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家 A+H+G上市险企 中国太保“走出去”的价值畅想

首家 A+H+G上市险企 中国太保“走出去”的价值畅想
2020年07月06日 19:39 首条财经-

作者:墨轮

来源:首条财经——首财研究院

市场从不缺资金,缺的是人气信心。

截至2020年7月4日,上海证券交易所跻身全球最大的融资市场,达3871.94亿元人民币。其中IPO累计融资额1126.73亿元,增发融资规模2745.21亿元。

新证券法实施,IPO扩容、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深化改革等利好提振,是搅动这股资本春水的底层逻辑。

水大鱼大,受益板块自然良多。

近期的最亮之星,非金融业莫属。

7月6日,A股券商再延续上周涨停潮,中国银河、国金证券等15股涨停。连一向沉稳的保险股,也不淡定。涨幅8.12%居前四位,连续三日涨幅超20%。

短期看,新三板打新的回笼资金不容忽视,长期则是金融业开放加速、投资端利率上行、权益市场回暖、疫情稳定叠加负债端趋稳等多维利好所致。

聚焦个股,一些白马正用坚实实力,行走在信心春风里。

比如中国太保。

    首家 A+H+G上市险企

6月17日,其在上交所和伦交所同步举行“云上市”仪式,成为首家A+H+G(上海、香港、伦敦)上市的保险公司。

6月22日,中国太保沪伦通全球存托凭证(GDR)正式在伦敦证交所上市,成为国内保险业首单GDR。

据悉,这是沪伦通一年内的第二单西向发行。创下多项第一:第一次使用中国会计准则,第一次采用基石投资者机制,第一次非欧洲企业得到大众持股比例豁免,第一次在沪伦两地之间实施“云上市”。

中国太保董事长孔庆伟表示,GDR发行对太保而言意义非凡。一方面,有利于太保进一步丰富股东构成,完善公司治理机制。随着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公司在保险主业上的专业化经营能力也将进一步增强。

另一方面,通过沪港伦三地上市,公司将提升国际影响力,在中国对外开放持续深化的背景下,进一步融入全球大市场,与全球优质资本共同分享中国保险业的发展红利。

可以说,GDR给中国太保注入了新血液,新时代正在开启。

上述观点,也得到了市场认同。

截止7月6日收盘,中国太保股价33.72元/股,涨幅9.84%。相比6月17日的27.52元,累计上涨超20%。

超预期发行

实际上,超预期的市场发行表现,已有先兆。

6月2日,中国太保披露,中国证监会已核准发行不超约1.26亿份GDR。对应新增A股基础股票不超约6.29亿股。

发行价格,是市场热点。因为沪伦通机制下,兑回限制期满后,GDR可与A股转换,如GDR价格低于A股,就会产生套利空间。

比如GDR首单华泰证券GDR时,与其A股间的价差一度高达40%。

来看中国太保。

按其确定的转换比例及央行公布的最新汇率计算,中国太保GDR 17.6美元的发行价对应A股价为24.95元左右,6月17日中国太保A股收盘价为27.52元。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发行价格不仅超出太保管理层预期,也超越了市场预期,多家券商表示太保GDR虽有折价,但考虑套利需要成本,其套利空间微乎其微。

孔庆伟表示,发行上市完成后,公司会在依法合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投资者沟通工作,利用多种形式展示中国太保的业绩与亮点,增强GDR持有人的长期持有信心。

实际上,中国太保初始发行即达18.106亿美元的募资规模(不包括超额配售权),成为2010年以来全球存托凭证市场最大规模发行,及2015年以来英国规模最大的证券发行。

但中国太保,并不缺钱。

2020年一季度,中国太保营收1382.11亿元,同比增长3.8%;总资产1.6万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5.4%;实现归母净利润83.88亿元,同比增长53.1%。

截至2019年末,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95%,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288%,均远高于监管要求。

此前,中国太保曾多次表示,融资并不是本次发行的首要目的。

重要出于三方面考虑,一是有助于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引入优质投资者,丰富股东构成,持续完善公司治理;二是有助于公司稳步推进国际化布局,进一步提升全球影响力;三是有助于公司夯实资本基础,提升该公司稳健经营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支持该公司转型战略的全面实施。

无疑,中国太保追求的是融“资”又融“智”的双赢效果。

专家表示,再具象些,资本合作带动业务合作,才是本次发行的最终落脚点,除已知的瑞再具有明显的业务协同效应外,或还有能提供深层业务支持的重要投资者。

穆迪投资者服务金融机构部分析师郭嘉铭表示,此次发行将扩大太保集团亚洲以外的资本融资渠道,提高子公司的财务灵活性。

何以成为第一人?

