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正药业、天士力白马失色 蒋国平、闫希军何破逆风局?

海正药业、天士力白马失色 蒋国平、闫希军何破逆风局?
2020年07月03日 14:22 首条财经-

深度 独立 穿透

导  读

海马汽车卖房自救的瓜还没吃完,药企又迎一波骚操作。

变卖资产,真那么香?

连海正药业、天士力两个业界白马,也禁不住了诱惑。

作者:司廷

来演:首条财经——首财研究院

疫情的试金石效应,仍在发酵。

比如风口之上的医药板块。

截至7月2日收盘,57只医疗器械概念股年内平均涨幅达103.19%。上市不足一年的英科医疗更飙涨近7倍,堪称涨幅王。药业一哥恒瑞医药,也大象起舞,市值上涨千亿元。 

一片飘红,白马黑马共振,好不热闹。

然繁华喧嚣中,亦不乏落寞者。

尤其一些老牌白马股的下坠之态,令人唏嘘。

6月18日,海正药业卖房消息,登上热搜。

虽然只有0.13亿元的标价,但不影响一些舆论,对其卖资解困的解读。

产品方面,也不省心。

6月12日,海正药业发布公告,公司盐酸多奈哌齐口崩片5mg和10mg两个品规获批上市,为国内首个按新4类获得药监局批准的药品,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

这当然是个好消息。不过,目前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CDE)已收到22项盐酸多奈哌齐申请。后续不乏竞品入局。

同时,也不是每每都能种瓜得瓜。

6月30日,海正药业向国家药监局主动撤回盐酸伊立替康注射液药品注册申请。

据悉,该产品已研发投入301.17万元,此时撤回可谓功亏一篑。

海正药业这5年 白马惨烈下坠

公开信息显示,海正药业始创于1956年,研发领域涵盖化学合成、微生物发酵、生物技术、天然植物提取及制剂开发等多领域,产品涉及抗肿瘤、心血管系统、抗感染、抗寄生虫、内分泌调节、免疫抑制、抗抑郁等。

2000年7月,海正药业登陆资本市场,发行市盈率40.79倍,市值40.97亿元。同年10月,恒瑞医药上市,发行市盈率31.4倍,市值36.80亿元。

彼时,两者被业内看做白马股。

海正药业也确实不负众望。2011年净利润高达5.04亿元;2014年营收更是突破百亿。彪悍的成长性,甚至连恒瑞医药也望尘莫及。

变脸,发生在2015年。

业绩“滑铁卢”持续上演,一路下坡让投资者受伤连连。

2016年,海正药业首亏,2018年时,亏损已达4.92亿元,同比下降3730.15%。

2019年,情况更加恶化。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亏损扩至25.21亿元。

业绩爆雷,与控股参股的18家公司有关。仅4家盈利,剩余14家均亏损,累计亏损额近6.7亿元。

同时,销售费高企。2019年前三季度,海正药业销售费22.32亿元,同比增加24.90%,销售费用率26.85%,极大吞噬利润。

受此影响,2019年海正药业计提了17亿元的资产减值。还将4.12亿元的研发开支进行了费用化处理。

进入2020,下坠仍在继续。

一季度,海正药业营收25亿元,同比下降10.7%,归母净利润-0.71亿元。

除了盈利不振,债务也持续高企。

2010年,海正药业债务不足20亿元,2017年已达102.39亿元,此后居于高位。

2018年底,海正药业负债总额达144.75亿元,负债率达66.24%,2019年为64.21%,到2020年一季度末,仍高达65.11%。

这是个什么水平呢?

同业看,SW化学原料药行业三季度末的资产负债率平均值为32.11%,中位值25.86%。海正药业的资产负债率,已超行业水平两倍有余。

更值担忧的是,带息债务也在增加。

2015年至2018年,公司带息债务由85.18亿元,增至107.27亿元。2019年三季末,其带息债务又升至116.12亿元,相比年初增加8.85亿元。

债务高压,对持续亏损的海正药业无疑雪上加霜。上述卖房之举,也就有了逻辑注脚。

曾经有风光,现在就有多尴尬。

尤其是对比同年上市、一度不分伯仲的竞品恒瑞医药。

财报显示,2017年至2019年,海正药业毛利率分别为31.52%、41.78%、42.97%。

同期,恒瑞医药为86.63%、86.60%、87.49%。

再看市值。

截止7月2日收盘,恒瑞医药市值4839亿元;海正药业仅142亿元,不及前者零头。

海正药业溃败之态,可见一斑。

更遗憾的是,目前这种下坠,仍没有停下来的征兆。

而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最近3年连续亏损,在最后1个年度内未能恢复盈利的,暂停其股票上市交易。

