -0.03, -0.93%)经6轮竞价,摘得地块编号为JZX20191103的荷园周边1号地块。用地性质为商住用地。最终成交价格8.6亿元,溢价率8%,楼面价格7361元\/㎡。

2019年4月11日,浙江宁波江北区出让甬土资告〔2019〕第05003号商住地,出让面积7.44万平米,起始价为14.42亿元。最终,经74轮竞价,光明地产以总价15.49亿元竞得该地块,楼面价10800元/平米,溢价率7.46%。

平心而论,对于房企来说,土地储备堪称“生命线”。问题在于,去化困难情况下,光明地产真的适合激进拿地吗?

图片来自网络

去化要多久?

总量看,2018年末,光明地产土地储备面积80.30万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132.26万平方米。

来看拿地速度。事实上,光明地产2019年前三季度的激进表现,也是2018年的策略延续。

2017年底,光明地产摁下“扩张”加速器,提出三年时间,董事长沈宏泽提出完成500亿销售额目标。

要知道,其同年销售额为244.59亿元。若想三年实现营收翻倍,除激进拿地,似乎也没更好办法。

在此背景下,2018年,光明地产权益拿地总额达174亿元,为2017年的2.3倍。

国泰君安研报显示,光明地产2018年销售排名31-200名的小型房企中,是“积极扩张型”的典型代表。

那么,一路买买买后,光明地产的去化速度又如何?

据媒体报道,2019年7月,成都光明地产首个项目开盘活动上推出280套住宅房,最终只有一人排队报名。

四川中原地产研究院数据显示,光明蓉府开盘均价为18588~21099元/平方米,认购80套,去化率仅37%,远低于成都市场当周53%的整体去化率。

2019年7月18日,光明地产苏州项目光樾华庭共有304套房源取得预售证。苏州住建委数据显示,截至10月30日,尚有248套房源待售。

简言之,光明地产陷入“卖房难”窘境。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光明地产常态。2015年至2018年间,光明地产年度签约销售金额分别为126.66亿元、189.33亿元、236.52亿元及244.59亿元,相对于权益拿地总额的翻倍增长,光明地产2018年销售金额的增幅仅3.37%。

2019年1-9月,光明地产签约金额为181.55亿元,同比也仅增长4.56%。

数据显示,2018年年中,光明地产的土地储备去化周期长达5.82年。而据克而瑞研究中心数据显示,进入土地储备货值TOP100的房企,平均去化周期为3.9年。

以此来看,光明地产陷入了“又爱又恨”的高周转泥潭。

万科曾奉行“5986”高周转模式,即拿地5个月即动工、9个月销售、第一个月售出八成,六成产品必须是住宅。

碧桂园则在此基础上进行升级,开创“456模式”,即拿地4个月开盘,5个月资金回笼,6个月资金再周转。

万科、碧桂园能一度凭借“高周转”风生水起的关键,在于资金回笼环节做的好,形成资金良性循环。

反观光明地产,拿地速度属于行业前列,去化速度却拖行业后腿。风险堆积,业绩“爆雷”成为自然之事。

那么,光明地产去化困难的原因又是什么?

在业内人士看来,有多重因素。

首先对趋势的预判不够精准。财经评论员严跃进认为,光明地产从2018年开始高歌猛进,其实起步已经较晚,但目前市场降温,光明地产却未随之变动,可见光明地产对市场周期的把握是滞后的。

专家观点有事实依据。

2018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控,“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成为房地产市场主基调。

社科院发布《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18-2019)》显示,2018年以来,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断加码,全国房地产调控次数已高405次,比2017年同期上涨近80%。

同时,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11月份,一二三线城市新房价格同比累计平均涨幅均比去年同期回落,前期热度不减的二三线城市房价涨幅也趋稳定。深圳和厦门2个城市新房价格已低于去年同期,房价过快上涨趋势在2018年底基本被遏制。

种种迹象已经显示,2019年购房者将大概率进入“观望期”。这也代表激进的高周转模式已是强弩之末。在此背景下,光明地产反其道而行,显然是飞蛾扑火。

当然,光明地产的房屋品质问题,也是一颗绊脚石。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曾公开表示,光明地产去化乏力,既有市场原因,也和自身产品息息相关。其表示,光明地产产品缺乏亮点,因此去化较差,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事实上,上述专家评价已“口下留情”,其产品不仅缺乏亮点,甚至还出现了严重质量问题。