简言之,上述资本动作,是中国金融业改革开放、险企大力走出去、打造国际化影响力的又一范例。

中国太保,凭什么成为先行者呢?

众所周知,太平洋保险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四大保险巨头之一,上海的标志性“金融名片”。作为老牌保险公司,坐拥中国第三大寿险公司、第三大财险公司,产寿险相对均衡,加上养老险、健康险、保险资管、农业保险,几乎拥有保险全牌照。连续9年入选《财富》世界500强,2019年排名进至第199位。

综合实力强悍,离不开业绩打底。

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中国太保保险业务收入从2016年的2340.18亿元持续增长到2019年的3475.17亿元,年复合增速14.1%;集团归母净利润年复合增长32%,2019年盈利创出公司上市以来新高,达到277.41亿元,同比大涨54%,与三年前相比翻了一番;

此外,集团管理资产以年复合18.3%的速度增长,2019年末已破两万亿元;集团总客户数攀升至1.39亿,三年间增长3412万;每股净资产从2016年的14.54元增长到2019年的19.69元;每股内含价值提升到43.70元。

亮眼业绩,业务层面的火力齐开是有力保障。

产险板块,面对商车改革中的客户经营和续保难题,和非车险新兴业务带来的风控挑战,太保产险以“对标先进、转换动能、区域突破”为抓手,实现保费和利润的双重超越。2019年,国内86家财产险公司保费增速、ROE、偿付能力充足率、财务杠杆、总资产的综合竞争力排行均位居榜首。

寿险板块,在行业进入新周期,个人业务新增长动能尚未完全建立等挑战下,中国太保坚持“聚焦价值、聚焦队伍、聚焦赋能”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优化产品结构,持续提升长期保障型业务占比,加快“太保家园”养老产业布局,通过“产品+服务”,增加市场粘性及竞争力。

投资板块,由于长端利率的下行趋势,险资投资收益难度上升。对此,中国太保坚持“稳健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一方面不断优化资产配置,动态把握各类市场机会,加强前瞻性研判,提升资产负债匹配和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另一方面持续优化内部委托受托机制,提升市场化发展能力,第三方资产管理规模高速增长。

科技板块,加快推动线上化经营,提升响应能力。打造“太保云”核心业务系统,实现亿级用户响应;推动罗泾数据中心投产,形成“两地三中心”的科技支撑体系;统一“太平洋保险”APP,打造“千人千面”的智慧运营能力;完善“家园”数据库,增强数据分析服务输出能力等。

协同发展方面,坚持融合共生的协同发展理念,推动个人客户协同业务的精细化管理,实现客户价值的深度挖掘;实现法人业务协同机制的常态化建设,把协同优势转化为协同价值。

得益于上述战略,中国太保价值护城河不断夯实,成为其国际化步伐稳健的根基所在。

目前,中国太保正在全力推动“转型2.0”,发行GDR成为有效支撑。

同时,中国金融业深化对外开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加快建设的时代背景,也是一个重要考量。

1991年,乘着上海搭建国际化金融服务中心的浪潮,中国太保应运而生。

当前,上海已是全球金融要素市场最齐备的城市之一,各类中外资券商、基金、资管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等资产管理机构加快集聚。全球排名前10位的资产管理机构都已落户上海。全国外资资产管理机构中,约有90%选择在上海开展业务。

这方活力潜力实力打底的金融沃土,为中国太保创新转型、快速国际化奠定了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中,打造全球资管中心是最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太保总裁傅帆傅帆表示,我们在目前不太有利的大环境下顺利发行了全球托管凭证,今年以来又有一批国际知名的资产管理公司落户上海或者在积极谋划这方面的布局和筹备。

战略卡位背后,是中国太保抓住了内外部的发展机遇。

2019年,国务院金融委发布11条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今年2月,金融30条出台,4月取消对证券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

可以说,走出去的中国太保,是上海乃至全国金融业改革的受益者;而中国太保的先行国际化,又助推行业的开放步伐,两者形成了良性互动。

而立之年畅想

综合来看,GDR的发行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太保转型进程。持续深化资源配置、人才激励、优化企业管理、增强全球前瞻视角,形成新的发展动力。

实际上,伴随转型2.0战略、三年规划战略出台,中国太保也完成了上市十余年后的首次组织架构调整,全面启动人才建设体系革新、协同发展等13个转型项目。

新老共振、后续表现,不乏期待。

目前来看,我国是世界第三大寿险市场及第二大财险市场,且市场渗透率及密度仍较低,发展空间广阔。

换言之,我国是保险大国,却非保险强国。

在此背景下,中国太保作为险企走出去的第一人,自然担负破题、升级的标杆重任。

三十而立,正是青春正好时。各中表现,首条财经将持续关注。

本文为首条财经原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