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价格“贵”在哪

水果价格“贵”在哪
2019年05月23日 09:17 谭浩俊财经视角

【原创】水果价格“贵”在哪

(非特别标注,文章皆为谭浩俊原创)

“‘水果贵族’越来越多,普通水果也跟风涨价:普通苹果7-8元/斤,品质好一点10多元/斤,爱妃苹果甚至一个就将近25元;库尔勒香梨以前最贵9.8元/斤,今年卖到12.8元/斤。”近日,网上一篇爆款文章引起许多街坊关注。

也许正是因为水果价格、特别是苹果价格出现了“涨涨涨”现象,有网友留言,吃苹果已经舍不得削皮了。虽然这是一句半开玩笑的话,苹果是否削皮,更多的还在于各人吃水果的习惯。但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水果价格确实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涨。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4月份价格指数,鲜果价格上涨了11.9%,对CPI的影响也达到了0.22个百分点,涨幅不算小。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4月份鲜果上涨幅度不小,但是,从居民对水果价格上涨的反应来看,似乎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还要强烈,特别是苹果、荔枝、榴莲等,表现得更为强烈和明显。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水果价格到底“贵”在哪呢?

很显然,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水果价格的“贵”,并不是绝对的,也不是全覆盖的。水果价格的“贵”,一定程度上与结构性和区域性还是有一定关系的,是需要全面分析和判断的。不仅需要找出问题的关键,还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办法。

从结构性来看,比较冒尖的主要是苹果、荔枝、榴莲等既与广大居民关系十分密切、又相对高档的水果。尤其是苹果,从食用性来说,属于最为普通的水果。但是,从近年来居民对苹果的食用来看,很明显地,对品质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一般苹果已经很难成为居民消费选择的重点。因此,也从客观上推高了苹果价格。而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水果的品种要求也越来越高,荔枝、榴莲等价格较高的水果,如今也都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因此,价格的变动,容易在居民的心理上产生影响。

而苹果等的价格上涨,并没有改变其他水果的价格相对稳定。如西瓜价格,总体上维持在2元/斤左右,好一些的西瓜,价格也就在2.5元/斤左右,与往年情况差不多。也就是说,只要不刻意去挑选一些价格出现一定变化的水果,从总体上讲,水果价格还是比较平稳的,是没有超过居民消费能力的。这种结构性的价格上涨,会带来居民心理的微妙变化。特别是苹果作为最普通的水果,也是居民消费量最大的水果,价格的上涨,更容易给居民心理产生影响。所以,出现了居民心理感受和实际情况不太一致的现象。

从区域性来说,产地价稳、销地价贵的现象比较突出。这主要源于信息不对称,源于产地的生产信息没有能够有效传递到销地,销地的需求信息也没有及时传导到产地,从而给了中间商更大的利益空间、更多的利益回报。对果农来说,并没有因为销地价格上涨而收入增多、收购价格上调。果农的水果销售价格,总体上保持平稳。但是,由于中间商掌握了产地和销地信息不对称的特点,便利用了这样的矛盾,从中牟取高额利益,继而形成了产地价稳、销地价贵的矛盾。如果信息对称,就不可能被中间商所利用。所以,目前出现的部分水果价格上涨,并不完全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也不是供需不平衡造成的。供与需之间,矛盾并不突出,很大程度上,与信息不对称有关。

当然,流通领域的成本偏高,也带来了中间商采用减少进货量、提高销地价格的方式,而不愿采用多从产地进货、降低销地水果价格的方式,也使销地水果的价格上涨。因为,如果增加进货量,而流通成本没有变化,其所能产生的利益,可能没有减少进货量后水果涨价产生的利益多。自然,也就不愿去增加进货量,导致产地水果的价格不能与销地同步上涨,果农获得的利益较少。那么,也就带来产地与销地之间不仅信息不对称、利益也不对称的现象。

从总体上讲,水果价“贵”没有超出范围,也没有形成全方位、全覆盖式上涨。只要注意调整结构、畅通信息渠道,特别是全国范围内果农的信息渠道、产地与销地的信息渠道,水果价格还是不会出现太大波动的,对广大居民也是不会带来太大影响的。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