质量危机 环保黑榜

前文说到,高周转模式存在很大风险,除财务风险外,品质风险危害更大。

众所周知,盖楼是一个良心工程,最需要的是时间,比如基本的水泥凝固等。而高周转率抢夺的也是时间。矛盾之下,出现问题的几率便会很大,如前文提到的碧桂园、美的置业等。

遗憾的是,光明地产也存在类似问题。

据中国房地产报报道,距离浙江杭州40公里的湖州市内,光明地产所开发光明·御品项目取得不错销售业绩,一度是当地“热盘”。

2019年11月4日,一位赵姓业主表示,他是光明·御品花园二期160平方米魔方别墅的业主,其所购房子楼顶严重漏水;一下雨整个屋子地面都是一大滩水。房子质量也堪忧,墙体裂缝现象明显。

无独有偶,业主刘先生花370多万元买了一套联排别墅边户。部分房屋地下室漏水现象严重,底板渗水;房屋外立面及露台施工粗糙且出现裂缝、断裂。另外有的房屋还出现不同程度沉降。

同时,光明地产在项目宣传上,同样令人诟病。

据悉,光明·御品海报等宣传资料重点着墨的“三重私家庭院、私家独院,有天有地”的描述。但交工时,这些美好愿景竟变成公共绿地。

业主潘女士表示,开始承诺的私家花园却变成了公共绿地,这改变了属性,业主对这个庭院就失去话语权和控制权。严重损害了业主利益。

于是,不少业主开始维权。

对此,湖州住建局质监站站长赵涛表示,魔方别墅的前后公共绿地是符合前期规划的,开发商问题主要是在前期宣传时有点夸大其实,虚假宣传。

除房屋质量和宣传方面遭人诟病,施工方面同样槽点不少。

近日,江苏常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网站发布通报称,9月下旬组织对全市在建工程扬尘防治进行专项检查,对10个项目通报批评。

其中便涉及光明地产。

据悉,《常州市2019年第三季度建筑施工扬尘防治专项检查情况通报》显示,通报批评项目:玉龙南路东侧,新龙路南侧地块(CX020516)项目存在问题如下:大面积裸土未覆盖,临时道路保洁不到位,钢板上浮尘、渣土较多,土方工程作业点没有任何抑尘措施,出土时工地大门口没有施工单位管理人员。

资料显示,玉龙南路东侧,新龙路南侧地块(CX020516)项目建设单位为常州明城置业发展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为上海隆盛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常州明城成立于2018年10月10日,为光明地产旗下子公司。光明地产2019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光明地产对常州明城持股高达52.00%。

毫无疑问,从质量问题到涉嫌虚假宣传,再到违规施工,无疑会对光明地产的品牌形象造成损害。去化利空、业绩暴雷,甚至连锁的资金周转反应,也就有了注脚。

图片来自网络

债务“止血”

光明地产三季报显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72.45亿元,同期短期借款高达131.18亿元,现金无法不能覆盖短期借款。

在此背景下,光明地产只好依靠发债“止血”。

2019年10月24日,据上海清算所信息披露,光明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拟发行2019年度第四期中期票据,本期基础发行规模3亿元,发行金额上限6亿元,期限为3+N(3),将于2019年10月28-29日发行。

据悉该债券的起息日为10月30日,上市流通日为10月31日,付息日为存续期内每年的10月30日。

光明地产表示,本次中期票据注册额度为35亿元,募资将用于项目开发建设、偿还本部及下属子公司借款、债务融资工具和补充流动性。本期中期票据基础发行规模3亿元,发行金额上限为6亿元,全部用于偿还发行人于2020年2月22日到期的超短期融资券“19光明房产SCP002”。

据了解,该期融资券票面利率3.81%,起息日为2019年8月26日,到期日为2020年2月22日。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开发商现在更关注资金安全,为应对马上到来的还债高峰期,部分房企甚至不惜进行短融和高息海外债融资。市场上已出现因债务逾期造成经营风险的上市企业,甚至股价一路下跌。

值得注意的是,“借新还旧”的行为,短期可缓解债务问题,但并不长久。若不能找到合理的商业模式,经营风险依旧会不断累积,成为高悬头顶利剑。

以此来观,如何消逝种种风险,光明地产这艘大船驶向何方,成为掌舵人沈宏泽的待解命题。

图片来自网络

沈宏泽的多元化靠谱吗?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发布最新数据显示,10月楼市人才、公积金、租赁等政策井喷,单月楼市调控67次,今年前10个月共482次,相比2018年同期上涨超20%。