换言之,海正药业已有ST之忧。卖卖卖,也就成了应有之事。

实际上,海正药业已不是第一次卖房。

2020年1月7日,海正药业将位于台州市椒江区君悦大厦A座的5套公寓拍卖,成交总额182万元。

2019年,更为频繁。

2019年4月,海正药业公告:出售位于北京、上海、杭州、椒江四处闲置房产,挂牌价不低于评估值9226.16万元。

2019年6月22日,海正药业控股子公司将位于杭州市富阳鹿山新区的新建办公大楼,以评估值28987.04万元挂牌出售。最终成交价2.9亿元。

2019年11月5日,海正药业又向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提交,上海厂房、北京两处房产的挂牌申请。

资本动作,更是频频。

2019年5月,海正药业公开挂牌转让导明医药(浙江)20.24%股权。10月29日,以1.42亿元价格受让与导明医药(香港)公司。

2019年7月11日,海正药业公告,控股子公司海正博锐拟通过引进社会资本方式,实施增资扩股及部分老股转让。

2019年9月4日,台交所确认PAG Highlander (HK) Limited摘牌,认购海正博锐近9000万元注册资本增资金额,成交价格10亿元人民币;受让公司控股子公司海正杭州公司持有的海正博锐40.34%股权及海正药业持有的海正博锐10.16%股权,成交价分别约22.6亿元、5.7亿元。

2019年10月31日,海正药业再发公告,转让孙公司海正宣泰51%的股权,评估价值2339.51万元。

一番豪卖,吊足了舆论眼球。于是,连卖孔雀这样的花边信息,也被炒了出来。

2019年9月,海正药业被曝低价向员工出售23只孔雀。网传共卖了15640元。

据财经网不完全统计,海正药业2019年依靠出售资产回流资金约43.78亿元。

一路卖卖卖,让海正稳住了阵脚,负债率出现下降。问题在于,变卖资产只是权益之计,虽可解燃眉之急,但不乏杀鸡取卵之义。从2019年及2020开年的业绩亏损看,效果难言乐观。

也就是说,如不找到问题根源,通过内力提升、恢复盈利能力,海正药业“入不敷出”将一直持续,甚至下坠还会加速。

 主业不振 研发失利 蒋国平压力几何?

那么,就来看看主营业务。

海正药业具体包括:化学原料药业务、制剂业务、生物药业务和医药商业业务。

2011年起,海正药业提出,由原料药向高端制剂、化学药向生物药、仿制向自主创新、生产向研发营销型、产品经营向产业与资本相结合的多维转型。

从收入来源看,海正药业之前80%原料药收入来自海外,2013年达17亿元。

但2016年,海正药业受欧盟药品管理局警告影响,部分原料药品种不能进入欧洲市场,叠加原材涨价、降本压力,整体收益下降。2018年,已降至15亿元。

2019年7月30日,海正药业公告称,由于被欧盟药品管理局出具GMP不符合声明,海正药业台州工厂的原料药被建议不被授予任何新的/正在进行的销售许可或变更申请。可能对生产并拟销往欧盟市场的产品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专家表示,原料药市场竞争趋于激烈。同时,全球医药业产业链打造趋势明显,主流特色原料药企业逐渐向高端制剂药、专利药市场发展。

从此看,海正药业向高端制剂等转型,是个明智选择。

问题在于,其转型并不成功。

2015年之前,其制剂业务主要源于海正辉瑞(海正药业和辉瑞的合资公司)。

2015年开始,海正辉瑞明星产品特治星产销量大滑;2016年,又不断传出辉瑞撤资消息,海正药业因此多次被监管机构问询。

2017年辉瑞正是撤资,将海正辉瑞49%的股权转让给高瓴资本。海正辉瑞更名为瀚晖制药。

其他两项业务,也不尽人意。

生物药方面,目前仅安佰诺有市场贡献。2018年该药销量33.4万支,收入1.49亿元,但市场占比较低。

医药商业更受冲击。与辉瑞分手,叠加医改等政策洗牌,近三年,海正药业医药商业的销售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天眼查显示,2020年3月16日,北京市医药阳光采购综合管理平台信息披露,海正药业两项医院招投标中标结果公示中,订购量均为0。

