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巨亏,股价重挫:汇鸿集团何时走出困境?

业绩巨亏,股价重挫:汇鸿集团何时走出困境?
2022年07月21日 11:24 华祥名

外贸“大厂”的背后掩藏更大的危机?

文 | 商业大咖社研究员 商小树

需求萎缩、遭遇退单、运费高企、物流遇阻……在海外疫情处于爆发期的当下,外贸企业的日子尤为艰难。

作为江苏最大,且最具实力和规模的省属外贸企业,行业寒冬之下,汇鸿集团亦在通过各种方式展开“自救”,但成效甚微。

日前,汇鸿集团披露的2022年中报预告显示,预计2022年1-6月业绩首亏,归属净利润约-3.991亿元至-3.326亿元,扣非净利润约-4亿元至-3.333亿元。①

伴随着2022年中报业绩“暴雷”,本已经深陷谷底的汇鸿集团,股价再次迎来重挫,7月15日,汇鸿集团开盘后低开低走,收跌7.42%,截至当日收盘,总市值已不足60亿元。

人们不禁要问,遭遇“戴维斯双杀”的背后,这家老字号外贸“大厂”的背后是否掩藏着更大的危机?

1

作为江苏对外贸易的“先行者”和“领头雁”,汇鸿集团虽然手握较大的资源和渠道优势,但从公司历年来的经营业绩来看,却很难把这种优势转化为“胜势”。

翻阅财务报表可以发现,在2015年达到391.4亿元的历史顶峰后,汇鸿集团就似乎逼近了营收规模的“天花板”,近年来一直停滞不前,只有在2021年到来之后,汇鸿集团终于打了次翻身仗,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52.8亿元,同比实现23.01%的增长。

然而,营收规模艰难爬坡的背后,公司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却一直处于较弱的水平。利润表显示,2017年到2021年,汇鸿集团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506亿,-7.125亿,-1.032亿,3998万和-5383万。②

在扣非净利润常年亏损的同时,汇鸿集团每年的归属净利润却能多次神奇般的“逆转”回正,这当然离不开公司变卖资产、政府补贴等非经常性损益的“功劳”。

以2022年一季度为例,公司公告显示,2022年1月29日至2022年2月28日期间,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累计收到各类政府补助资金共计人民币6337.67万元。

(截图来自于上市公司公告)

不可否认的是,当下,在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下,外贸企业普遍面临贸易不便利、供需衔接不畅等问题,各级政府部门也在积极研究和采取多项措施,帮助外贸企业渡过困境,但作为一家发展了数十年的老牌巨头外贸企业,汇鸿集团在工艺、技术和产品已经发展成熟,市场占有率稳定的状况下,是否应该建立起一套属于自身的可持续盈利体系,而不是一味通过这些“外援”来拉动业绩?

无独有偶的是,在解释2022年中报预亏的原因时,汇鸿集团表示,受到电子通信与设备业务信用减值损失及交易性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影响,公司整体经营业绩“有所亏损”。同时,在报告期内,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公司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价格有较大波动,该事项对2022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影响金额约 -6,928万元。上述事项合计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为 -38,081万元。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对于主业疲软无力的汇鸿集团而言,非经常性损益对于公司业绩的影响颇为剧烈,曾几何时,汇鸿集团通过在二级市场出售华泰证券、紫金银行等蓝筹股票赚取了巨大的投资收益,而如今,在资本市场注册制渐行渐近,上市新股估值回归理性的基本面之下,公司依靠变卖存量金融资产盈利的这一模式似乎也已经行不通了。

再把目光转回到汇鸿集团的主营业务上。

2021年年报显示,汇鸿集团主营业务主要有三大板块,即供应链运营、房地产及投资。但查阅东方财富网可以发现,房地产销售业务对于公司的营收贡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占比0.84%),而营收占比高达99.16%的供应链业务,毛利率却低到可怜的3.55%。

按产品分类来看,五金矿产、再生资源供应链、浆纸供应链等业务的毛利率也不足2%。而类别设定为“其他”的产品毛利率反而是当中最高的,约为12.95%。

这里可以看到,名目繁多的主营业务占据了公司较多的资源投入,但毛利率、净利率却低得可怜,未来,如果因为全球通胀上行造成运费上涨,原材料价格持续上升,公司如何避免亏损进一步扩大似乎也是个棘手的问题。

