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高烧不退、腹泻不止,检查出艾滋病后坦白:不该有侥幸心理

大学生高烧不退、腹泻不止,检查出艾滋病后坦白:不该有侥幸心理
2023年10月02日 19:08 医学原创故事会

医生,我发热、拉肚子整整一周了,吃了不少消炎药和止泻药,又到诊所里输了液,但一点都没好,我感觉整个人都快虚脱了。19岁的大学生小宇坐在诊室里,精神萎靡,他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看起来微不足道的腹泻,为何治疗了一周毫无起色。

这个年轻人到底怎么了?用他的话说,一周前逛街的时候自己到外面吃了一次臭豆腐,当天晚上就开始出现腹泻,一天要拉六七次,而且全部都是稀水样大便,剧烈的腹泻让小宇感到身体每况愈下,以前自己也腹泻过,但吃点止泻药,一两天的时间就没事了,这一次搞这么久,小宇开始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大肠癌。

一个19岁的年轻人,为何会怀疑自己得了大肠癌呢?

原来,去年的时候,小宇的父亲同样因为腹泻到医院就诊,结果确诊为直肠癌,小宇到网上搜索了一下,得知直肠癌有遗传倾向,这一次出现了和父亲相同的腹泻症状,所以他格外紧张。

然而检查却提示小宇并没有直肠癌,导致他腹泻的元凶,竟然是艾滋病。

查出艾滋病后小宇失声痛哭,在医生的追问下,小宇承认自己是一名男同性恋,而且有过多次高危性生活史,小宇坦白,刚开始的时候,自己特别害怕,每天都到网络上搜艾滋病相关的话题,但时间一长,觉得身体没什么不舒服,便放松了警惕。

小宇还告诉医生,每次和不同的伴侣发生性关系之前,自己都会反复询问对方有无艾滋病史,只有得到没有两个字时,他才会如释重负。

医生却说,你这不是掩耳盗铃吗?试问,当一个人动机不纯的时候,即便对方有艾滋病,肯定也会对你隐瞒,也不会对你说出实情啊。

医生的话顿时让小宇失声痛哭,一次次放纵让他前途尽毁,本该是青春绽放的年龄,他却陷入了无底黑洞,痛不欲生……

说到这,相信很多人都会大吃一惊,医生,人家因为腹泻来看病,怎么检查来检查去,竟检查出了这种病,难道艾滋病会引起腹泻吗?

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是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随着艾滋病发生率的不断升高,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这种疾病,2021年,中国疾控中心发布《中国疾控中心周报》,围绕艾滋病共刊发4篇研究,在《我国HIV/AIDS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一文中提出,截至2020年底,中国共有105.3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累计报告死亡35.1万人。

数据还显示,异性恋和同性恋传播的比例分别从2009年的48.3%和9.1%,上升到2020年的74.2%和23.3%。而注射吸毒者传播艾滋病病毒的比例从2009年的25.2%大幅下降到2020年的2.5%以下。男同性行为者是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最高风险群体。

说起艾滋病,很多人都觉得这种病离自己很遥远,正如小宇,直到拿到确诊报告单的时候,他依然不相信自己已经是一名艾滋病患者。

对于艾滋病的传播方式不了解,对自己交往过的伴侣过度自信,认为他们看起来都很健康,不会携带病毒,结果呢,自己什么时候感染的都不知道。

艾滋病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会破坏人体的CD4+T淋巴细胞,这是一种免疫细胞,当CD4+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的时候,就会影响身体正常的免疫功能,最终导致免疫衰竭,引起一系列报警症状。

我们所身处的这个世界,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无处不在,这些病原体可以通过食物和水源感染消化道,由于免疫力下降,使得免疫系统无法识别这些恐怖分子,自然就无法清除它们。

当病原体进入肠道后,在这里生存下来,并且肆虐生长,培养自己的生化部队,并且不断攻击原有的肠道微生态菌群,最终导致微生态失调,引起腹泻。

作为消化科医生,我接诊过不止一例艾滋病患者,我要告诉大家的是,腹泻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无论病原体是细菌、真菌、病毒还是寄生虫,当它们感染消化道的时候,最常见的表现都是腹泻。

HIV是一个潜伏高手

艾滋病引起的症状形形色色,但没有一个特有的表现,除了引起腹泻之外,艾滋病还可能引起腹痛、发热、消瘦、盗汗和全身淋巴结肿大,有些艾滋病患者还会表现出神经精神症状,比如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癫痫和痴呆。

这些形形色色的症状,很容易让艾滋病被误诊为其他的疾病,比如小宇,他始终认为自己的腹泻是吃了不干净的东西引起的急性肠炎,却不知道,背后还有一个更大的元凶,那就是艾滋病。