看来,海正药业颓势,主要源于主营业务困境、创新转型不利。

这种尴尬局面,与其研发创新的粗放、盲目、低效不无关系。

海正药业曾坦言:“公司作为一家注重研发的国内医药企业,已关注到之前的研发项目过多过杂,未能形成有效聚焦。研发立项和市场脱节情况严重,存在着投入巨大但产出滞后等问题。”

2019年末,海正药业终止AD35、光敏剂等20项研发项目。数据显示,这些项目累计投入5.76亿元。

在随后回复上交所问询函中,海正药业给出的理由是,立项之初考虑不周,如沙格雷酯市场小、非达霉素原料药生产工艺技术难度高等;项目进展缓慢,面子铺太大,成本高迟迟无法变现;更换领导层、削减研发开支等。

从此看,海正药业的研发策略有不小漏洞。

2020年2月,海正药业获得法维拉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批件。在该项目上,已投入4003万元。

这自然是件喜人。

不过,舆论对其实际提振意义不乏微词。

一方面,该药品新适应症临床试验尚在进行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尤其在其负债高企、资金流紧张的情况下。

另一方面,据丁香园Insight数据库显示,截至2020年3月18日,除海正药业外,还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四环制药、石药中奇、瑞阳制药、京邦制药5家企业申报的法匹拉韦临床试验获得批准,竞争局势愈显激烈。

原有业务步履蹒跚,新进项目卡壳难产,背负高投入低产出的重担,业绩暴雷也就在所难免。

一系列困境,也让管理层出现动荡。

2018年,海正药业管理层出现重大变化。

11月8日,公司灵魂人物前董事长白骅辞职,提前5个月退休。控股股东蒋国平接任。

“新官”上任三把火,海正药业提出要“聚焦、瘦身、优化”的发展战略。

从目前看,一路卖卖卖,“瘦身”做到了。但其余两者,相差甚远。蒋国平的压力着实不小。

公开信息显示,蒋国平此前在当地政府任职,未曾有过医药相关的学历或工作背景。

当家人刚换完不足半年,又迎高管大换血。

2019年1月22日,公司总裁林剑秋亦辞职。1月25日公司聘任李琰担任公司总裁。

据天眼查显示,2019年5月23日变更前后,海正药业共有11名高级管理人员退出备案。

2020年1月,海正药业高级副总裁邵军又因个人原因辞职。

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许多老牌企业都会面临一个更迭新旧交替的问题,海正药业也不例外。对于企业来说,企业高层动荡将对企业资本和市场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影响既定战略实施。同时,对于企业未来发展,又会产生诸多挑战。

来看看大股东减持。

2020年3月17日,海正药业公告称,二股东国贸集团及一致行动人英特药业将进行减持。按当日收盘价12.95元/股计算,套现约2.5亿元。

虽然公告表示,系股东自身经营发展资金需求。但有舆论指出,由于目前海正药业发展乏力,产品竞争力有限,业绩亏损、负债高企下很难盈利,此次减持可能也是股东见好就收。

天士力颓势:业绩大滑 医药工业并非坦途

同样很难的,还有天士力。

可以说,天士力一直是推动中药现代化发展的领头羊。从核心产品线、技术壁垒、战略布局等方面看,不乏成长性期许。

然而,这位大白马也走上了卖资路子。

2020年6月14日,天士力发布《重大资产出售报告书(草案)》显示,天士力及其间接控制的6家公司,拟以14.89亿元向重庆医药,出售天士营销99.9448%股权。

除剥离资产,一些业务板块也加快上市募资。

2020年6月12日,天士力拟将其控股子公司天士力生物分拆至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天士力集团旗下贵州国台酒业,也正式IPO,拟融资25亿元。

频频寻钱之举,引发市场疑问:天士力怎么了?有多缺钱呢?

