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马江博,关注我,看清趋势与财富。(由我主理的,得到APP的第一个政经趋势日更专栏《马江博·政经参考》(全年260讲)已上线,详情见文末)
今天这个话题,我们谈谈当下对地方政府最重要的:急于重新发债。
而从中,我们能看出很多城市真正的成色。
比如之前6万亿化债额度下达地方仅仅半个月,已有17个省市开启发债模式,用于置换隐形债务,发行规模的前三名是:江苏(2511亿)、贵州(1176亿)、山东(983亿)。
根据当时中债网的信息整理,17省市总计发行的置换再融资专项债额度已经超过1万亿。
半个月就发行1万亿,效率不可为不快。要知道,总额度仅为6万亿。
当前中国有26座万亿城市,其中政府债务余额最高的是四大直辖市:其中重庆、北京和天津均超过1万亿元,上海为8832亿元。
而政府债务余额最少的几座城市分别为:东莞(1622亿)、常州(1899亿)、南通(1978亿)。
但债务余额低,并不意味着偿债压力小。
我们对26座万亿城市法定负债率做一个排名:
第一档的是天津,城市债务率高达66.4%,超过60%的国际标准红线;
第二档的是重庆(40.4%)、武汉(34.2%)、西安(33.6%);
第三档的是北京、济南、郑州、成都、青岛、长沙、佛山和烟台,这些城市的法定债务率都超过20%;
第四档,也是最优质档,包括上海、广州、杭州、宁波、南京、深圳、泉州、合肥、无锡、苏州、福州、常州、东莞、南通。
可以看的出来,“优质万亿城市”扎堆聚集在长三角,相比之下,京津冀、珠三角、成渝圈等地的城市则“债务缠身”。
要知道,地方财政收入主要依赖税收和土地出让,但近年来,多数塔尖城市税收和土地出让收入都在减少。
例如,前三季度大连、青岛、宁波的税收收入同比分别下降2.8%、8.5%和6.2%。
土地出让收入方面,成都、上海2023年卖地收入较近年最高值减少了10%以上。
北京减少了近25%,苏州、武汉、杭州、南京减少了40%以上。
天津、宁波、青岛更是缩水了50%以上。
税收收入与卖地收入的双双下滑,使得即使是万亿城市也期盼化债资金的加快落地。
对于高速发展的城市而言,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巨大,地方债的作用不可或缺。
以上海为例,去年新增政府债券中大部分用于轨道交通和铁路建设。广州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更甚于上海,2023年新增债券资金中铁路、机场和地铁建设项目占比达到84%。
只要碰上“大项目”的动工开工,政府就得依靠专项债发行来进行资金投入,否则难以吃下。
沪深广苏都是如此,更何况其他城市。
因此化债对于各地政府来说,不仅仅是缓解短期的债务偿还压力,也是提供了本地经济长期发展的资本金。
从这一点来说,半个月内有17省市发行超过1万亿置换债,也就不稀奇了。
而背后,也是一个城市实际成色的体现。
看懂趋势,看到财富。█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