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魂未了,处罚不断:外资不断增持的南京银行何时风平浪静?

惊魂未了,处罚不断:外资不断增持的南京银行何时风平浪静?
2022年07月03日 14:49 华祥名

账面上并不差钱,为何要不断引来外资?

文 | 商业大咖社研究员 商小树

2022年年中收官之际,波涛汹涌的金融圈,又现惊天大瓜!

“行长辞任”“股价大跌”“启用新章”“报案”……短短几天内,围绕南京银行的舆论风波不断发酵,令背后的投资者和储户猝不及防。

资本市场总是无风不起浪,6月30日开盘后,南京银行A股股价快速下行,一度触及跌停,截至当日收盘下跌6.46%。

(数据来源于东方财富网)

而在7月1日晚间,南京银行发布公告称,近日网传相关信息为恶意造谣,已向公安机关报案,与之一同传出来的,还有一则“西部证券某涉事分析师被开除”的消息。

(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公告)

一场围绕国内城商行翘楚及背后关联势力的“暗战”正在爆发,而“吹哨人”却在上阵不久就匆匆遭遇开除,这不禁更加让吃瓜群众浮想联翩。

南京银行到底发生了什么?

经过商业大咖社的梳理后发现,在过去几年,这位拼着“好学生”外衣的城商行巨头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稳健而踏实,而是一直被有关部门处罚,可谓是麻烦不断?

1

对于“稳”字当头的银行系统而言,一场突如其来的人事“地震”,通常意味着要有大事发生。

根据南京银行的公告,林静然于6月29日向公司董事会提交辞职报告,要求辞去公司董事、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发展战略委员会委员、行长、财务负责人以及公司授权代表职务。其辞任自当日起生效。

(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公告)

公告同时显示,林静然的辞任原因是“因工作需要、另有任用”。

很快,就有媒体曝出辞职后的南京银行原行长林静然“现身”南京东南国资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东南集团)领导一栏,而他履新后的身份,是东南集团副董事长、党委委员。

(数据来源于东方集团官方网站)

对于林静然的下家东南集团,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

官网资料显示,东南集团是南京市委市政府为加快河西新城、 南部新城、仙林大学城、麒麟科创园等江南功能区发展设立的市属国有独资公司,注册资本50亿元,截至2021年底,集团总资产近1900亿元、净资产约620亿元。①

很显然,无论是从资产规模、业务范围,还是发展前景,行业影响力来看,偏安一隅的东南集团,都无法与南京银行相比。

事实上,考虑到银行业的特殊人事组织架构,高管人员在银行体系内流动十分常见,即便是国有大行行长,也有很多“轮转”式任职现象。

比如去年2月5日,中国银行原行长王江就因为工作调动,辞去该行副董事长、执行董事、董事会战略发展委员会委员及行长职务,转而担任建设银行行长。

然而,像南京银行原董事长林静然这样直接跳出原金融系统,“自降身段”成为二把手,为一家地方性国企输送人才的案例,并不多见。

公开资料显示,林静然出生于1974年,先后在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和南京银行的分理处、分行、支行工作。2020年5月,江苏银保监局核准了林静然南京银行行长任职资格。

(截图自南京银行财报)

也就是说,林静然任职南京银行行长才两年左右的时间,对于一位仕途刚刚走上顶点的七零后”年轻干部来说,实在令人诧异。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高管大换血之外,南京银行当天还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原印章作废核销,启用新章。

公告显示称,因“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印章使用年限较长、磨损严重,为便于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决定更换印章。新印章名称不变,已备案登记。

不过,后期有媒体查证南京银行的官网查看发现,目前已无法找到该公告,疑似被撤下。

(截图来源于南京银行官方网站)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而此次南京银行“辟谣”或与近期一份网传微信群聊记录有关。聊天记录显示:

6月30日,一位备注为傅鸣非@西部通信首席(求支持)的群成员在某群聊中表示,“南京银行据说窟窿很大”“有存款的,建议尽快转”,并转载了一条“近期东方资产总裁邓智毅挂职南京副市长,协助负责处置金融风险等”的微博信息,以及南京银行当日的股价表现截图,引起群内成员热议。

此后,该聊天记录被大量转发,并在网络上迅速发酵。而就在7月1日,南京银行官网发布一则公告称,因“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印章使用年限较长、磨损严重,为便于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该行决定更换印章。新印章名称不变,并已在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完成备案登记,原印章于同日作废销毁。

