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在3月28日出现暴跌。
自特朗普就任以来,美股、美元罕见地双双下跌了两个月之久,这种情况在过去33年里,只发生过5次!
全球资本流向,正在发生巨大调整,背后是特朗普与拜登政府政策的明显差异。
拜登政府的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复现了“里根大循环”。通过天量财政刺激、配合AI和产业政策推动的科技狂潮,美国实现了高增长、高利率、股市繁荣,吸引海外资金持续流入美国,支撑美元趋势升值。
但拜登政府的政策有两大缺陷:一是高债务;二是贫富分化严重。结果金融资本大行其道,而产业资本则不断没落。
特朗普二次入主白宫之后,彻底推翻拜登政府的政策。他要重塑全球金融、贸易和安全体系,让制造业回流,维持美元的地位。
其主要政策思想包含在近期受到广泛关注的“海湖庄园协议”中,海湖庄园是特朗普的私人住宅。
“海湖庄园协议”没有正式签署,其概念可追溯到现任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Stephen Miran去年11月发布的报告《重组全球贸易体系的用户指南》。
在这份报告里详细阐述了特朗普政府可能采取的重组全球贸易体系的方案,包括关税战略、货币政策及其对金融市场的潜在影响。
“海湖庄园协议”如果成真,就会像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以及“广场协议”的签署那样,成为国际金融体系的又一重大转折点。
“海湖庄园协议”框架整合了特朗普经济政策的三大核心目标,会影响到全球的资本流动。
一是债务重组与美元贬值。
特朗普政府要将部分美债置换为100年期无息债券,此举旨在减轻美国36万亿美元债务的利息负担,但实质上就是变相赖账。
为了提升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特朗普政府要降低美元的贸易加权价值,这需要通过重新协商国际金融协议来实现,有点类似于当年的“广场协议”。
这种单边主义策略缺乏国际合作基础,反而加剧市场对美债违约风险的担忧,导致资本逃离美元资产。
二是提高关税与制造业回流。
特朗普政府将提高关税视为“制造业回流”的核心工具,但实际效果适得其反。
受美国政策不确定性和贸易保护主义影响,供应链和产业链正在加速向区域化调整,亚洲新兴经济体近期就成为资本流入的热点。
欧洲则因德国等国家增加财政支出和产业投资,吸引“欧洲老钱”回流本土市场,美欧利差收窄进一步推动资本流动的转向。
而且,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和反复无常的贸易立场,加剧了市场对美国通胀和经济衰退的担忧,导致美股显著下跌。同时,美元指数自1月中旬以来贬值近6%,削弱了其避险属性,投资者开始减少对美元资产的配置。部分资本转向欧洲股市和亚洲新兴市场。
三是重塑国际金融秩序。
该协议隐含重构美元体系的野心,例如通过军事保护换取盟友接受债务置换。然而,这种强权逻辑加剧了国际社会对美国的信任危机,促使资本流向更稳定的市场和货币。
特朗普的政策与“海湖庄园协议”可以说是一场高风险的经济实验:通过单边主义手段重塑全球资本流动格局。
短期来看,资本流向区域化市场和避险资产。而长期来说,则可能加速去美元化进程,并引发更深层次的金融体系动荡。
特朗普团队很有可能在未来四年彻底重构全球金融秩序,2025年注定是多事之秋,会有什么样的“黑天鹅事件”发生?
难以预料。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