来看业绩。

公开信息显示,天士力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业务涵盖医药领域的科研、生产、营销全产业链。公司产品以现代中药为核心,协同生物药和化学药为两翼,分为医药商业、 医药工业两板块。

2019年,天士力医药商业板块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 67.17%,但该业务的毛利贡献度仅21.55%。相比之下,医药工业板块营收占比仅32.83%,毛利率高达74.63%,贡献了78.45%毛利。

放眼行业,医药流通行业的竞争格局已基本形成。中国医药、上海医药、华润医药和九州通等企业,已确立明显领先地位。且受带量采购、两票制等医改影响,行业酝酿重大洗牌变革。

从此看,天士力卖掉天士营销,有甩掉医药商业板块“包袱”,改善业务结构之意。天士力也表示,此举是为公司战略发展,聚焦医药工业业务。

初衷值得肯定,但双刃效应也不容忽视。

如上文言,医药商业板块毛利虽少,但规模体量够大。随着聚焦瘦身,天士力的营收规模、现金流是否会受到冲击呢?

另一方面,聚焦也减少了腾挪空间、业务纵深,而医药工业也并非坦途。

2019年,天士力综合毛利率31.3%,同比下降4.9%。除化药外,中药、生物药及医药商业板块的毛利率全线下滑,分别下降2.29%、6.24%、0.02%。

同时,受医保控费等着政策影响,医药板块一些产品销量下滑严重。

2019年,天士力复方丹参滴丸(盒)、养血清脑颗粒(盒)、养血清脑丸(盒)、注射用益气复脉(支)、水林佳(盒)等五款产品销量均出现下滑,而这些产品销量、营收、净利、毛利占比都较高。

看看下滑业绩,也许更为明了。

2019年,天士力营收189.98亿元,同比增长5.61%;归母净利润10.01亿元,同比下降35.19%;扣非归母净利润9.46亿元,同比下降29.58%。

2020年一季度,颓势感依然满满。营收39.53亿元,同比增长-13.53%;归母净利润降幅更达34.21%。

同时,控股股东天士力集团2019年利润总额9.75亿元、净利润5.52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下跌41.82%、53.12%。

总资产较去年下降2.90%,资产负债率68.35%,较去年同期下跌1.33%。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分别同期上涨34.47%、下跌31.64。天士力集团在债券年报中称,未来一年内,偿债资金合计人民币112.6亿元。

新药研发方面,明星产品丹参滴丸在美国FDA三期认证迟迟未能如愿。

生产管理也不省心。

2019年10月25-30日间,辽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了符合性检查,天士力集团两家工厂存在物理管理不规范、记录管理不规范、生产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一系列尴尬表现,自然拷问企业的经管能力。

公开资料显示,天士力集团是天士力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45.18%。闫凯境、闫希军、吴迺峰、李畇慧为一致行动人,共同控制天士力49.88%的权益。

值得注意的是,闫希军、吴迺峰为闫凯境父母,李畇慧为闫凯境配偶。四人通过天津天士力大健康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天士力集团67.09%股权。

由此看,天士力家族色彩浓厚。这一管理体制,是否制约企业做大、做强,值得当家人闫希军思考。

分析之下,天士力也有白马失色的下坠感。

无论卖资还是分拆上市仅是暂时止渴。如想重振白马雄风,还应有更根本、更高效的革新之变。

    洗牌冷思 何破逆风局

医改大潮向前,不可阻挡。

行业变局的彻底性、持续性,颠覆了多数药企往期的经营打法、发展逻辑,使之重新处于同一起跑线。

聚焦大型药企,即使拥有业绩体量、销售渠道、产品体系、经验管理等先发优势,也远不能高枕无忧。

甚至,固有的经验打法、路径依赖、过分自信与陶醉,更易让其船大难调头、错失创新敏感性、发展前瞻性、转型急迫性,从而在洗牌中,败下阵来。

这从海正药业、天士力的白马下坠、失色中,可见端倪。

从此看,两者卖房卖股卖孔雀,还是卖企、上市融资,都是治标不治本。如想停止下坠,打破价值逆风局,关键在于创新力、产业心、沉淀性、内生动力的精准打磨、高效提升。

各中取舍,考验蒋国平、闫希军的大智慧,首条财经将持续关注。

本文为首条财经原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