行长为什么走?股价为什么崩?网传信息是不是真的?一个又一个疑问纷至沓来,外界的疑惑至今仍未被完全解开。

短短72个小时,南京银行把自己套入了一场信任危机……

2

在林静然辞任及“印章门”事件传出以后,南京银行的股价一度触及跌停。

当日,南京银行A股的换手率和交易量急剧放大,成交额达到了惊人的37.34亿,超过前一日的7倍,显示有大量资金“闻风”出逃。

除利空消息引起短期的情绪宣泄之外,南京银行是否在财务指标上“暴雷”,也成为了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据2021年年报显示,南京银行实现营业收入409.25亿元,同比增长18.7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8.57亿元,同比增长21.04%。基本每股收益1.54元;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送现金股利4.754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股利47.573亿元,占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0%。②

同日发布的2022年一季报显示,南京银行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2.77亿元,同比增幅20.3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15亿元,同比增幅22.33%。

然而,两份光鲜亮丽的财报,并没有能够打消投资者对南京银行的质疑。究其原因,似乎是与同业上市公司对比来看,南京银行的表现似乎“好”的不太真实。

根据2021年财报数据,南京银行去年的不良贷款率0.91%,近5年一直维持在1%以下,这几乎大大超出了A股城商行的平均水平,全部42家上市银行中,只有常熟银行、邮储银行、宁波银行和杭州银行的不良率低于南京银行。③

与此同时,有市场传闻指出,以南京银行现有的贷款投放结构和对应板块的风险敞口,低至0.91%的不良贷款率实在太过异常。“南京银行对公40%左右的贷款都是地产信贷,50%以上的贷款是产业基金政府项目的信贷”。

不过,商业大咖社查询财报及参考媒体报道时发现,相关市场传闻未见数据支持,但南京银行的经营数据比同业大幅“提优”确是实打实的。截至2021年年末,该行投向房地产的对公贷款余额为374.15亿元,较上一年末增加107.41亿元,占比有所提升,不良率从0.004%提升至0.08% 。同期江苏银行地产行业不良率约为1.47%;个人按揭贷款余额819.83亿元,不良率0.38%。④

值得注意的是,在业内,上市银行为达成考评目标通过运用各种“财技”掩盖坏账问题,粉饰财务报告的情形并不少见,例如在2018年1月,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就曾向1493个空壳企业授信775亿元,换取相关企业出资承担该行不良贷款遭遇四川银监局处罚,而在当年,浦发银行公布的不良贷款率最终仍然高达1.92%。⑤

对比之下,股民似乎更加令人有理由怀疑,一个外貌光鲜却违背商业发展规律的南京银行,内部是否掩藏着什么?

3

强劲的赚钱能力和优质的信贷资产质量,是围绕在南京银行这位“好学生”身上的标签,但这似乎又与其不断崩塌的口碑形成鲜明的反差。

根据银保监官网信息,2017年至今,南京银行及分行共受到41次行政处罚,其中贷款及同业资金管控问题占5成,明确写明资金违规流向房产、地产、证券等限制性领域的处罚次数达12次。

(截图来自于公众号“红星资本局”)

一方面,是监管层以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为主要抓手,对片面追求业务扩张而内控失效的南京银行不断敲打问责,而另一方面,南京银行又因为“南银理财”“诚易贷”“鑫梦享”等多款涉嫌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产品,遭到用户的口诛笔伐。

(截图来自于黑猫投诉[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官网)

截至2022年7月3日,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鑫梦享”关键词可以看到,共有440条结果,其中多数指向其涉嫌乱收费、高利率、虚假宣传等问题;有用户在平台上表示“本人在平台贷款8500元,合同明确写明年利率7.5%,分12期,每期还款却要803.76元,达到36%年利率,与合同明确不符,高利贷行为,要求退还利息。”

(截图来自于黑猫投诉官网)

与此同时,企查查数据显示,南京银行作为原告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裁判文书8342篇,信用卡纠纷案件111篇,借款合同纠纷60篇。⑥

这似乎也从另一方面表明,因为在个贷产品投放上存在一系列明显的不规范行为,且迟迟无法得到妥善解决,南京银行只能选择与消费者对簿公堂,换来的代价是公司的信誉风险也在逐渐上升。

