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IPO接连破发,美团怕不怕?

赴港IPO接连破发,美团怕不怕?
2018年09月20日 20:04 ForbesPlus

除了美团本身夹带的立场问题外,美团业绩也有弊端。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今年7月9日,小米在香港正式上市。当时意气风发的雷军在港交所敲钟时自己也未曾想到,小米股价上市第一天即宣告破发。随后在经过一轮大反弹后,小米股价再次跌破发行价。

如今,另一明星企业美团也于9月20日在港交所上市。与小米一样,美团的赴港上市也背负了一身质疑。

而且,在美团之前的IPO推介会现场居然还有人(二维火)拉横幅。今年8月21日,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立案受理二维火起诉美团窃取二维火及商家经营数据,涉嫌不正当竞争一案。

二维火与美团纠纷由来已久,2015年,二维火拒绝了美团B轮投资后,两家企业就结下了梁子;2016年,美团关闭了提供给二维火的APP接口;2017年,两家企业正式撕破脸皮互怼。

有意思的是,二维火的B轮融资是蚂蚁金服给的,蚂蚁金服属于阿里系。而美团本身属于腾讯系,王兴此前在接受《财经》采访时公开表示,腾讯是自己在互联网圈内的朋友。美团在2014年D轮融资前,阿里是美团的金主之一,而从2016年的E轮融资开始,腾讯就经常出现在美团的金主名单上。

除了美团本身夹带的立场问题外,美团业绩也有弊端。不同于小米的招股说明书,美团的近三年业绩年年亏损,2018年前4月经调整后亏损净额20亿。

由于美团糟糕的业绩,美团股票在香港的打新融资额度无人问津。据香港信报报道,“近期市况欠佳,且美团过去几年持续亏损,这些都影响了散户入市欲望。辉立证券、耀才证券等券商总计预留了大约840亿港元的保证金额度。”美团的遭遇与之前小米赴港上市时如出一辙。散户对于他们的股票毫无兴趣,只有依靠富豪捧场。

无论是雷军还是王兴,他们都是商圈的大IP,大IP背后都有着小团体的支持。雷军的人缘比较好,当出现股票发行遇冷的情况时,李嘉诚、马云、马化腾纷纷慷慨解囊为其“站台”。在群星效应下,小米顺利发行。而相比雷军,王兴的立场就较为尴尬。在阿里系与腾讯系斗得死去活来的背景下,背靠腾讯的美团所能得到的小团体支持可能不如小米。根据香港信报消息,长和系资深顾问李嘉诚、利福国际主席刘銮鸿、新世界发展执行副主席郑志刚认购。

今年香港市场整体出现萎靡不振的现象,根据东方财富网消息,截至8月20日,在港股上市的151家企业中,有125家企业股价存在破发的现象,破发率高达83%,其中包括小米等知名公司,仅有26家港股上市企业逃过了“破发”的命运。安信证券指出,近三年港股的平均破发率高达62%,即超过六成的新股在上市一个月内会发生“破发”,而密集发行阶段破发概率也随之增加。

根据小米上市后的股票表现看,美团上市后的股票表现也令人担忧。今天上市虽然以72.9港元/股的价格开盘,高于发行价69港元/股。但是,香港市场相比内地市场毕竟是个成熟市场,投资者更趋于理性,一家不赚钱的公司能否持续受到市场青睐令人怀疑。

赴港上市可能比内地上市要容易、便捷,但赴港上市公司的质量及以后股价走势实在令人担忧。奇怪的是,为什么在赴港上市接连破发的背景下还有那么多企业趋之若鹜?赴港上市的企业和幕后资本,他们的醉翁之意真的是上市吗?

在国内,只要贴上“互联网”的标签,无论企业怎么烧钱、不管企业如何亏钱都一样能吸引到资本和舆论的热捧。国内资本对于“互联网”有这么一种信仰——“只要企业能够快速抢占市场、迅速扩张,短期内的亏损都是可以接受的。”这种投资理念在逻辑上有其道理,因为这些聪明的人和资本在等待的是垄断带来的暴利,特斯拉思维是支撑这种信仰的支柱。

然而,这种思维有一个盲点,如果实现垄断后企业还是无法盈利该怎么办?

滴滴就是最好的例子,据36氪报道,滴滴出行2018年上半年亏损急速扩大至40.4亿元;每日经济新闻补充报道称,数据还显示,2017年滴滴全年亏损25亿元。

滴滴毫无疑问是国内网约车的垄断企业,虽然美团宣布进军网约车市场,但从整个市场格局看,美团依旧无法撼动滴滴的垄断地位。并且,美团在更新的招股说明中也表示不会再进一步拓展美团打车业务。

滴滴理应也属于“互联网”企业,为何在实现垄断后依旧无法盈利?这明显与资本的“信仰”逻辑不符。

如今香港市场不景气是事实,但同时香港市场是一个成熟的市场。在内地可以编造的故事,在香港那边似乎不受欢迎。

美团2015年至201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0.18亿、129.88亿元和339.27亿元,而同期净利润年内亏损分别为105.19亿元、57.95亿元和189.88亿元。这种业绩如果想在内地市场上市,估计不是被证监会打回去,也会被股民质疑、冷淡。

其实,现在的美团与当初风华正茂的乐视简直如出一辙。乐视靠视频业务起家,同样背靠“互联网”标签不计盈亏的疯狂烧钱。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乐视体育、乐视影业、乐视彩电、乐视手机、乐视汽车相继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然而,正是这种盲目扩张,不计成本的烧钱最终导致乐视引火烧身,一落千丈。

如今的美团又何尝不是如此?美团靠团购起家,之后业务也拓宽至电影、外卖和刚刚宣布停止进一步扩张的网约车。美团走的路和乐视一样,都是利用规模化降低边际成本从而创造利润。自然,美团的隐患也和乐视一样,大规模跨界扩张背后是不断融资烧钱。烧钱模式能够持续多久?其终点又在哪里?

谈到这个问题,很多人会把京东当作一反例来举证。京东在经历了长时间的亏损后也成功上市,最近还实现盈利了。但是,京东与乐视和美团的区别在于京东及时止损。京东2017年财报盈利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更换会计准则,采取非美会计准则记账;二是京东剥离了金融业务。京东此前也有盲目扩张的行为,但它知错能改,知道金融业务不赚钱便立刻把它剥离出表。而乐视就是不肯“认错”最终被活活耗死,美团上市如果也仅仅是为了融资继续烧钱,其前景不会乐观,调整战略方针恐怕是王兴当下最应该思考的问题。

此外,很多资本圈内的人喜欢用“互联网思维”忽悠大众。中国的“互联网思维”是一种“烧钱思维”、“垄断思维”、“投机思维”、“惰性思维”、“浮夸思维”。吹捧“互联网思维”的人指望利用烧钱模式快速扩张形成行业垄断,进而谋取行业暴利来投机取巧,利用人们的惰性寻找快速致富途径。

可实际上,国内民营企业想要垄断市场是没有好下场的,最近的滴滴不就是这样一个案例吗?滴滴事件中,该承担主要责任的绝对不是滴滴,而是作案人。但是,滴滴却也成为了公众指责的对象。究其原因,很多人痛恨滴滴的垄断,借机攻击、发泄。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今日头条身上,今日头条因为垄断被几次三番攻击。最终,“技术没有价值观”还是俯首称臣。

美团能走多远?乐视的前车之鉴也许会成为美团的后事之师。更何况,美团身处的是资本寒冬期、经济调整期、信心低落期,还不如当初乐视所处的资本泡沫期……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