张大伟表示,从楼市各种调控政策看,即使长假影响下,10月楼市调控频次依然处于年内高位,仅低于今年1月的68次调控,平均每个工作日有2次以上,刷新历史纪录。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购房者观望情绪较为明显,市场成交节奏放缓。在“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要求下,各种打补丁措施仍将不断推出。预计2019年最后两个月全国楼市将依然是双向调控,房价平稳城市不排除出台宽松政策,但只要价格上涨明显,房地产调控肯定会加码。

上述观点,也映射出类似光明地产这样中型房企的生存困境,短期内去化问题仍然扎手。多元化发展,或许成为救命稻草。

2019年5月17日的年度股东会上,光明地产董事长、总裁沈宏泽曾向股东畅想公司“1+7+5+X”的发展前景,并表示要把其它业务板块做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11月13日,光明地产公告称,协议收购光明食品集团、上海崇明农场有限供公司所持有的上海东平小镇农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平小镇”)70%股权,总成交价7000万元。收购完成后,东平小镇农场将纳入光明地产的合并报表范围。

公开信息显示,东平小镇2018年5月成立,主要是协助政府,进行崇明东平特色小镇土地一级开发的前期招标设计工作。而光明食品集团是崇明农场、光明地产的控股股东。

换言之,崇明农场、光明地产属于光明集团下的兄弟企业,光明地产正在通过关联交易,为自身业务转型做铺垫。

只是,趋势面前,无论企业大小,永远都很渺小。外界辅助固然锦上添花,但切莫将其错当砥柱中流,正如那句俗语“靠谁,都不如靠自己”。

况且,上述投资性的转型策略,也考验着光明地产的资金链条。比如东平小镇仍处资金投入阶段,付款方式为“一次性”。数据显示,2018年,光明地产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28.8亿元;今年前三季度,该指标已达-23.9亿元,逼近去年全年水平。

同时,无论从激进拿地还是频频开盘,以及发债用于项目开发建设等迹象看,光明地产还是将大部分精力用于房地产主业。截至今年中期,光明地产房地产开发业务的营收比重为89.41%,同比下降近6%。物业租赁营收提升1%。

换言之,虽然“转型”、“多元”、“升级”声势频频,但从实操看,多元化发展一事并无明显改观,且挑战重重。

一定意义上说,这消磨了消费者、投资者,对光明地产乃至沈宏泽的信任。

值得注意的是,从行业看,目前最需要的也正是信任。

首先是消费者的信任。市场观望情绪浓厚,房企应更加注重对房屋质量、配套品质的保障,赢回消费信心。

其次是投资者的信任,无论是房企多元化发展,还是偿还债务、补充运营金,资本助推力必不可少。如果投资者看不到新的成长希望,房企的现金流或将继续承压。

光明地产,似乎正在面临一次“信任危机”。

客观而言,细观“1+7+5+X”的发展前景,5大平台、7大业务、志在打造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新价值链体系,沈宏泽的转型策略足够宏大也足够多维,体现出其足够的信心。

问题在于,这样的多平台转型构想,实操性有多强,难度有多大、相关的资金人员资源等又有多少匹配度呢?

这是不是又一次激进之旅呢?

看来,光明地产亦或沈宏泽还需拿出更实质进展,需要更多时间来做答。事实上,沈宏泽近期也曾强调“转型路上,请给我们一点时间。”

问题在于,“一点时间”是多久?市场又会给其多少时间呢?

差强人意的三季报,突然暴雷的净利润,已经是一个明显信号。

放眼房地产业,一味追求速度、规模、利润的粗犷打法,已经过时。转型升级成为大趋势。不过,重资产属性及对往期好时光的迷恋,还是让不少房企转型动作缓慢。这不仅是光明地产一家之难事,也是行业痛点。

而行业由“快”向“稳”的升级阶段,也是“洗牌期”的开始。在此背景下,一些企业打开新价值大门,另一些企业,则体现出极强的不适应性,对市场、对资本缺乏敬畏心、责任感,以及迷恋经验甚至侥幸心理占强,让其纷纷以激进“高周转”模式当做“救命稻草”。

问题在于,稻草只能救急一时,若持续对其紧抓不放,就会成为坠亡之草。

以此来看,光明地产亦或沈宏泽是否也在进行一次危险之旅呢?

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光明地产如何表现,首条财经将持续关注。

本文为首条财经原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