4

立足南京,深耕江苏,汲取着区域经济“量大质优”的红利,南京银行却把自家产业变成了外资股东的“后花园”。

公开资料显示,南京银行成立于1996年2月8日,先后于2001年、2005年引入国际金融公司和法国巴黎银行入股。而在近日,南京银行发布公告显示,该行第一大股东法国巴黎银行及法国巴黎银行(QFII) 合计持有股份比例从14.04%增加至16.37%,增持比例2.33%,超过1%。

5月16日,南京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于近日收到江苏银保监局下发的《中国银保监会江苏监管局关于南京银行股权变更及有关股东资格的批复》(苏银保监复〔2022〕179 号),同意法国巴黎银行的股东资格。

(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公告)

(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法国巴黎银行对于南京银行的股权觊觎已久。

2012年起,法国巴黎银行陆续通过QFII增持南京银行股份。2021年8月20日至2021年9月6日期间,法国巴黎银行(QFII)以自有资金,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增持南京银行9445万股,增持比例为0.91%。

作为法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巴黎银行虽然实力和规模十分雄厚,但对于国人的印象来说似乎却并不“友好”。

而在近年来的发展动向来看,巴黎银行素来以“野蛮人”形象示人,在参股上市公司、并购同业股权,寻求资本增值等方面攻势凌厉,动作熟练,令业内外竞争对手望而生畏。

2009年,法国巴黎银行就曾将富通银行75%的股权纳入麾下,这场引人注目的金融并购大案中,大股东中国平安与数千名中小股东联手进行抵制,在抗争半年之后,最终,中国平安以计提富通资产减值的代价铩羽而归。

而在今年3月4日,法国巴黎银行在与南京银行的联袂之下再次扮演了对国内资产“趁火打劫”的角色——公告显示,法国巴黎银行和苏宁易购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就转让苏宁消费金融39%股权达成协议。其中,南京银行支付3.4亿元,受让苏宁易购持有的苏宁消费金融36%股权;法国巴黎银行支付2838万元,受让苏宁消费金融3%股权。⑦

要知道,消费贷在南京银行个贷中占据“半壁江山”,是公司个贷增长的核心驱动力。通过收购苏宁消金控股权拿到一张牌照之后,作为收购主体的南京银行势必能够显著拓宽展业空间,增加营收和利润。

而在此背景下,作为南京银行第一大股东的法国巴黎集团既不用去花费较多代价完成收购事宜(近耗费2838万元),同时,又以较小的杠杆,撬动了源源不断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它无疑才是这次资本运作中最大的获益者。

人们不禁要问,作为国内老牌优质的城商行代表,正在全国化扩张布局路线上的南京银行账面上并不差钱,为何要在发展的过程中与外资股东“眉来眼去”?

拿个贷消费者、濒危破产本土企业的血汗钱,去反哺著名的跨国资本掮客,法国巴黎银行这样的行为是否又符合商业道德?

我们不得而知。

对于依靠中国经济红利而发展壮大的金融机构来说,信任就犹如一堵墙,建立的时候需要一砖一瓦,严丝合缝的建立,但推翻和崩塌,可能就是一瞬间的事情。

近年来,银行业各类舆论和案件引起的信任危机,有银行业人士认为,需要从系统层面重建银行业的信用,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和损失。

但是,惊魂未定的南京银行,何时才能风平浪静呢?

注:

①2022.7.2,第一财经,《南京银行为何报案?西部证券已与“不实言论”分析师解除劳动合同》

②2022.4.19,财联社,《南京银行2021年年报出炉:资产负债规模两位数增长,保持高质量稳健发展,争当上市银行“绩优生”》

③2022.5.1,新浪财经,《42家A股上市银行哪家强?一季报全扫描来了》

④2022.7.2,新浪财经,《南京银行为何报案?西部证券已与“不实言论”分析师解除劳动合同》

⑤2018.1.19,红星新闻,《浦发银行成都分行违规授信775亿被罚4.62亿 原行长被开除》

⑥2022.3.11,金融虎网,《南京银行消费贷余额超1000亿,借款类裁判文书超8000篇》

⑦2022.5.19,时代周报,《法国巴黎银行增持,持股南京银行已超15%,承诺5年内不转让!》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