(数据来源于东方财富网)

与此同时,公司的负债压力也是有增无减。

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汇鸿资产负债率高达74.78%,处于同行业靠上水平。同期,公司货币资金有41.14亿元,而仅短期借款就高达95.59亿元,应付票据及账款也有31.09亿元,超其自有资金量,总体来看,公司现阶段的流动性并不宽裕。

作为从传统外贸行业起身的公司,汇鸿集团早年的多元化之路之所以有所斩获,是因为企业的市场关联(比较固定的顾客群或分销渠道),造就了公司在业务扩展上的优势。在外贸行业处于“大乱战”的年代,绝⼤多数公司竞争疲软,⾏业壁垒尚未形成的时候,汇鸿集团就已经早先一步,通过兼并重组获取了巨大的资源和政策投入,这些都为新品类或新产品的进⼊提供了契机。

而如今,外贸行业的基本面已经发⽣了巨⼤变化。在众多消费品⽣产相对过剩的情况下,绝⼤多数企业处于微利甚⾄⽆利、亏损经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寻求“多元化”发展的前提之一是要有强劲盈利能力的主业的支撑,或是能够通过低成本的扩张,形成财务、管理上的协同效益。

再来看看汇鸿集团本身,尽管公司一直声称“持续聚焦供应链运营和资产管理及产业投资两大主业”,将“双轮驱动战略”作为支撑公司良性发展的有力引擎,但如今,几大业务板块不仅没有形成协同效应,甚至出现“⼀损俱损”的局面,公司不仅难以平衡投入产出,更难以找到业绩增长的“支点”,推动优质资源向优势项目和主营业务集聚,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公司的战略定位、整体布局和经营管理策略还是否合理?

2

过去,在外贸行业发展形势一片大好之时,坐拥江苏这块“风水宝地”的汇鸿集团,轻轻松松靠政策和资源就赚到了钱;而在外界环境发生变化,结构性危机潸然而至之时,汇鸿集团的表现显然有点不适应。

其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国家对国有企业放权让利之机,汇鸿集团的管理层不是进取,将扩大的权力变成了自己的私欲化领地,专横跋扈,为所欲为,接二连三的“人祸”也给汇鸿集团的内部管理及业务经营蒙上了一层阴影。

资料显示,唐国海,在2013年3月出任江苏汇鸿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2017年5月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审查,2017年6月被免职。

2019年9月,原汇鸿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范迪康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当时,范迪康已退休6年;2019年3月,汇鸿集团原副总裁许荣云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2020年6月24日,据江苏省纪委监委披露,汇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剑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2020年11月24日,镇江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汇鸿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冯全兵受贿案,以受贿罪判处被告人冯全兵有期徒刑11年,并处罚金80万元。资料显示,冯全兵2004年11月至2013年3月任汇鸿国际集团董事长。2015年3月退休。

而在2022年4月初,汇鸿集团再次发布人事变动公告,经公司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审核并提名,同意聘任晋永甫先生为公司副总裁,任期与本届董事会任期相同。此外,原集团副总裁陆备因组织安排原因,辞去公司副总裁职务,公司官网显示,陆备现担任集团党委副书记。

短短几年之间,近三任董事长均因违纪或违法被查,公司多位高管一同落马,叠加公司多年来大肆进行扩张和资本运作,扣非净利润却出现巨亏的情况,这难免会让人对公司的经营治理产生更多的质疑。

在过往国企衰败的案例中,我们屡屡看到有不少企业经营者,官僚主义思想严重,盲目利用手中的经营权和决策权,对生产经营中的重大问题,不做认真调查研究,主观武断,胡乱决策,结果往往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最终却“甩锅”于经济、政策、环境等外部因素。

那么,在公司贪腐陈风屡禁不止的当下,谁又该为汇鸿集团的巨亏负责?或许,这将成为资本市场留给股民的又一宗“悬案”。

3

“从25.4元的历史最高价跌到如今不足3元”,汇鸿集团在跌至“骨折价”之后再次爆出大雷,终于令一些投资者坐不住了。

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有失望的散户向公司提出质疑,“投资者互动平台问的是董秘,找个枪手代答算怎么回事?还是说董秘不敢自己面对投资者提出的问题?作为国企高管,责任和担当在哪里?作为上市公司,你们回报过哪个投资者?”