导致艾滋病的病毒是HIV,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种病毒还是一个潜伏高手,根据感染后有无症状,HIV感染又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

急性期也被称为艾滋病的早期,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HIV的2-4周,主要的症状是发热,也有可能出现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淋巴结肿大和神经精神症状,但是急性期这些症状都很轻,往往1-3周的时间可以自行缓解。

经过急性期之后,患者会很快进入无症状期,这个时间可以达到6-8年,在漫长的时间里,HIV似乎能与人体和平共处,因为几乎不会引起任何症状,所以HIV感染者看起来和正常人没什么区别,但没有症状不代表没有伤害,这个阶段,HIV会在感染者体内不断复制,也就是说它其实在不断扩军,摩拳擦掌,准备打响针对免疫系统的侵略战。

艾滋病期是感染HIV之后的终末阶段,也是HIV正式开始野蛮侵略的时候,经过前期的准备工作,HIV已经形成了强大的规模,在病毒的攻击下,人体的免疫细胞节节败退,免疫细胞不断减少,免疫系统已经无力承担起防御的重担,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趁机来袭,于是患者开始出现形形色色的症状。

诊断艾滋病其实并不容易

是不是艾滋病,抽个血检查一下不就行了。很多人都会这么说。但事实上,诊断艾滋病,其实并不容易。

作为医生,不可能碰到任何一个患者,都怀疑别人有艾滋病,都给别人做HIV抗体检测,这样做,会引起患者的反感,他们会认为,我干干净净的一个人,你却怀疑我感染了艾滋病,还给我做这种检查,这不是乱开检查吗?

所以,HIV抗体检测,并不能做到给每一个患者都做,而应该是筛查高危人群,给这些高危人群做,那么,哪些人属于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呢?

如果有不安全的性行为史、有静脉注射毒品史、有输入不明血液或血制品史、艾滋病感染者生下的子女和高危行业职业暴露史,这些都属于高危因素,一定要重点筛查有无艾滋病,所以,面对一个患者,医生仔细询问病史很重要。

如果不仅有高危因素,还有一系列无法合理解释的症状,这个时候,则要高度警惕HIV感染,在与患者充分沟通后,及时进行HIV抗体检测至关重要。

艾滋病是一种无法根治的疾病,确诊艾滋病后,需要终身抗病毒治疗,除了对身体上的损伤外,艾滋病患者还有承受巨大的心理创伤,由于整个社会对于艾滋病的恐惧,使得艾滋病患者的生活、工作和社交均受到很大限制。

到目前为止,人类也没有找到一种根治艾滋病的特效方法,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艾滋病患者会很快死亡,如果发现的早,且能进行及时规范的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完全可以像个正常人一样生活,艾滋病患者的寿命也可以接近正常人群;如果不能耐受药物,或者不能坚持服药,当免疫缺陷进一步加重的时候,严重的感染或肿瘤就可能夺去生命。

由于艾滋病不能治愈,需要终身服药,所以正确预防艾滋病也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只要做好以下六点,完全可以离艾滋病很远。

第一点,培养健康的性观念,正确使用安全套,进行安全性行为,这是预防艾滋病感染最重要的方式,一定要牢记。事实上,整个社会都不愿谈及艾滋病,缺少对这种疾病的科学认识,恰恰更易导致疾病的传播。

第二点,拒绝毒品,不共用针具。

第三点,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和刮胡刀,但是与艾滋病患者拥抱,握手,一起进餐等是不会感染的,要正确认识艾滋病,也不应该过度恐慌。

第四点,不去没有资质的地方纹身、穿耳洞、因为这些操作都属于有创性操作,如果消毒不完善或者根本没消毒,或者存在多人共用针头的情况,是存在感染风险的,但如果消毒完善,针头一人一用,则无需过于担心。

第五点,作为患者,一定不要随便接受来路不明的血制品的输入,以防止感染艾滋病,作为医生,一定要严格把握输血指征,虽然现在都是无偿献血,对于献血者和输血者都会进行HIV抗体检测,但输血依然存在一定的风险。

第六点,阻断HIV的母婴传播途径,在产妇孕检中,一定要常规进行HIV抗体检测,这不仅是对产妇负责,也是对胎儿负责,如果发现HIV感染,无论病毒载量高低和CD4+T淋巴细胞水平如何,都要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并且对婴幼儿也要进行预防性治疗,以将艾滋病母婴传播风险降到最低,实施母婴阻断,可以使得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几率从30-40%降低到2-5%。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