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佳旅游乡村”到“耗资25亿的沉睡古城”,启示何在?

从“最佳旅游乡村”到“耗资25亿的沉睡古城”,启示何在?
2024年11月26日 16:57 生态中国网

近日,联合国旅游组织执行委员会认证,我国新增7个“最佳旅游乡村”,分别是云南阿者科村、福建官洋村、湖南十八洞村、四川桃坪村、安徽小岗村、浙江溪头村、山东烟墩角村。至此,中国入选“最佳旅游乡村”总数达到15个,位列世界第一。

雨后的十八洞村。新华社发(吴向申 摄)

与此同时,张家界的大庸古城项目也备受外界关注。据了解,该项目于2016年6月破土动工,投入总金额约为25亿元,2021年6月试运营以来累计亏损已超5亿元;今年上半年仅2300人购票,日均购票人数不足20人。

两则新闻的鲜明对比,恰如其分地映照出当前旅游产业发展路径上的分岔与抉择。一方面,是深入挖掘本土资源,展现当地的独特自然风光与深厚文化底蕴;另一方面,则是盲目跟风,大作“表面文章”,旅游景观同质化严重,缺乏新意,游客自然望而却步。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诗与远方”的向往愈发强烈。我国幅员辽阔,文化底蕴深厚,无论是自然美景还是人文风情,即使是世界范围内都毫不逊色。稀缺的并非是优质的旅游资源,关键在于如何找到契合当地特色的发展之道,既能够吸引游客,又惠及民生,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此次入选的七个“最佳旅游乡村”为例,它们横跨东西南北,涵盖高原丘陵、平原腹地、沿海岛屿,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多元,发展模式各具千秋。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地方经济繁荣,更成为推动传统文化保护与城乡融合的重要力量。这些“最佳旅游乡村”,正以“小而美”的姿态,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然而,反观某些地方,在打造特色小镇、历史文化名城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深入调研与特色挖掘,导致过度建设与同质化现象严重。古城“千城一面”,缺乏个性与吸引力;乡村大拆大建,破坏了原有的淳朴风貌。更有甚者,耗资巨大却门可罗雀,最终沦为烂尾工程,实在是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巨大浪费。

旅游,是人民提升幸福感的重要途径。如今,人们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打卡式旅游,而是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体验与收获。因此,各地在发展旅游产业时,应当把握住游客旅游需求的变化,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原则,注重长期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唯有如此,方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诗与远方”的美好向往。

来源:生态中国网综合整理湖南日报、光明网、中国环境;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本图文不做商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