也有被长线套牢的投资者向董秘表示,“公司股价从最高24元跌到现在3元多,国资控股60%以上,可以说是国有资产重大缩水,投资者损失惨重。请问公司是否未考虑过保护国家资产,保护投资者利益?公司管理层良心何在,因为国有资产,就可以置之度外?”

但一直以来,对于经营业绩亏损,股价下跌的事实,汇鸿集团一直归咎于行业周期,外部环境影响等客观因素,对于公司战略判断是否失误,经营管理是否得力却避而不谈。

在2022年半年报出炉之后,公司就曾如此为自身现况辩解,“虽然整体经营业绩有所亏损,但公司克服了疫情反复、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物流仓储等运营成本上升的影响,上半年进出口同比实现增长,供应链主业稳健发展,供应链业务利润实现了增长。”

这与在《资管业务加快转型汇鸿集团坚定双轮驱动战略》一文中,公司在公关层面向投资者的陈述如出一辙:“2022年上半年以来,公司持续聚焦供应链运营和资产管理及产业投资两大主业,紧绕市场化发展需求,持续加强专业化团队建设,不断明晰资产管理及产业投资业务的战略定位、整体布局和发展路径,资产管理及产业投资业务效益显著。”③

很显然,这样的说法并不能让真正关心公司发展的投资者信服,从2022年一季报和中报业绩成绩单来看,公司几大业务板块均未能摆脱经营管理不力,质效低下的局面,何谓资产管理及产业投资业务效益“显著”?何谓供应链主业“稳健”发展?

诚然,在市场对国有企业的考核中,必须坚持以国家利益为重,不因以利润、规模等指标挂帅。但与此同时,履行特定的责任和使命同创造经济绩效并不是矛盾的,国有企业的生存发展同样要遵循市场规则,如果企业一直保持核心竞争力以及持续盈利能力缺失,却又盲目进行战略布局和扩张的现状,无利润或甚至亏损,国有企业的生存发展将会成为问题,又何谈担当与作为?

再往前来看,汇鸿集团管理层在处理危机事件上“官僚主义”严重,对自身经营管理失误欠缺反省和思考的行为似乎还有不少。

例如2021年7月,汇鸿集团公告称,控股子公司经营的电子通信设备业务存在部分合同执行异常的情况,合计5.51亿元的应收账款及存货存在损失的风险。

在此事件后,有投资者向汇鸿集团提问,公司在处理不良资产和僵尸企业方面,还有哪些具体计划?汇鸿公司的回应是,公司正根据相关要求,全面推进清理四类企业和三类参股投资工作,公司各业务板块均正常运行,没有僵尸企业。④

就在汇鸿集团回复不久,其拟清算注销部分子公司的公告正式发出,公司临阵磨枪,仓促对现有业务和管理架构进行整改的同时,却没有能够给质疑的投资者一个合理的解释。

作为拥有国企背景的上市公司,汇鸿集团在连年亏损,给国家财政增添额外负担的背景之下,难道不应该主动站到台前,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通过交流、沟通更好的化解外界对其发展的焦虑和质疑,保障外界对国有资本运营状况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业绩巨亏,高层换血,股东对公司信披提出多项质疑……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一个正在步入“中年危机”,“人祸”不断且失去信誉的老牌外贸豪门又将如何为自身正名?让我们拭目以待。

注:

①2022.7.15,证券之星,《汇鸿集团:预计2022年1-6月亏损,净利润同比减364.69%至417.63%》

②2022.4.8,天府财经网,《汇鸿集团管理层动荡不休,主业5年亏了近10亿,二股东折本也要逃》

③2022.7.15,中国证券网,《资管业务加快转型 汇鸿集团坚定双轮驱动战略》

④2021.8.24,同花顺财经,《汇鸿集团:公司各业务板块均正常运行没有僵尸企业》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