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复性存钱”来了

“报复性存钱”来了
2025年01月15日 21:26 人生资本论

你好,欢迎来到《政经参考》,我是马江博。(得到APP政经趋势日更专栏《马江博·政经参考》(全年260讲)已上线,详情见文末)

300块钱,在你的城市够吃几顿饭

保守按照2021年底统计的全国平均外卖客单价算,当时绝大多数的外卖客单价,集中在10元-30元这个区间,即使折中取人均15元/餐——

300块钱,最多也只能在普通城市叫20次外卖。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现在还真有年轻人,在比着把每个月的餐费严格控制在300元以内,而且其中不乏身处武汉这样消费较高的新一线城市年轻人。

当然,不是真消费不起,而是要比着极限存钱。

去年以来,”存钱挑战“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彻底火了,年轻人们为存钱,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什么“现金支付法”、“杜绝社交法”、“52周存钱法”可算是被这届年轻人玩儿明白了。”报复性存钱“这个词条也频频荣登热搜榜。

说到存钱,可能大家会有这么一个刻板印象:

中国一直以来是名副其实的储蓄大国,现在年轻人开始存钱,也不足为奇。

但为什么说这次不一样?

其一,这次主动存钱的对象,是通常意义上,消费活力正盛年轻群体

举个例子,调查发现,73%的美国Z世代(1997年至2012年间出生的人)表示,比起削减开支,他们更愿意通过消费拥有更高的生活品质,而不是把钱存在银行。

更何况,互联网有记忆:在并不算遥远的2020年,挂在热搜前排的,还是“报复性存钱“最大的敌人:年轻人正在”报复性消费“。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短短几年,年轻人的消费储蓄观普遍发生了这么大的反转?

是吃太饱了需要减肥?还是钱太多了需要存起来?

开个玩笑,言归正传——

透过一系列普遍现象,还是大家卷的太厉害,感觉过得要更小心,不敢花钱了。

就连一般“旱涝保收”的公务人员,在上海、北京、江苏、江西等省市,也出现了明显的缩招趋势

之前的202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1179万,再创历史新高,而且未来5年很可能进一步攀升

与这个庞大数字对应的,是在可预见的未来内,受AI进步等因素影响,部分工作岗位几乎可以确定的大幅削减

根据2023年调查,中国的抑郁症患者集中在“18-30岁”年龄段,占全国总患者的比例超过50%

这也就合理解释了,近年来年轻人们的一系列“报复”行为

报复性消费,报复性存钱,报复性熬夜,报复性旅游……

“报复”这个打引号的两个字背后,其实是没能确定的未来没能被照顾到的情绪。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